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掌是道菜,馬腿可為佳餚。台灣近期就政治層面而言,不管是啥顏色,掀起活吃鴨掌、猛啃馬腿風潮;連原應置身化外,也有不甘寂寞者破戒表態。本質上,以反貪為表,實則族群認同牽扯。政客不甘寂寞,媒體搶身跳入,反客為主,「耙糞」變成「丟糞」。
兩者都成公審主角
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市長其實都很能幹,也是兩大陣營主帥,理應隱居幕後,運籌帷幄,為天下蒼生念;卻從遙控教父,變成被公審主角,任人檢精擇肥。仔細來看,他們有驚人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
兩者都是同校法律人,都歷練市長、黨主席職位,都想當總統─一個當過,一個夢想實現;都豢養可愛狗狗,都涉嫌全民供養,一個死不認錯,一個被逮到才裝無辜狀繳回公庫;也都護短、涉包庇─一護家人,任其胡作,一護部屬,隨之非為,還常用特支費犒賞,「為善」卻不欲人知。
他們辯才無礙,都是媒體寵兒,喜搞群眾運動,一個明來,以往帶頭衝,目前天下「圍攻」;一個暗去,在旁「喊燒」,被說成觀光客,已快成為普天「同嗆」;都是男性,一個沒人質疑性別,一個被「污辱」成不是男人;一個屬鴨,有人說是「死鴨子硬嘴巴」,一個屬雞,據說是「飼料雞」。幸好,台灣傳統「械鬥」已演化成民主「色鬥」。
兩者都自稱客家人,漳州詔安客出錢供養神豬,湖南客過年發放客家村紅包,有被罵得半死,說虐待動物,有眾皆鼓掌,連沒拿到紅包的也流口水;都搞客家委員會,一屬部會級,一在市府內加蓋。
李老先生都「掛過保證」,榮膺「台灣之子」,有出身民意代表的「番薯兒」,有官僚體系的「新」台灣之子,退休後都有18﹪優待,一個正「享受」民調18﹪,一個朝「可能的」18﹪沉淪;都有死忠兼換帖的「扁迷」、「馬迷」支持者,但似乎退燒中,一近似植物化,一準邊緣化。
皆不了解台灣歷史
都愛唱國歌,一個創下在職總統公開鼓吹喜唱國歌的紀錄,一個見到孫銅像都要鞠躬,理應更愛國歌。也都是中華民國擁護者,一是「台灣≧中華民國」,一是「台灣≦中華民國」。前者可忽而「兩岸同是一家人」,忽而「一邊一國」;後者想當台灣「主體總統」,又想「兩岸未來同一國」。
都對台灣歷史文化表現高度重視,卻似所知不多,喜斷章取義;都愛揮霍家產,一搞國產,一賣黨產;一為「敢的拿去吃」,一則「愛吃假細膩」,角色似漸互換。敢問兩位先生,「您們當大頭人能對普羅大眾有啥好處」?請問紅、藍、綠、橘,或有色、無色諸君,沒有不因人設事的健全制度,又何來公平正義的社會?
作者為台灣研究者,著有《北台封鎖記》、《征臺紀事》等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5&ShowDate=20060928&NewsType=twapple&Loc=TP&Art_ID=2918623
- Sep 28 Thu 2006 01:02
陳水扁與馬英九 陳政三 2006年9月28日蘋果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