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芬回國作證,再度引爆新聞焦點,偏偏立委邱毅黑卒仔吃過河,大剌剌地跑到查黑中心去關切,還一副準備回答記者提問,現場Live的態勢。這種無視於偵查不公開的不當舉措終於惹得陳瑞仁檢察官當場發飆。檢察官對於立委干擾檢調辦案給予當頭棒喝,當然應該給予支持鼓勵。沒想到邱毅竟然還掰出「只是關心好友」「檢察官EQ欠佳」云云,可見政客鬼扯硬拗的本質,真是不分藍綠,舉世咸同。
「民間司改會」指責邱毅逾越分際,違反偵查不公開等語,應該堪稱公允。不過即使贊成前述批評,但對「民間司改會」近年來的表現,同屬法律人的我卻有著一份若有所失的悵然。一言以蔽之,「民間司改會」是台灣司法史上最具理想性格與實踐能力的司法改革團體,因此能在一片荒蕪的司法社會運動中,奠定司法NGO的批判角色。只可惜在政黨輪替後,「民間司改會」卻對諸多司法議題呈現出選擇性批判的猶豫,如果以春秋責備賢者的最高標準來看,實屬遺憾。
例如「民間司改會」為了蘇建和等三名死刑犯呼喊奔走的同時,卻對違反司法實務慣例,把死亡的陳義雄認定為元凶的三一九槍擊案不起訴處分書未置一詞,頗令識者不解。若謂「民間司改會」意圖擺脫政治泥淖,關注專業議題,或可言之成理,但是同屬政治爭議強烈的「興票案」,在宋楚瑜獲得不起訴處分後,「民間司改會」則是毫不遲疑的強力批判。兩相對照,孰令致之,實在是莫名所以!
同樣的尷尬場景也出現在高捷案、台開案、SOGO案和國務機要費等重大司法案件中,向來具有批判理想的「民間司改會」終究還是選擇低調沈默,使得百姓無法在司法專業導讀的協助下,學習建立法治社會的觀點。例如高捷案偵辦是否吃案?台開案賣官爭議逕行簽結是否合理?SOGO案偵辦進度是否妥適等?只有朝野政客的叫罵,獨獨欠缺所謂「民間」的司法觀點,豈不可惜?
社會總是認為NGO必須保持政治中立,否則無從建立公信力,這種看法其實是值得懷疑的。對於NGO而言,政治立場的表達未必就會削弱社會支持基礎,反而是選擇性的批判才會導致公信力的喪失。畢竟,「民間司改會」不是法院,社會並不期待「民間司改會」扮演中立的角色,因此就算「民間司改會」具有特定政治傾向或者意識型態的偏好,也沒什麼好苛責的。反而是司法專業團體有意識的沈默,白白放棄耕耘國家權力運作的縫隙,這才會扼殺NGO的自主空間。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檢討民主黨的策略時指出:「社會影響力不可能藉由迴避重大爭議(hot-button issues)而取得」,這應該可以作為NGO對公共參與的正確態度。再說得簡單一點,政治「不中立」並不是問題,偽裝「政治中立」才是問題!NGO的社會影響力是來自於追求特定價值的專業熱誠,而不是忽左忽右的政治平衡。
現在,顧立雄律師被千夫所指的封為御用律師、林永頌律師又代表阿扁發函要求媒體更正報導;羅秉成律師卻選擇與親綠學者共同發表聲明倒扁、黃旭田律師則成為施明德倒扁帳戶的監察人,再加上台灣人權促進會前會長魏千峰律師要求阿扁下台的沈痛呼籲。這些司法改革核心成員各有堅持的歧異立場,難免會讓「民間司改會」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不管未來政治局勢的演變如何,基於對上述司法改革菁英的信賴與尊重,我滿期待他們在選擇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之後,都能回歸司法本位,重新開發理性對話的公民論壇!(作者為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81700329,00.html
- Aug 17 Thu 2006 21:22
2006.08.17 中國時報 重新召喚司改靈魂 張升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