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嫡孫建文皇帝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失蹤,關於建文帝的下落眾說紛紜。最近有江西省專家表示破解了建文帝失蹤之謎,探究考證得出建文皇帝隱身於江西上饒三清山,並發現其陵墓。

新華社報導,曾任上饒玉山縣旅遊局局長的官濤,一九八二年起參與三清山風景普查工作。歷經十多年的研究,官濤推斷明朝建文皇帝隱姓化名為全真道人「詹碧雲」。建文帝藏身三清山後,大規模興建三清宮等道教場所,宮內一處名為「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陵墓就是他本人墓塚。

「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一直被認為是全真派道士的羽化壇墓,這是三清福地除三清宮以外最大的明代古建築,位於三清宮東南側約兩百七十公尺處,墓塚地面水平距離縱長二十五公尺,最寬處八點五五公尺,前後高差十三點二五公尺,氣勢恢宏,總建築面積兩百一十平方公尺,全部用花崗巖麻石構築的仿陵園式建築。

陵墓東北側面有一塊刻有「螣岡」二字的山巖。官濤解釋,經考證「螣」為蛇,即小龍,不僅與建文帝屬相相同,且與他即位當年為蛇年一致。

另外,三清宮大殿石柱楹聯鐫刻「一統大明祝皇祚於百世千世萬世,三元無極存道氣於玉清上清太清」,地方傳說是建文帝隱身三清山時所題。

宮濤還根據墓葬名稱諧音、三清山上數十塊碑文的暗喻和三清宮建築風格的考究,查閱大量史籍,認為此墓葬取名為「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實際上是暗喻讓人們來瞻仰曾經治理過大明的主人(竹通主)之意。

江西歷史研究所所長方志遠實地考察後認為,墓葬建築風格與南京明太祖皇孝陵十分相似,絕非普通道人可以建造。根據道教古建築景觀、摩崖石刻、石雕、楹聯、景觀景點命名、民間傳說等,推斷建文帝葬於詹碧雲墓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不排除建文帝及其隨從曾在三清山一帶隱居,也不排除其死後葬於三清山的可能。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由於皇太子朱標已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先他而死,於是由皇太孫朱允即位,這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剛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圖謀奪取帝位,以討伐身邊逆臣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發動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

公元一四零二年,燕兵攻陷京師(今江蘇南京),燕王即位,是為明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下落成為一樁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