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十一月廿日抵達印度展開首次國事訪問,這是繼江澤民一九九六年訪印之後,中共國家元首在相隔十年後再度踏上這個南亞鄰邦。不過,從已知的發展來看,胡錦濤的國事訪問遠不如江澤民的一九九六年訪問具有影響性,只是一個紀錄性里程碑,談不上是中印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的轉捩點,其重要性甚至不如中共總理溫家寶去年初的印度之行。

回顧江澤民一九九六年訪印時,中印兩國簽訂「關於在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並宣布建立「面向廿一世紀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溫家寶去年四月訪印時,兩國則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簽訂「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這兩次訪問基本上都將中印關係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為邊界問題和總體關係發展規劃出新的方向。

相較之下,中印雙方此次雖也利用胡錦濤訪印機會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十三項協議,但除了增設總領事館及外交部合作議定書外,大多數協議都是不具敏感性的經貿及文化交流事務。從中印關係的發展角度來檢視,胡錦濤的印度之行只能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太多戰略上的突破。

進一步檢視胡錦濤之行,雙方除了對加強經貿交流稍有共識之外,印度念茲在茲的邊界問題仍無具體突破,西藏問題、中巴軍事合作、中國是否承認印度為核武國家、中國是否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理事國等議題也沒有特別的進展。這使得胡錦濤與印度高層的互動流於形式化的官方拜會,激不起火花,不難想見為何印度平面媒體失望地以「只有談到貿易」、「貧乏的化學反應」等語來形容這次的中印高層會晤。可見雙方錯失了一個提升關係的良好機會。

這樣的發展基本上符合北京單方面的期望。北京認為,中印先發展經貿文教其他領域的關係,等到雙方改善到某一個程度時,就有較好的氣氛來解決邊界等爭議性問題。但是,印度持相對看法,認為如果邊界等爭議懸而未決,兩國關係不可能真正改善,因此解決雙邊爭議實為要務。事實上,兩國關係目前已有相當的成熟度,如果希望進一步強化,則不得不坦率面對長期以來的爭議,因為即使是經貿交往,最終仍需要良好的政治關係作為支持。

因此中印兩國雖然矢言二○一○年時要將雙邊貿易提升到四百億美元,但對於自由貿易協定(FTA)、區域貿易協定(RTA)等卻持謹慎態度,還停留在紙上研究階段。北京方面極有興趣的孟中印緬次區域經濟整合建議也沒有得到印方支持,僅是歡迎舉辦象徵性的汽車跨國比賽。

不過,另一個較值得外界注意的訊息是印度主動觸及中國崛起的問題。印度總統卡蘭在歡迎胡錦濤的國宴上致辭表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是國際經濟秩序的穩定因素。印方的用意是希望中印雙方不要受制於現實主義或地緣政治觀點,強調有足夠戰略空間可以容納中印兩個大國「平行崛起」,避免兩國為了爭取強權地位彼此掣肘制約。

但姑不論印方的考慮為何,很顯然印方無意為西方的「中國崛起威脅」論述背書。換句話說,在與印度交往時,恐怕不能一廂情願地只將基礎建立於中國威脅的認知上,還需要探索其他互利的觀點。這點或許值得政策制定人士參考。(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目前旅居印度)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12500293,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