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不久出爐「國防白皮書」,是九八年以來,每隔兩年提出的第五本。比起九八年首本,○六年本中的「國防經費」依然只透露總數和三大項分配(人員生活費、活動維持費、裝備費),而無進一步細目。無怪外界更懷疑總數低報,是實際數字是三倍以上。「國防白皮書」歷年來演變不少。○六年本有一大面向四小面向值得注意:

一,冷柔處裡台灣議題:○四年本提了十二次「台獨」,○六年本只提了四次。「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從九八到○四每年都提,○六年停止。第二章「國防政策」中反臺獨的部分,○四年有二五三字,○六年僅有十五字!不提並不等同不想,但至少反映了北京調整作法,冷處裡台獨。

二○○○年本點名批判台灣領導李登輝,○四年本批陳水扁,○六年本沒有。

○六年本首次出現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的說法,默認了台灣「事實獨立」。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的說法第一次由中共領導人口中說出不會晚於○四年九月底胡錦濤在政協成立五十五週年的演說。當時,他剛接共黨軍委會主席,尚未接國家軍委會主席。顯然不便或不能在○四年底的「國防白皮書」載入反對台灣「法理獨立」。

○四年本所說對台獨的「制止」,○六年改成「遏止」。根據詞典,前者意為「強迫停止」,後者為「阻礙防止」。可以說「制止」較直接、立即和強烈,而「遏止」較間接、彈性並有預防和的意思。這反映了北京體驗到「制止」的說法不單行不通,而且不利於胡錦濤「爭取台灣民心」的大方針。

綜合看來,比起兩年前,北京處理台灣的方式趨向於冷靜和柔軟。

二,對整體安全環境的自信:第一章「安全形勢」中,○四年本有一大段講台海,並由「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形勢嚴峻」切入;○六年把台海情勢置於論整體安全挑戰那段之中,上述「形勢嚴峻」的評估在全文中完全消失。這意味北京對台海情勢不再像以往那麼緊張。不只如此,○六年本出現不少對中國整體安全情勢樂觀和自信的評估,都是○四年及以往各本所未見的。例如「世界和平與安全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中國的安全環境總體有利」。北京戰略自信上升,視野已跨越了台海。

三,整合非軍事手段的大戰略:自○二年後北京便展現出融合了軍事以及軍事以外政策的做法,降低了外交、國防、經濟、文化、對台種種政策間的矛盾,並相輔相成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筆者自○四年起便稱之為「北京的新大戰略」。但是,中共官方正式文字很少明確的呈述這個已經在執行的作法。

○六年本在第二章有一段文字:「堅持軍事鬥爭與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領域的鬥爭密切配合」。這句首度出現的話也再度表明「國防白皮書」超越了軍事。

四、形式透明化:○六年本有關國防組織和工作共五章,其中四章屬首度排入:國防管理領導體制、人民解放軍、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邊防海防。另一章在○四○六兩年都有叫「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

其實,上述諸章的內容大部分是外界學人的基本常識。但是,北京形式上的國防透明化,多少嬴得國際形象加分的好處。

五、淡化中國威脅:○四年本第二章國防政策所提「走跨越式發展道路」在○六年本中消失。這可能是怕「跨越式」軍力提昇給國際帶來「中國崛起」的不安。以往的「國防白皮書」核武部份,只說「軍控、裁軍、防擴散」,○六年本首次提到:擁有核武是為了「自衛防禦」、「不首先使用」、「有限而克制的發展」等。這些都是北京自一九六四年首次核爆以來未變的官方說法,只不過首次出現於「國防白皮書」。○六年本也首次提到「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但無「兩岸和解」,與大陸最近訪台人士說法一致)。

總之,「白皮書」外交意義大於國防意義。它超越了軍事,也跨越了台海。

(作者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目前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701080020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