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日晚法國巴黎艾斐爾鐵塔熄燈五分鐘,呼籲大家給地球五分鐘喘息的時間。藉以喚起世人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問題的注意。
同時間,聯合國「跨國氣候變化小組」(IPCC)提出第四次評估報告,最重要的一句話是:過去百年全球氣候暖化,有極高信心度,是由一九七五年以來人類活動所導致。其統計意義是大於九十%的可能性,而非是在第三次報告中所提出的大於六十六%的可能性。據此,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已促請聯合國秘書長儘速舉辦氣候高峰會商討對策,為二○一二年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訂定後繼公約。
這次報告對於未來氣溫上升與海平面上升的趨勢,略較二○○一年的報告為保守。預估本世紀結束時,全球氣溫將上升一.八至四度,海水位將上升○.六公尺。但該報告也同時將古氣候研究納入,指過去五十年的高溫期為一千三百年內最高,但尚弱於十二萬年前間冰期氣溫,當時全球海水位較現在上升四至六公尺,北極較現今增溫三至五度。由於高緯度氣溫上升速率為全球最高,則世紀末到底全球海水位將上升多少,該報告尚留有伏筆。
其他有關極端高溫熱浪的頻繁出現,極端降雨、乾旱與強烈颱風等,均預期愈來愈頻繁。比較特別的是:指出北大西洋內的經向環流,非常可能在二十一世紀內減緩下來,也即暗指突然氣候變化的可能性,但卻無法預估其發展。
在IPCC報告之前,英國史登報告已於二○○六年十月底出爐,提出警告:全球若未能在未來十到十五年間採取積極行動,將付出相當慘重的經濟代價與生存環境。而中國國務院內六部門,更於去年底,提出第一份「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不僅指出過去中國氣候暖化與全球同步,更預期未來五十年至八十年全國平均溫度將升高攝氏二至三度;同時,北方江河徑流量減少,南方徑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平均蒸發量增大,旱澇等災害的出現頻率會增加,並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等。
這些報告不僅預期氣候變遷持續,更對其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提出評估。如中國沿岸海平面上升幅度○.○一至○.一六公尺,就會導致許多海岸區洪水氾濫的機會增大;以及農業生產將不穩定,導致產量下降;傳染疾病擴散範圍增大;森林生態將受影響等。
為何中、英與聯合國要提出氣候變化評估報告?顯然主政者的態度、企圖與統合,決定了各國與世界是否看重未來百年的氣候變化與影響,繼而籌劃對策。我國相關研究能力仍在緩緩培養當中,但若主政者企圖維持臺灣未來百年生存環境,就當主動規劃建置,掌握發展可能面對的困境,與架構永續因應策略。
(作者為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20400203,00.html
- Feb 04 Sun 2007 20:04
中國時報 2007.02.04讓地球喘息吧 柳中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