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布農族青年歷經1個月的「內本鹿舊遺址探勘研究與重建計畫」尋根活動,十九日終於帶著疲憊又歡喜的身軀安全返家,領隊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表示,尋根,不是只有重建目標,「我們也重新學習祖先的生活智慧」。

1位布農族耆老指出,60幾年前,日本殖民政府高山理蕃政策,舊部落族人面對高壓統治,強迫遷村,族人揮別家園,才遷居到現居地。老一輩憶往,心中有無限感傷。

6人尋根之旅 歷經1個月

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說,重建舊部落工作絕對辛苦,但能喚醒布農族人民族意識,一切都值得。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6名布農族青年在族人加油聲中,誓師出發,展開第5年第19次「重返內本鹿舊部落」行程。近1個月的尋根活動,負責運送物資的3名隊員,在1個星期前先行下山;最後3名隊員,也在昨天順利返家。

自詡「會是第一個回去內本鹿住的人」的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說,舊部落重建工作,目前只重建好一戶雛型,過程雖然辛苦,離恢復舊部落30多戶原貌的目標,仍然遙遠,但即使再怎麼不便,重建工作,一定要完成。

穿梭於原野山林,單程前往就得花費1周時間的尋根之旅,當6名青年抵達內本鹿舊部落時,便就地取材,徒手重建舊遺址房舍的原貌,並為舊部落新添排水溝等公共設施。

除了重建工作,一趟尋根之旅,隊員帶的器具力求不繁重,相對也讓成員深刻體會深山野嶺的野地求生經驗。

徒手建房舍 野地念先民

響導Biun說,洗澡就在冰涼的溪水解決,帶的乾糧不夠,可採集蕨類植物或山林野果食用,如獼猴和黑熊能吃的山蘋果、青剛櫟等,對有些野果味道較苦澀,就要煮熟才能吃。

重返內本鹿近1個月,遇上寒流來襲,海拔1025公尺的內本鹿,竟遍地結霜,Biun說,當時隊員得穿2雙厚毛襪,才能忍受嚴竣寒氣,瑟縮的走在崎嶇山路。

「重返內本鹿」重建計畫,將透過影音與文字資料的紀錄,作為延平鄉布農族部落重要的數據資料與歷史依據。

多次探訪 動物生態增加

6名布農族青年,1個月內,背負厚重行囊,展開「重建內本鹿舊部落」活動,途中,見到許多台灣黑熊等動物的糞便,尋根活動,意外成為一趟生態之旅。

921地震後,至今5年19次「重返內本鹿」活動,每趟旅程,發現「內本鹿」山區的黑熊、山豬等糞便數量,愈來愈多;青剛櫟與山蘋果的果實數量,相對有減少情形。領隊依斯坦達霍松安那布表示,果實明顯被野生動物採食。

除了發現內本鹿的動物生態豐富了,途中,隊員看到不少山林坡地,崩塌點增多不少,也發現山林水土保育的重要。

在舊部落山區,還可常見到水鹿、山羌、獼猴等野生動物,許多動物的生存,靠的是互依互存,像彌猴會在樹上採果實吃,因此掉落的果子,便成為黑熊、山豬等地面動物的食物。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604%2011200701200018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0

口述台灣史 11公僕看時代巨輪

楊秋蘋/中興新村報導


經過年餘的訪談紀錄,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近日出版「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從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口述訪談專輯,其中收錄了11名年齡超過80歲、歷經日治及國民政府兩個時代的公務耆老的訪談紀錄。

此書由臺灣文獻館主任秘書蕭富隆主訪、主編,他以歷經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及戰後國民政府時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公務員作為訪談對象,了解公務員的親身經歷及如何看待時代的巨變。

11名的受訪者有任職總督府者、也有服務地方市役所、有打火兄弟、亦有白衣天使,篩選不同職務類別以呈現不同面向。但因一甲子的時空轉變,有些符合條件者因歷經不同的政權及白色恐怖等陰影,也不願受訪或語多保留。

主秘蕭富隆表示,此專輯僅收錄11位訪談人數,在下年度的接續訪談計畫中,將持續再擴大考量受訪者的屬性如:性別、公務類別、機關別、地區別,以達取樣的均衡,更周延的呈現此議題。更歡迎讀者的熱心推介,為台灣史工作盡一分心力。

11位受訪者分別為,從外事部到機要室的李登義、從礦工局到財政處的林黃秀治、從殖產局到農林處的張聯欣、從新高築港出張所到台中港築港所的張易繼、從台北消防署到台北市警察局的黃金木、從台中市役所到台中市政府的吳阿隘、從台中醫院看護婦助產士講習所到省立台中醫院的蔡艷嬌、從南投稅務出張所到南投稅務稽徵所的魏地、從台中州產業部到台中縣政府新高區署的廖汝錫、從彰化市役所到彰化市政府的王德興,及從米穀局到台灣省糧食局台中事務所的翁德琴。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603%2011200701200018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0

白砂崙庄頭史 萬福宮出版

蔡森田/茄萣報導


茄萣鄉白砂崙部落是鄉內最北部落,也是最早開發的地區,部落信仰中心萬福宮為重拾居民對部落種種的生活回憶,由專人完成編撰「沙鯤煙月」庄頭史,讓在地人充份了解在地文史。

獨力完成庄頭史任務的茄萣鄉文史工作者蘇清良表示,萬福宮前任主委李鎮南在任內舉辦「古早照片風華展」,受到白砂崙地區居民的熱烈迴響,喚醒了居民的共同生活回憶,在李鎮南及全體委員支持下,才有庄頭史文史研究的開端。

在將近1年走訪部落的過程中,蘇清良樂在工作,總是沉浸在懷舊的氛圍中,看著老一輩提供的老照片,及從老人口中抄下的生活點滴,希望將這本詳盡介紹白砂崙部落的專書,獻給曾經在白砂崙這塊土地上生活過駐留過的善良人們。

這本長達110頁的庄頭史,記載了白砂崙部落福德、萬福、白雲3村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宗教信仰,還有居住在部落內大陳義胞的介紹,及萬福宮舊廟沿革、交陪境緣由。

萬福宮管理委員會為讓居民都能了解白砂崙文史,免費贈送每戶一本專書,居民是愛不釋手。

萬福宮甫卸任主委李鎮南說,看到這本庄頭史,就好像回到兒時、重溫舊夢一般,讓居民感受到部落子民與土地緊密結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604%2011200701200020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