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人,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舉行巡迴簽名新書發表會,首站北京,三千人排隊,一百名警察維持秩序,簽到中途,警方顧慮安全,臨時叫停。

在上海和廣州,熱潮依舊。

在成都,作者雖然戴上墨鏡,但過馬路仍被人認出,群眾一擁而上,交通幾至癱瘓。

這人是誰?是周星馳或章子怡吧?都不是,他是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為他開了一個《易中天品三國》的講座,由他品講《三國》。由於《三國》內容豐富,再加上教授「說書」,又講得明白易讀,生動有趣,故極受群眾歡迎,擁有大批「粉絲」,稱為「易粉」,被視為大陸當前的一種「文化現象」,或曰「易中天現象」。

易中天把講壇的講稿,編印成書,仍以《易中天品三國》為名,僅只是上冊,就為大陸出版界和學術界投下一枚強力炸彈。

先說出版界。《品三國》在網上無底價標售,上海文藝出版社以14%版稅、首印五十五萬冊得標。消息一出,就被預訂了四十五萬冊,顯然要不斷增印。

對於「易中天現象」,學術界有不少議論:

一、易中天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混而為一,但前者重藝術性,後者重真實性,弄成個一「品」鍋,能品出真味道嗎?

二、在易中天口裡、筆下,《三國》成了肥皂劇,不是通俗化,更是庸俗化。譬如他說:「在大家都認為袁紹是績優股時,郭嘉卻看出那是垃圾股;而在大家都以為劉備是垃圾股時,諸葛亮卻把他看作績優股。」這樣講《三國》,把政治運行、英雄事蹟、人生哲學都庸俗化了。

三、易中天創造了史學的「娛樂功能」,使之成為一種「時尚史學」;但學術不是只為娛樂而存在,若只滿足一般人對史學低層次娛樂上的需求,可能就妨阻了他們對史學高層次意義上的探索。大眾對這種娛樂性的誘惑,應培養抵禦的能力。

易中天本人的答辯不多,但「易粉」們紛紛投書或上網還擊。他們指出,在一個思想開放的年代,它呼喚精神吶喊,推崇和而不同,容忍百家爭鳴,有誰規定講述歷史只准一家之言?

他們還說,人從小到大在學校學歷史,都是抽象的歷史,僵硬的歷史。當學者專家把多彩多姿的歷史弄得面目可憎、不堪卒讀時,大家對歷史就敬而遠之。這時易中天的品說歷史來了,他深悉民間草根性的需要,講述內容盡可能平民化、生活化,不避俚語俗語,重新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興趣。易中天使歷史走入群眾,讓「史」與「人」接軌,這是他最不應被忽視的成就與貢獻。

有的學者態度比較「中庸」。他們認為,幫助大眾讀歷史的輔助性書籍也是有用的,但仍應促使讀者讀原著。他舉例說,一著名大學招了一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導師問他讀過《西遊記》嗎?他說這故事他很熟,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他看了十二遍。事實上,《三國》、《水滸》、《紅樓》、《西遊》他一本都沒讀過,是靠背中國文學史考進來的。

這位學者憂心的說,在市場經濟的走勢下,暢銷的影視和書籍已不能代表國家的文化水準。應該有些電子和平面媒體,堅持文化至上原則,否則文化基準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話。

另有人別具意味的指出,環顧當前社會生態,選擇易中天是必然的事。因為除了品歷史,還能品別的嗎?這話就「深」了。

http://mag.udn.com/mag/column/storypage.jsp?f_MAIN_ID=217&f_SUB_ID=1469&f_ART_ID=446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