http://www.3hresearch.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16

三、编纂思想的异趣

(一)《旧唐书》的思想内容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3hresearch.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16

[原为《唐代文化》下卷第八编史学篇第八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旧唐书》、《新唐书》的修撰虽然已经不属于唐代的文化现象,但要考察唐代的文化,却又离不开这两部唐史。而两部书分别修成于五代前期和北宋前中期,反映两个不同时期对于唐代历史的不同认识。为了对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一些阅读方面的参考,特对两部唐史的异同作以比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太僕」有所表現累積一定功勳時,即可封爵位。如此看來,「公孫賀」有可能是虛爵,在當時,行賄封賞盛行。

◎「朔方」,是建造的軍事據點亦或是城市?「朔方」營建確實很重要,光是這方面的討論就是考證大熱門。漢匈戰爭,「朔方」作用值得細細討論。讀《史記》時,看到有疑問的,「關鍵字」很重要。

◎對看原典方法:閱讀《史記》發現問題時,互相比對相關正文,與註解所提到的解答、相關線索,為何註解這段的前人,包括司馬貞、瀧川龜太郎等會對司馬遷的這句話產生感想,提出問題?自己有疑問就要寫下劄記嘗試討論。從橫的年代看,從自己所及見的關鍵字外發現更多線索。自己注意到這件大事的生,位處於漢武帝那一年?以「元朔之五年」為例,衛青率軍出高闕得勝,封大將軍【小頁8-10】,那年又有哪些事?應該要對看同一年相關的的《資治通鑑》與《漢紀》。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陳睿聞

◎對照〈三王世家〉起頭霍去病的上疏, 與〈衛將軍驃騎列傳〉結尾太史公曰引蘇建之言,如果衛、霍行事低調,何以在立劉據為太子時,霍去病直接論及此一敏感問題?太史公將此奏書放在〈三王世家〉的起頭,又有何意義?

◎漢武帝前,先有軍功封侯者才有機會拜相,漢武帝時,可先拜相再得侯位?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9086

4、史学=文学、美学?

像其他学科一样,西方史学在1960年代以后,也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而且还格外明显。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叙述史是西方史学发展的主干,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是史家记录、写作历史的主要风格。中世纪时期,编年史一度流行,但到了近代,叙述史很快又取代了编年史,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风格。一般人以为叙述史与编年史相比,更能体现史家的不偏不倚,让其用旁观者的口吻,冷静地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但其实并不尽然。譬如中国古代的《春秋》,自然是编年史的一个典型。孔子希求在其内隐含自己对时事的批评,他就不得不创造所谓的“春秋笔法”,巧妙地改动几个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换言之,编年史有它一定的格式,也即“客观性”,譬如时间的顺序,就无法轻易更改。而叙述史则可以给予史家很大的写作空间,任其编排、组织史实,来表现自己的好恶,或者追求修辞的完美。与孔子同时的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就在其《历史》中,编造了一段生动的对话,但后人发现,两个对话者其实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根本不可能见面。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历史学》2008年第7期 轉載自中國經濟史論壇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9086

摘要:自20世纪初期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 ”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4 陳雅雯報告衛將軍剽騎列傳

※立為皇后:《漢書集釋》引茅坤曰:「太史公一篇語脈,乃畫工施粉黛處。凡衛子夫得幸上,輒與衛青寵任處相串而進。」是否會因為這樣,而導致李廣不滿?

關於衛青和李廣的關係,如果因為外戚關係,既使是只打了幾次的敗仗,皇帝也不敢再重用?所以也要有一定功績才能讓皇帝看重。講到衛將軍一定會提一些相關的人,所以會提到衛夫人也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新傳報告

※李陵跟蘇武吃飯時李陵勸蘇武投降。李陵當時跟蘇武的關係是?

西島定生秦漢史表示因為他們〝同爲侍中〞。但疑惑的是,翻中國百官制時發現漢代並沒有〝侍中〞這個職位;而百官公卿表中有記載。認為郎中令和衛尉很接近侍中這個角色。但他覺得應該是郎中這個角色比較接近,因為郎中令是守衛宮內,而衛尉是護衛宮外。郎中令其實是秦時就建立的官制,其中郎中令又可分為騎門跟羽林。其中羽林是漢武帝太初元年有記載的,羽林之中包括我們後來會討論的衛將軍所任職的建章監;又因為說到李陵守衛後宮,而他查過許多資料都顯示,侍中包括羽林、尚書…的角色,所以初步推斷,李陵可能是任職羽林。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陵做為建章監,代表李廣家族與漢武帝關係改善?其親戚李敢子女入宮服侍漢武帝,對李陵獲取此職位有無正面影響、暗中提拔?另外,漢代有「任子制」2000千石以上,任職三年以上,子可封官,猜測李當戶是否有達2000石以上?所以李陵當上如此高階官位。

※ 李廣自漢武帝在位後,出征皆無重要勝利,武帝也曾與衛青告知不可用李廣,乃至李廣自殺,武帝並不重視李廣,反而重視後起的衛青、霍去病。《漢書》卻以「武帝以為有廣之風」重用李陵,讓人無法理解武帝的想法,是否暗示武帝的作風?另一種假設,年輕時李廣有才氣,到武帝時李廣老而武帝不重視。陵有廣年輕時之風範,因而讓武帝重用?

※茅坤曰:「南人之不習乎北,固也,而陵獨以丹陽五千人教射酒泉,後卒以橫挑強胡,何哉?」李陵明知南方人善舟,北方人善馳射,為何要讓南方人到北方練射對強胡?是否想展現其才能?李陵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華而说只須要五千步兵就能出擊匈奴。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涵茜報告】

※李當戶擊韓嫣事件,將李將軍列傳的李當戶和佞幸列傳中的韓嫣對照,有何形象?衛青以「然頗用才能自進」敘述之。漢武帝雖喜韓嫣,但公私賞罰分明?抑或君心難測,彰示皇帝威嚴。又李當戶打韓嫣的心態為何?臣下侵犯皇帝權力,在旁其他臣下自應出面制止此行為。「不遜」二字如何解讀?太史公此筆法用於韓嫣,連接天子與韓嫣李當戶等人的情境,廟堂之上的正式場合,或宮內的較輕鬆環境?

※李蔡的不對獄,「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是冤獄嗎?侵犯到漢帝室陵寢,還是是莫須有罪名?針對李蔡罪狀是武帝或其他文武百官刁難李蔡?並可參考遊俠列傳對於豪強的打擊,與相關漢武帝對君臣的罪狀成立的論爭。當時官制、刑罰與當時朝廷掌權勢力的糾葛等等,均可帶入討論。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8487
2008-12-04 《历史学》2008年第3期

摘要:文章旨在就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第一册的生产语境与编纂形式对《古史辨》进行重新解读。语境分析部分,由顾颉刚、胡适和钱玄同据书信讨论构成的学者小社群,进而到“古史辨”派与其反对者的论争,随着语境分析的扩大,从而呈现理解《古史辨》的不同维度。此外,笔者认为编纂形式本身亦可视作一种文本,而《古史辨》以书信体为主的编纂形式则极具编纂者的良苦用心,对这种独特的编纂形式的解读或可透露出零星隐秘的信息。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歲,《史記》運用此詞彙時,有無特別意涵?是否象徵重大事件?

※衛青此處自己率領精兵追擊匈奴,將李廣原本做為作戰前鋒的位子換掉,二人與漢武帝時期各將領在軍事行動上,出征成果的差距,參見〈衛將軍驃騎列傳〉後半各將軍的對照。

※從占法來看,漢武帝有卜算李廣命運之事?奇者,凶兆也。故私下命令衛青,此為私心,亦是漢武帝總結過往數次對匈奴戰爭經驗,不信任李廣,而讓衛青擔負全部責任?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史記》此段將李蔡拉出來,與李廣的命運對比,極為諷刺。

第一段:寫李蔡與廣同侍孝文帝。
第二段李蔡已經封為代相,初次出征即獲勝,封樂安侯。
第三段李蔡佔地,自殺,國除。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可以先講一下這個大意嗎?讓大家可以有個印象。
俐雪:李廣遇到匈奴……然後,最後有了援軍!可是博望侯來的太慢,被貶為庶人。
莊:姚祖恩寫的那一段,妳會怎樣解釋史記精華錄的說法?
俐雪:應該是襯托出……李廣射箭的能力。
新傳:我覺得李廣沒有這麼厲害,因為司馬遷沒有什麼好寫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