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艘巡邏船十六日在日本北海道根室半島海域的貝殼島附近,對日本「第卅一吉進丸」號漁船開槍,使日俄再度在此一主權有爭議的海域爆發外交衝突。同一天晚間,五名台灣保釣聯盟成員為抗議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從北縣深澳漁港出發,前往釣魚台附近海域進行抗議,未果。這是繼韓國日本兩國為了獨島(竹島),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為了白礁,於亞洲再度引發的主權新爭端,使島嶼問題再度浮上國際檯面。

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島嶼,沿海國得主張其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由於關係國家資源權益至為重大深遠,因而引發層出不窮的國際爭端。強勢的海洋國家通常都是採取「實質佔領、有效管理」方式,以積極的作為穩住有利局面。日本維護釣魚台列嶼主權的作為,即是經過深思遠慮,通過政府和民間團體交叉運作,以及內閣相關閣僚會議有計畫地運作。相形之下,我國雖在一九六○年代展開東海海域劃分五區進行油氣資源調查,也在一九九八年宣告釣魚台列嶼領海範圍,但有關島嶼主權維護和資源探勘似無積極作為。有關主權申索的論述上,台灣究竟應該採取何種法理或科學立論基礎,以及應該進行哪些長期的科學調查,我國並未重視,也為整合相關領域之看法。這種消極態勢,使台灣在南海和釣魚台問題上自然不易取得有利條件。

但是,台灣島嶼資源最近被糟蹋的情況,卻更值得關注。眾所皆知的事例,包括:最具海洋人文特色的蘭嶼興建了極為突兀的朗島漁港,以及毫無意義的登山棧道;景色優美、環境甯適的綠島,目前為「拼觀光」已經淪入數千輛機車環島奔騰的「發展」進程;金門、馬祖一些難得的灣澳、濕地或海岸,因為道路截彎取直、興建港灣工程和停車場等設施,不斷人工化,日漸成為海上「堡」島。一些特殊案例也頗為棘手,如澎湖無人離島常遭大陸漁民入侵,驅離管理不易;馬公港浚深挖出古代瓷器,也凸顯了水下文化資產探查保護的新興議題。綜言之,台灣近百個離島將來何去何從,不僅是主權問題,而是長期的規劃、永續的管理問題。

島嶼被認為是一項珍貴資源,因為生態敏感、環境脆弱,或具有獨特的文化與景觀資源而備受關切。例如,著名的南美加拉巴哥群島因島上原始而多樣的資源,孕育了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有鑑於地球暖化及南亞海嘯的衝擊,聯合國成立了「開發中島國(SIDS)」網絡,推動島嶼之永續發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設置了島嶼保育管理的專屬網頁,多次島嶼論壇中也特別呼籲海島國家應該關注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及海洋災害的預防及其應變,去年更在巴黎召開「海洋、海岸及島嶼保育國際會議」;台灣學界呼應此一趨勢,去年也在金門舉辦過「世界島嶼會議」。從國家的層次而言,印尼海洋事務及漁業部發表了「島嶼永續發展綱領」,作為該國上千個島嶼管理議題的大政方針。中國大陸為了有效管理無人離島,最近也研擬了「海島法」,藉由收取使用金方式,提升管理績效。除此之外,全球也有無數地區設立了志在保育島嶼及其自然環境的環保團體,加拿大新蘇格蘭省「瑪亨尼灣島嶼保育協會」就是一例。

釣魚台或主權爭議,僅僅是島嶼問題的一環。以全球視野來看,島嶼的議題已經不只是單一事件、部門思維或地方特例的層次,台灣應該就所屬島嶼問題,由國家或行政院,針對有主權爭議、生態敏感、環境特殊、文化資產、社經衰頹、無人離島等不同特性的島、灘、礁,分門別類,提出前瞻、完整而多元的島嶼政策和具體主張,以維護國家權益,同時促成這些珍貴資源的永續管理。(作者為台灣海洋大學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82100228,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