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曆七月,我們特別想念妖怪。在論客「妖言惑眾」、政客「妖孽橫行」的當下,我們尤其想念妖怪。很難相信,宗教昌盛、迷信流行的台灣,竟然沒有產生非神非鬼又亦神亦鬼,諸如西洋的「精靈學」或東洋的「妖怪學」,那樣充滿趣味且洋溢人性觀照的異界想像。至今仍是一片荒蕪的本土妖怪領域,尚等待有心人到各處去採集調查,繪聲繪影,作圖作文,來豐富我們的民俗文化。今起三天,本刊刊載兩篇年輕作者的文章,以及一篇日本名家圖文並茂的小說,姑且充為試作和觀摩。往後,本刊將推出更加精采的作品,敬請期待。 ──編者

猶記得今年入夏時,母親收到一封網路轉寄信,內容是說吃香蕉可以抗癌,於是買了很多香蕉給家人吃,希望身體能夠更健康。我本來就愛吃香蕉,每天好像猴子似的剝起香蕉皮大啖一番。母親自是一番好意,可我和弟弟老想著拔非洲獅子的毛促進生髮的那句廣告詞:「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以為又是「仙人掌可以防輻射」之類的網路傳言,不可盡信。登入搜尋引擎一查,果真出現多筆研究香蕉抗癌功效的報導,看來這封轉寄信並不全是謠言。

普渡的東西容易壞

聽人說七月普渡的東西容易壞,我原本以為這只是迷信,沒想到竟然是真的。就在中元普渡的當天,母親買了一串新鮮的香蕉祭祀那些好兄弟,拜完以後黃澄澄的外皮上猶帶青色,看樣子應該還沒熟透。等到第三天,終於忍不住拿了一根香蕉來吃,我發現只要稍微提起香蕉的兩端,輕輕一扯香蕉皮就脫落了,裡頭的果肉傳出一陣發酵的酸味,我不信邪又剝了兩根試試看,結果都一樣,而且果肉都已經快要爛掉了,我把自己當作實驗品,連續吃下三根香蕉,拉了一整天肚子。最後母親聽從我的建議,把滿佈黑斑的香蕉整串扔進廚餘回收桶。可能是心理作用吧,這幾天以來母親也改以芒果和桃子取代了香蕉,偶爾換換不同的新鮮水果也不錯。

芭蕉精

據我所知,台灣有所謂的芭蕉精,相傳芭蕉林常會聚集妖氣,吸取日月精華後,便能幻化為人形,行動自如。還有一種說法是,蕉農在採收的過程中不慎被鐮刀劃傷,血液沾在芭蕉樹上,使得芭蕉樹一夕之間化成妖物。每當夜深人靜、皓月懸空之際,往往就是芭蕉精出沒的時候,它專挑單身男女作為下手的目標。如果對方己有傾慕的對象,芭蕉精就會幻化成他的心上人;如果對方沒有鍾情的對象,妖怪也會幻化成俊男美女,用美色引誘對方以逞其私欲。

若是芭蕉精幻化成美女,她會穿著飄逸透明的白紗裙,走路搖曳生姿,幾乎聽不見她的腳步聲;若是芭蕉精幻化成俊男,必定儀表堂堂,玉樹臨風。其目的說穿了不外乎就是和單身男女共赴巫山雲雨。一旦被妖物纏上了,不僅會變得面黃肌瘦,體重減輕,沒有胃口吃東西,做啥事也提不起勁,頓覺了無生趣,一步步邁向死亡,因為芭蕉精會吸食人的精神和陽氣,久而久之就會被這種妖物魘住,再也脫不開身,直到精盡人亡。

要治這種妖怪,必須先查出是那棵芭蕉樹在作怪。已被芭蕉精纏上的人,要在大腳趾綁上一條長長的紅線,線的另一頭露出戶外,耐心等待芭蕉精的前來。等到隔天早上,再循著紅線進入芭蕉林勘查,看看紅線掉落在哪棵樹下,該處即是芭蕉精棲居之所。

看準了目標,切莫遲疑,選定日頭赤焰焰的正午時分,也就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手持利斧砍下已成精的芭蕉樹,要是砍對的話,樹身會流出血水。然後,盡速挖出樹根,將其搗爛,扔進火堆裡燒掉,這時無論聽見任何哭泣聲都不能罷手,一定要確認樹根完全燒成灰燼,才能夠離開現場。如此一來,妖怪就不會再現身作祟害人。

民俗的「雞籠」

普渡剛過,熱熱鬧鬧的「雞籠中元祭」也在鑼鼓喧鬧聲中落幕,或許有人知道祭典的起源可追溯到清咸豐年間的漳泉械鬥,為了化解仇恨,超度亡魂,以普渡來代替械鬥,並且祭祀那些因海難或是瘟疫喪生的孤魂野鬼。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雞籠」這個地名也有它的民俗故事。

在雞籠山的後方,傳說有一座島嶼,島上住了一隻雞首人身的怪物,模樣駭人,行駛在附近海面的漁夫常會被怪物捉去生吞活剝。就在康熙年間,有一艘船載有四名乘客,其中一名是啞巴,當他們行駛在基隆海面的時候,海水突然急速流向東邊,把這艘船沖到一座孤島上。同一時間,海上飛來一隻雞首人身的怪物,把其中的三個人捉去,只剩下那名啞巴嚇得趕緊乘船逃走,回到故鄉後,那三名被怪物捉去的人,他們的妻子向啞巴追問丈夫的下落,啞巴又急又怕,也無法同正常人一樣溝通,比手劃腳老半天,旁人也看不懂他在比什麼,啞巴情急之下,看見房舍旁邊有個雞籠,關了幾隻雞,於是靈光一閃,瞪大著眼睛指著雞籠。三個人的妻子不約而同用閩南語喊出「雞籠」,以後的人,就把船隻曾停留過的那座小島叫做「雞籠」,這就是基隆地名由來的傳說之一。

鶯歌石與劍潭

關於地名,相傳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有不少神怪之說。當時台灣人口很少,有許多地方仍屬瘴癘之地未經開發,經常有不知名的怪物攻擊早期移墾的老百姓。有一次當軍隊朝北前進,忽有一隻巨大的怪鳥凌空呼嘯,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並且從口中吐出毒霧,侵襲鄭成功的軍隊,士兵死傷慘重,於是鄭成功下令用大砲把那隻怪鳥轟下來,怪鳥就墜落到一座山頭,也就是今日的「鶯歌石」。

鄭成功的軍隊又持續前進,長途跋涉來到了大浪沙河(即基隆河),準備渡船過到對岸,忽遇河水氾濫,只見一龐然大物冒出水面,士兵嚇得驚慌失措。鄭成功看見原來是河中的魚精作怪,憤而抽出腰際的寶劍揮向怪物,雙方纏鬥了數回合,大魚精終於被刺死在河裡,說也奇怪,鄭成功的寶劍就這樣不翼而飛了,後來傳言寶劍沈入河中,鎮住河裡的妖氣,於是當地的人就把那裡取名為「劍潭」,即今日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地方。

雖然一些關於地名的民間傳說,據後人考據並非屬實,這些故事卻描繪出一幅先民開墾的拓荒圖景,縱使故事荒誕離奇,也為歷史添上美麗而神祕的面紗。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1+11200608250052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