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維新,開始時以政治革新的氣勢雷厲風行。但隨著機器文明及西洋思想的輸入,演變成文化潮流,甚亦沉澱成文學及創作意識的近代化與個人化。明治二、三○年(1890年代)後,托爾斯泰、雨果、拜倫、歌德等的譯作大量流入日本。日本的文化人開始質疑「皇國神聖」、「天皇至上」的教條,而有個人主義、思想自由的想法。

第一首質疑天皇的詩作

1894年日本為朝鮮支配權與清開戰,社會上已有人抗議開戰之不當。1904年日本又大舉外債投入龐大資金向俄國宣戰,為了旅順圍城戰不順利,強行徵召敢死隊從軍,當時以和歌集《亂髮》風靡全國的女詩人與謝野晶子之胞弟也被徵調參加旅順圍攻戰。女詩人大為不滿,作了一首反戰的近體詩在媒體上發表。詩曰:

啊,弟弟,我為你哭,你絕不可死。生為末生兒,父母深疼愛,從未曾教你,握刀去殺人。養你廿四歲,不為教殺人。

←港舊城市,吾家誇老鋪,你當繼祖業,慎勿輕生死。旅順城將陷,不陷又如何,我家世經商,不豫征戰事。

你絕不可死,天皇居九重,征戰不親臨,殺伐血成河,死淪畜生道,猶以死為榮,聖心稱仁慈,為何忍坐視?

啊,吾弟你在戰場,慎勿輕生死。爹爹去秋逝,寡母獨守家,子離家蕭索,雖然稱聖代,頭上白髮增。

暖簾影下泣,弟媳日夜悲,你尚記憶否,新婚才十月,少女情何堪,唯望再團圓,此外更何求,你慎不可死。

詩刊出,輿論譁然。有大町桂月者在明治37年10月號《太陽》雜誌上刊登評論,指女詩人為「亂臣賊子」,也有人從晶子家圍牆外擲石抗議。

這首詩不但反戰,而且是日本詩史上第一次有人作詩質疑:「天皇居九重,征戰不親臨」,「聖心稱仁慈,為何忍坐視」,「雖然稱聖代,頭上白髮增」。這些,是對神聖的天皇的挑戰,而由當時二十六歲的女詩人為之。難怪,直到今日,日本人推崇晶子為「東方的拜倫」、「近代的莎弗」(Sappho,古希臘女詩人)。真正的浪漫主義,在日本,是由晶子開啟的。

新女性晶子的浪漫

晶子,明治11年12月7日(1878)出生於大阪附近←市。←市是當時日本與朝鮮、中國等地貿易的港口,也是新文化的輸入口。晶子父名鳳宗七,是當地的糕餅商。七歲入小學也上漢學塾,十二歲自修《源氏物語》及《古今和歌集》。二十三歲時成為「詩社」會員,認識了從東京來的詩人與謝野鐵幹。她與鐵幹的相識、戀愛、結婚期間所寫的和歌,大部分收錄在其和歌集《亂髮》中,這些情詩、歌頌人生的詩,在文學的意義上,比她的「反戰詩」還要驚天動地。因為,這些是在她以前沒人敢寫、敢想的詩,也是在她以前無人能寫得如此亮麗、淒豔的詩。且看她少女時代的自我謳歌:

長髮五尺,入水柔軟少女情,心思不告人。
少女二十歲,梳雲流出烏髮長,美如驕春。
去清水,走過祇園月下櫻,今宵逢人皆美麗。
似覺有人等,出見花←一片月。
天意叫我懲男子,賜我長髮美肌膚。

這些和歌,有自戀意識,有膽敢歌頌自己的自負。語言多采,氣勢亮麗,有視覺的美。後來成為她丈夫的與謝野鐵幹,初見她時作歌:「未逢君時太淺慮,自為天地第一人。」而她對此也未謙遜,回歌曰:「蛾眉承讚美,但願歌詠濟當世。」

驚世駭俗的豔歌

日本的和歌自《萬葉集》以來有二百多年的傳統,人才輩出,蔚為日本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歌形式。其所累積之表達模式、語言詞彙、情感意態極為豐富。「和歌」原意為「互相詠和之歌」,後來成為「大和」(日本)之歌,千年於茲。到了明治30年代,有一派詩人不說「和歌」而說「短歌」,其意要使和歌突破典雅優美之傳統,成為如西洋詩歌之有力呈現生活的文字,主張最力者為與謝野鐵幹。他創辦詩刊《明星》,號召青壯詩人如窪田空穗、高村光太郎、石川啄木、北原白秋、佐藤春夫等濟濟多士,首先把三十一個字音的和歌從原來的兩行寫成三行或四行,創造新的詩語、說出大膽的思想,披露激越的感情。此時晶子也以「鳳晶子」之名在《明星》雜誌上發表和歌及新體詩。

明治33年(1900)與謝野鐵幹到大阪演講〈詩的理論〉,與當時二十三歲的晶子相識。晶子及另一女詩人山川登美子稱鐵幹為「老師」,陪「老師」旅遊京都。同年11月三人再度相偕旅行,一路上三人作和歌、互相唱和。登美子作歌:「星下不敢高聲說,百合白荻上有神。」以「神」喻鐵幹,以百合喻自己,以白荻喻晶子。三人之間很快發展出情愫。但登美子已有未婚夫,最後只好「紅花悄悄讓與君,背後飲泣摘忘草」。從此晶子、鐵幹走入不顧前後的戀情。這時期的歌作有:

不言道,不思後,不問名,我戀,戀我,今日見君。
春苦短,不滅之命何在,乳在此,手來握。
容我叫師父,紅脣羞啟齒,不敢稱朋友。
柔軟肌膚未曾觸,君不寂寞耶盡說理?
我心戀君直高揚,親也渺小,道也渺小。

近代日本文學及和歌理論之權威佐佐木信綱曾批評這些歌為:「娼妓夜鶯之口吻,亂倫勸淫之言也。」連當時在東京大學任教的晶子的胞兄也寫信請其父「務請勸戒胞妹之任性」。但二戰以後的日本文學史家皆稱讚晶子為「和泉式部以來千年不一見之天才詩人,比西方之拜倫、濟慈等猶有過之……」識者咸認為晶子大膽表白真實的感覺,將現實作現實以上的誇張,創造了現實以上的詩之夢、詩之浪漫,是浪漫主義的極致……云云。

晶子嫁與謝野鐵幹後,生五男六女,在家為賢妻良母,對外成天才詩人。而她除了寫反戰詩之外,對社會、人事、人性也有犀利觀察。其批評祖國日本的近體詩〈或國〉(一個國)曰:

僵硬而表面上喜歡講義氣之國,
輕佻而楊花水性之國,
無支那人之耐性,淺薄而自私之國,
無美國之富而愛美國化之國,
凡事既不懷疑也不感動之國,
男人都彎腰成為宿命論者之國,
天真,鄉愿,萬萬歲之國。

今日許多日本人都覺得這首幾十年前寫的詩,說的好像是今日的日本。是的,「預言者是詩人的同義辭」(羅馬,塞內加)。晶子出生於明治11年,歿於昭和17年,享年六十四歲,跨越近代日本三個朝代。比她晚五年出生的詩人高村光大郎在其近體詩〈弔與謝野夫人晶子先生〉中說:

夫人來世間
日本有新歌
歌聲徹寰宇
高雅、厚重、馨氣遠

……

這詩代表昭和以後日本人充分瞭解了她的詩。

http://www.udn.com/2006/8/24/NEWS/READING/X5/348412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