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我們常常可以從文化界人物對科技的反應,感受到整體的文化氣氛是否活絡。《蘋果日報》訪問文化界聞人李家同教授,李家同教授指出,部落格都是自說自話,他不想看,也覺得沒人想看,沒有資格登到平面媒材,那東西肯定也不會太好等等。李家同教授的好文章常常可以在網路上收到轉寄,而且他一向是以社會良知的角色出現在報端,講出這種話真是叫人大吃一驚。
翻轉文化菁英發言權
事實上根據美國搜尋公司 Technorati的調查,世界上有超過五千萬個部落格,目前每隔兩天,就有相當新竹市總人口的新部落格誕生。也就是說全世界的人對於這件「沒人想看,自說自話」的事情似乎興趣很大。而寫部落格的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嗎?不一定,影視名人有部落格已經是常態,王心凌小S可能比名教授還要有名,文化界的年輕作家也是幾乎人人有部落格,柬埔塞的前國王施亞努親王也有自己的部落格,難道他也是無名小卒嗎?
那李家同教授之類學者為何會討厭部落格呢?因為部落格上人人發言權是等同的。李家同教授的部落格並不會得到特別的尊敬,而某個小女生用火星文撰寫的部落格也不會受到特別的歧視。因為部落格釋放了如此大的社會能量,把傳統菁英宰制的發言權翻轉。這些自說自話雖然名教授看不上眼,但是對於想要找有效資訊的人,喜愛跟朋友分享各種訊息的人來說,卻是幫助很大。
李家同教授也說:「如果真要寫文章,就去投稿給人家發表嘛!」但瞭解報刊作業的人應該會理解,收到有價值的文章跟刊登文章絕對是兩回事情,有無數世界名著都收過退稿信,這些有創造力的無名小卒在傳統社會要出頭是難之又難,再說部落格的主要功能也不是撰寫救世文章投稿報社跟寫學術升等論文,部落格還有影音共享跟播客等功能,豈止是李教授想像的這樣呢!
非僅藍綠政爭是大事
部落格不是文化解藥也不是萬靈丹,目前對於文化菁英宰制的發言權其實能動搖的也很少,但是部落格是很好的社會資源共享設施,也是很好的個人價值重新開發設施。台灣有部落客因為寫部落格而成為網路公司經理;有偏遠地區教師應用部落格進行地球科學教學和找回失聯學生;有作家因為寫部落格最後出了幾本書,部落格都很好的改變他們生活。部落格也促進了中國跟韓國的社會流動,在那些媒體控制的國家,部落格讓被官僚控制的媒體鬆動,促進了社會發展。
日前報載台大黃光國教授痛斥去看動漫展的年輕人不關心國家大事,而李家同教授也不惶多讓的對寫部落格嗤之以鼻。世界上不是只有藍綠政爭這種大事,許多小事湊起來,就是件大事,而部落格就是很好的媒介。如果連李家同教授這樣廣受尊敬的學者都對最主流的數位文化─部落格,有這麼大的曲解,台灣有這些只關心大事的大教授,也無怪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永遠都只是口號了。
作者為數位文化協會執行長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60817&Sec_ID=5&Art_ID=2822862
- Aug 17 Thu 2006 21:41
部落格就是國家大事 徐挺耀 2006.8.17蘋果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