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的確造就英雄,但英雄又何嘗不造就時勢呢?葉爾辛與前蘇聯的命運,與冷戰的結束,與共產主義滅亡的關係,就是這樣一種英雄與時勢之間的關係。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葉爾辛主動退出歷史舞台,用自我爆炸的方式再一次照耀了全世界,再一次展現了英雄的風采,為這個世紀畫下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句號。

退休後的葉爾辛已經在安度晚年了,但他留下了很多可供思考的素材。重讀《葉爾辛自傳》,我們不難在此中讀出一份壯烈。

從來,都是風險成就了政治家。對葉爾辛來說,「八一九政變」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這種關鍵時刻,一個政治家手裡唯一的資本就是他的勇氣;在面臨失敗甚至是死亡的威脅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迎面衝上去。葉爾辛衝上去了,站在坦克上面對群眾的場面,支撐著他以多病之軀和日漸專制的心態,仍舊能在政治角逐中背靠著強大的民意支持立於不敗之地。得失成敗,幾乎發生在一瞬間,葉爾辛的奮力一搏,奠定了十幾年的江山。

葉爾辛的成功,絕不僅僅取決於他的堅強個性,更取決於他高度清晰的政治判斷力與政治智慧。他決定挺身而出,登上戰車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看見兩條政治鬥爭的致勝法則:第一,一個政治家要想成為某種象徵,要想擁有民眾,就必須旗幟鮮明;所以他始終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並努力一以貫之,即使在強大壓力下,也不曲意逢迎以求退避,這使他得到了政治信用;第二,當一個政治家決定出擊的時候,他就必須決心幹到底,不能猶豫和踟躕不前。葉爾辛一生中很少妥協,在宣布與蘇共決裂之後,他原是一往無前,從未想過後退一步。

相比之下,戈巴契夫的全部愚蠢,就在於當他一發現自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可逆轉之路的時候,就驚惶失措地想往回走,他的腿走到了他的頭腦的前面。

葉爾辛最大的政治智慧,就是在自己還沒有走上毀滅之路前就從危險中抽身而退。說這是智慧,是因為葉爾辛清醒地認識到,成就他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歷史。曾經有人指責戈巴契夫,說是他調葉爾辛進京的決定毀了蘇聯。其實,即使戈巴契夫不調葉爾辛進京,也會出現另一個葉爾辛。因為社會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需要葉爾辛這類人物的時候。召喚葉爾辛的是時勢,而不是戈巴契夫。

葉爾辛是幸運的,他趕上了蘇聯人民決心拋棄舊制度的時勢。這這一時勢下,不論是誰,只要敢站出來,人民就會無條件地擁護他。正是因為歷史可以造就一個英雄,它也可以毀掉一個英雄。葉爾辛看到了這一點,在被毀滅之前翩然而去,在個人與命運的角鬥中,這一次他掌握了主動。

看著已經成為一座歷史浮雕的葉爾辛,我們見識到了英雄與時勢之間成功互動的典範。沒有時勢的條件,沒有歷史性的機遇,葉爾辛的命運會與許多在極權制度下被擠扁的異議者一樣消失在黑暗的深淵中;但另一方面,沒有葉爾辛這樣的勇氣,堅強和智慧,即使擁有機遇,也只會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於是,所有的啟示就表現為:只有那些能夠同時把握住自己與時勢的人,才可能成為歷史的浮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27/today-article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