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力霸與嘉食化申請重整,在此之前已紓困兩次。所謂紓困與重整就是利用行政措施與法律手段,讓財務困難公司停止償債付息,以利企業有喘息機會,再重建更生。

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台灣發生本土性金融風暴,卅餘財團、百餘家公司積欠金融機構債務四千六百億元要求紓困重整。至今只有東隆五金重整成功;中精機、國揚等,少數具有改善效果。

成功案例寥寥無幾

台灣的重整制度始於民國四十九年唐榮公司財務紓困,五十年來,重整成功的寥寥無幾。重整期間有將工廠租與他人,大股東賺取租金中飽私囊,如安峰朱家;也有些重整公司產品已喪失競爭力、或是技術、設備已落伍或人才流失;或有負責人早已包藏禍心,侵占掏空公司,甚至遠走海外。絕大多數公司重整多年,未見起色,卻任由重整繼續拖延一、二十年。台灣浮濫的紓困與重整制度踐踏了金融機構的權益、政府公權力,乃至社會公義。

力霸與嘉食化合計向金融機構借貸二百八十億元。司法與工業主管機構應先審核一下力霸、嘉食化的債務清償及營運改善計劃的可行性;並評估一下企業經營者之誠信及其產品競爭力與經營能力,否則又將重蹈重整制度之浮濫遺毒。

報表製造盈利假象

筆者因工作關係,曾分析過一九九九年力霸與嘉食化財務報表。顯示力霸、嘉食化早在九八年本業經營績效已十分不堪,卻罔顧誠信,以虛構的「資產處分利得」來粉飾財務報表,造成盈利的假象。

如九九年該集團旗下三家公司力霸、遠倉、嘉食化本業之營業虧損合計六點七二億元,但是加入處分資產利得後,則變為「稅前淨利」九點五八億元。

但查其資產交易對象多屬關係企業,如力霸九九年出售證券利得,有六點四五億元是將旗下友台公司股份出售給關係人申利、世湘、金東、冠東及德台等。

交易價格值得推敲

而且這些資產交易並無現金交割,多以「應收關係人款」掛帳。至於這類關係人之間的資產交易「價格」更值得推敲,如上述力霸公司出售之友台公司當時淨值每股約六元,獲利能力EPS為○點一二元,交易價格卻高達每股一百一十七元。

再分析九五年前三季財報:力霸淨損十點六億元,其中營業虧損七點八六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業外交易多是向十八家「關係企業」出售其他廿九家「關係企業股票」,總交易金額十八億元。惟交易價金仍約有十一億元帳列「其他應收票據—關係人」未結清。

同期間嘉食化淨損十四點四億元,營業虧損八點二一億元。業外交易也是向六家「關係企業」出售其他十八家「關係企業股票」,總交易金額十六億元,惟交易價金也約有九點八四億元未結清。

查明有無利益輸送

正如許多不良公司治理的公司一樣,力霸與嘉食化都有許多複雜的轉投資及關係人交易。力霸集團這種現象存續已久,證期會及證交所有無稽查過其中有無利益輸送給王氏家族?九十五年十二月力霸股票炒高時,家族成員有無內線交易金蟬脫殼?為何在去年力霸公司營運已困窘時,還斥資七千萬元向關係人買入亞太固網股票?亞太固網成立時募得資金六至八百億元,其中投資力霸二千五百萬股及嘉食化三千萬股,是否向王氏家族及其私人投資公司購買?亞太固網有無以其銀行存款作為擔保,讓力霸及嘉食化取得銀行貸款?

司法及工業主管單位在審核重整申請時,應先澄清上述疑點,還給債權人及股東一個公道。

http://www.udn.com/2007/1/8/NEWS/OPINION/X1/3678916.shtml




聯合筆記》還需要金管會嗎?

【聯合報/徐碧華】 2007.01.08 04:14 am


有什麼政府發了特許執照卻不收特許費,當企業主經營不下去時,還全力投錢下去為他收拾爛攤子?那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它特許的行業是銀行,執行收爛攤的機關叫金管會。

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在行政院記者會宣布,即日起,力霸集團的中華商銀已是「政府的銀行」,保證存款戶的任何一分錢和利息都不會少給。很快地,我們就可以知道,施俊吉要讓政府投下多少銀兩。

政府設置特許行業,就是為了要收錢,豐裕國庫。因為是特許,市場機制未必完整,所以需要設立監理機關,保護消費者利益,維持經濟秩序。但我們的金管會很奇怪,現金卡利率太高、想買的基金買不到,民眾被吃得死死的,它都管不著;但它對民營業者卻好到不行,要把公股行庫讓給他們、經營不善還讓國庫倒貼。

施俊吉能動用的錢來自金融重建基金,那是應付上一波不景氣、銀行大吃倒帳所設的應急機制,目的在防止金融風暴重創台灣經濟。系統性風險早過去了,法律上,金融重建基金已在九十四年退場,銀行早已回歸平常的退場機制。

若不動用金融重建基金,會引發金融風暴嗎?不會,央行總裁彭淮南保證說,台灣金融體系現在很健全,不會有系統性風險。那麼,為何非要動用納稅人的錢?而且,施俊吉承諾要解決的銀行家數,比金融重建基金退場前還要多。

中央存保近幾年一再宣導的事,許多是假的。存保說,金融重建基金退場後,恢復存款保險制度,最多保障一百萬元,存款戶要慎選銀行。

政府對中興銀行慘賠之後,當時的財政部承諾要加強監理,只要銀行淨值出現負數就接管。顯然,銀行的監理並沒有進步,因為金管會接管中華銀至少要賠百億元。

既然我們給了金管會所有的工具,給了它完整的金檢權、賦予它獨立行使職權的權力,它製造的問題比它解決的還多。這樣的金管會,到底為誰存在?

http://www.udn.com/2007/1/8/NEWS/OPINION/X1/367891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