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看護工向前衝》描述高中生百太郎眼見日本面臨高齡社會衝擊,熱血沸騰地去當看護,投入照顧老人。台灣照顧服務市場也出現「百太郎」,不到三十歲的石棠旭為老人洗澡兼整理家務,樂在其中;周翠璿從高中就在醫院看護病患,如今全家合作開設養護機構。
日本老化速度冠居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突破二十%大關,日本少女漫畫家草花里樹轉型推出《看護工向前衝》,以百太郎當看護工的所見所聞,探討日本看護保險制度,切中社會需求,引起相當回響。
台灣政府的長期照護制度仍在起步階段,在以中高齡婦女為主要人力的照護市場上,男性工作人員不到百分之一,年輕男性更是鳳毛麟角,但已出現活生生的台灣版「百太郎」。
石棠旭與老人鬥智 薪水難餬口
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照顧服務員石棠旭不到三十歲,已擔任照服員七年之久。他是高職機械科畢業,服兵役時因宗教信仰服替代役,在台中市政府公辦民營的居家服務資源中心照顧老人。他看到中心內失智老人猶如夢遊般到處遊走,走路中會突然失禁,大小便拉了一褲子,令年輕的他受到相當驚嚇。
石棠旭說,有的失智老人進入日托中心後,想盡辦法和照服員「鬥智」,一心想逃走,完全超乎他的想像。但隨著時日漸增,他卻深為這份工作著迷,尤其是為老人清潔乾淨時,老人眼中散發的光輝更令他感動。
他退伍後思考再三要繼續照顧老人的工作,父親以要把屎把尿可能傳染疾病,意圖勸阻。但他還是成為曉明基金會的照服員,接受派遣到老人和身障者家中生活照顧,包括換尿布、洗澡、作家事等。
被他照顧的老人包羅萬象,他說,有的老人個性龜毛,每周兩次的打掃要求一塵不染,一定要手摸不到灰塵才罷休。他印象最深的是,有個老人年輕時是海軍還是潛水員,失智後卻很怕水,替他洗澡要趁他不注意時帶到浴室,太太和他聊天轉移注意力,石棠旭再趕緊抹肥皂、沖水。
雖然石棠旭像日本百太郎,對擔任看護工同樣充滿熱情,但他坦承,每月平均薪資僅一萬八千元,如果老人過世以致出現空檔,連生活都難以為繼。他的太太能體諒,但為支撐「理想」,現在他兼兩份工作,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總收入不超過三萬元。
周翠璿背書包學照護 投入安養業
石棠旭的父親反對他加入照服業,但從高二開始就在醫院當看護的周翠璿有媽媽攜手打拼。周翠璿當時就讀以升學為主的彰化女中,媽媽引領入門,每天放學後揹著書包到醫院看護病患,為家屬無法照顧的患者拍背、注意點滴注射狀況,忙中偷閒讀書,隔天一早再揹著書包上學去。
周翠璿說,暑假時,同學都在圖書館或學校拚聯考,她連續兩個月都在醫院度過,即使大學聯考考完當天下午,她也趕緊回到醫院,直到進大學報到前三天才踏出醫院。因為在醫院看盡人情冷暖,她充分感受到「死不足懼、老才可怕」。
周翠璿如今和媽媽開設老人安養機構,一開始兩人照顧一個病患;現在連開兩家,哥哥和嫂嫂全家一起投入照顧老人。她說,家人同心協力的感覺很棒,唯一的遺憾是少有機會可全家出遊。
石棠旭最大的願望是,兩年後可專心做照顧服務員。他說,若能有年輕人從事照顧服務,對老人和身障者確實有很大幫助;照服員從中得到的快樂絕非外人所能想像。若政府能多改善工作環境,他一定會當成終身志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3+112006112700041,00.html
2006.11.27 中國時報 年產值七千億 照護產業成形 林倖妃/專題報導
國內由家人照顧的老人超過六十萬人,換算成年產值至少七千億元,形成以供給刺激需求,安養中心蓬勃發展。產業界更投入研發老人專屬健身和復健器材,從防止老人跌倒的平衡訓練機,到以虛擬實境操作的輪椅,新產業正成形中。
內政部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估算,台灣二○○四年約五十一萬人須長期照護,今年更創新高,超過六十六萬人,扣除送入機構者,約六十萬個家庭自行承擔照顧責任。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穎叡表示,以政府給付居家服務員每小時一八○元計算,每位照顧者每年為國家節省一一八萬元,六十萬大軍的年產值高達七○八○億元。
和老化有關的產業悄悄在國內興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指出,近一、二年各地安養機構都蓬勃興起,統計全台三萬床綽綽有餘,如今已有六萬床、還在擴增中。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也跨足研發老人健身和復健器材。
該中心總經理廖本彰表示,醫療團隊已籌組傳統產業創新聯盟,完成「華人社區健康服務促進計畫」,以各地老人服務組織為通路,經體能評估,為老人打造個人化運動處方,並提供飲食和心理指南參考,每個人都能受到專為個人量身打造的「身心靈處方」。
廖本彰說,老年人平衡機能不佳,危害最嚴重的就是「跌倒」。中心開發出動態姿勢平衡訓練機、主動式平衡訓練機等,老人站在猶如慢跑機的機器上即可訓練平移、傾斜或旋轉等動態平衡。
廖本彰強調,老人服務產業必然順勢興起,醫療輔具、復健器材是其中一環,未來若有相關保險商品,不但無限商機,也是老人社會的必然發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3+112006112700042,00.html
2006.11.27 中國時報 阿嬤姊妹花 主持寄養家庭顧孫 鄧木卿/中縣報導
老年人是要好好享受含飴弄孫的優閒生活,但是陳如花和陳如淳姊妹,卻挑了最難的工作,當起寄養家庭,八年來教養廿個「孫子輩」的小孩,沒有隔代教養的困擾,卻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陳如花回憶說,八十七年間有一天她拜訪友人,發現友人家是個寄養家庭。
朋友告訴她,寄養小孩若不是家庭遭逢重大變故,父母養不起,就是受到家暴,處境很可憐,急需外界拉他們一把。
擔任療養院志工十多年的陳如花一聽,心動不已,在得到家人支持後,向家扶中心申請成為寄養家庭,教養了十五個小孩,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有。
好不容易把自己小孩拉拔長大,何不去遊山玩水,享受生活?還要「老歹命」養別人小孩勞苦自己呢?陳如花說,部分原因是作伴,更大原因是看到無辜小孩因為大人的暴力全身傷痕累累,價值觀扭曲最令人不忍。
當起寄養家庭,要和來自不同家庭的小孩生活,並不簡單。陳如花說,有個小六男生,精神狀況不好,有天突然拿刀割自己手腕,她先生見狀,上前勸阻,衣服全被撕破,還被打傷。
還有一次,有個正值叛逆期的國中女孩,放東西、關門都故意發生很大聲響,經常摔破碗盤,對人很有敵意,讓陳如花一度想要打退堂鼓,自嘲何必自討苦吃呢?但還是忍了下來。
有一年大年初二,曾寄養過的三名女孩,結婚生子,帶著先生和小孩來拜年,怎麼沒回原生媽媽家?女孩們說「這裡就是娘家啊」,讓陳如花感動得哭了出來,她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比鄰而住的二妹陳如淳,看到姊姊的寄養家庭,決定辭去幫受刑人寫信的工作,加入寄養家庭行列,她教養了五個小孩,連三妹都受到感召即將加入,三姊妹樂當寄養家庭。
陳如淳提到一位寄養女孩,眼淚就止不住,她無法想像哪有如此狠心的父母,不但把女兒剃光頭、用香菸燙傷全身、用打火機燒她的下體,導致女孩價值觀扭曲,身心嚴重受創,毫無安全感,在校經常和人打架、鬧自殺。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期和教養,如今女孩長得健康又漂亮,目前擁有美容美髮執照,陳如淳驕傲地說,還有什麼比讓一個人重生還來得有意義呢?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3+112006112700043,00.html
2006.11.27 中國時報 重拾竹編絕技 老師傅走紅 曹婷婷/南縣報導
一身竹編好本領的鄭陽春,年輕時靠著起厝掙錢養家,直到年紀大了,才把生活重心轉移回到竹編,一來打發時間,二來也讓年輕人發現竹編之美,卻意外地讓老人家嚐到走紅的滋味。
傳統竹編技藝日趨式微,八十二歲鄭陽春老師傅,自小跟隨長輩學會竹編,將其視為樂趣,編織七十年不輟。昨天他在左鎮農特展中心展售竹編品,沒想到這款古早味超人氣,詢問度超高。他說,傳統東西耐用實用,禁得起考驗。
其中,竹製捕鼠器,透過磨尖的竹叉、設計成為陷阱,不靠藥物捕鼠,富創意又很環保,最受青睞。
孩提時,因吃飽「閒閒」,無意間跟著父執輩學會竹編,鄭陽春從沒想過,不起眼的竹編玩意,近幾年,隨著竹編製品式微,竟讓竹編行情倒吃甘蔗,不少人看過他的作品後,特地到澄山村訂貨,讓他年老才嘗到走紅滋味。
鄭陽春生有六名子女,都沒人肯學這項技藝,他說,竹編賺不了錢又辛苦,他也不鼓勵晚輩學習,小女婿曾表態想學習,見岳父光是剖竹,就須注意每片竹子厚度、長度是否一致,繁複辛苦,終究還是打了退堂鼓。
鄭陽春雖年邁且重聽,慶幸的是,視力並未退化,還得以繼續從事竹編,但畢竟上了年紀。他說,一天下來,根本無法編出一個竹籃,現在他還欠一堆訂單,必須每天作工才能消化完。
每天,他在屋前剖竹、編竹,走進澄山村,幾乎人人都知道這麼一位老師傅,還有外地人慕名來拍照、買竹編品,讓他很意外。
昨日,左鎮舉行農特展成果展,他也應邀出席展售竹編品,一個上午下來,賣出數十個竹籃、捕鼠器、竹椅,現賺數千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3+112006112700045,00.html
2006.11.27 中國時報
拾荒翁認養貧童 先人後己
黃志亮/彰化報導
在家扶中心出錢最多的永久認養人,大都是家境不錯的社會人士,但拾荒老人謝瑞立卻勤儉自己的生活來助貧,而且前後認養三個小孩,顯得相當特別。
每年「營業額」高達兩億三千萬、居全國社福單位第一名的彰化家扶中心,廿六日慶生,愛心人士群聚一堂。
六十四歲的謝瑞立帶著五歲的女兒參加,他是家扶中心的永久認養人,而且認養三個,這對於家境並不富裕、要侍奉老母和教養幼兒的他,唯有「割得、捨得」才能做得到。
家住福興鄉的謝瑞立,在永久認養人每名十二萬元的時代,就認養兩人,當漲價到十五萬元時,又認養一人,是彰化家扶所有認養人中,個人認養數相當高的一位。
難能可貴的是謝瑞立的這些善款,都是他靠著拾荒所賺來的,他不諱言,當年那麼慷慨是因為福興鄉養鰻業興盛,他除了拾荒為主業外,因擅長捕鰻苗也賺了些錢,他認為來自大自然的鰻苗收獲帶有運氣,這種「天公錢」就送給有需要的人。因為自奉甚儉的他,除了侍奉老母外,就儲蓄起來加入家扶永久認養人行列。
但近年來因經濟不景氣,拾荒業也很競爭,再加上他自己年紀大了,收入變少,擔心九十四歲老母親以後的照顧問題,於是娶了外籍新娘,也生了女兒,家庭開支變大;而目前漲至每名廿萬元的永久認養人經費,對他來說,已成為負擔,才沒有再繼續認養。
謝瑞立在福興鄉是個相當受矚目的人物,他曾因三代同堂、侍母至孝,得到全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表揚。平日經常外出拾荒,猶如雲遊各地,行蹤不定,但一定帶手機,隨時與家人連繫,關心老母親的狀況。
平日拾荒為業的他,相當有惜福觀念,對於一些舊台灣文物,他在撿回來後,也整理作展示,數年前曾提供給社區學童預約參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3+112006112700046,00.html
- Nov 27 Mon 2006 22:04
2006.11.27 中國時報 台灣百太郎 投入高齡看護市場 林倖妃/專題報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