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樂壇今天紀念俄羅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一百歲冥誕,最近俄羅斯國內更是對蕭氏掀起一股「再發現」的熱潮,推出一系列他的樂曲新錄音及上演其芭蕾組曲和歌劇作品。

蕭士塔高維契被許多樂評家奉為廿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不過生活在蘇聯共黨統治下的他,究竟是積極的共產黨員,還是莫測高深的異議分子?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

一九○六年九月廿五日,蕭氏出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十一歲那年,蘇聯政權成立。一九三四年,他創作的歌劇「穆森斯克區的馬克白夫人」首演,大獲成功。但一九三六年初,《真理報》刊出一篇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授意下所寫成的評論文章,批評「穆森斯克區的馬克白夫人」是一部形式主義的作品,不符合無產階級需要。該部歌劇因而遭禁演,並被迫改寫。

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藝術家得罪當道,往往會無故失蹤,蕭氏處境相當危險。但他卻存活了下來,可能是因他為蘇聯的電影和宣傳,創作了許多受歡迎的作品。

蕭氏舉世最知名的作品可能要算他的第五號交響曲「革命」、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及第八號交響曲。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的第七號交響曲,既是反抗法西斯主義的讚美詩,同時也向納粹封鎖列寧格勒期間受苦受難的人民致敬,被譽為一大勝利。

儘管蕭氏曾把他的作品獻給史達林及列寧,但他卻是蘇聯境內受到最嚴密監控的作曲家。從他辭世之後,他的家中被發現裝了竊聽器可見一斑。

蕭氏於一九六○年加入共產黨,此舉使他得到兩極化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愛國,有人批評他懦弱。他支持年輕前衛的音樂家,可是卻簽名譴責前蘇聯人權鬥士沙卡洛夫,他後來說他永遠無法原諒自己做了這件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6092600079,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