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原為猶太裔德國人;他認為什麼事情都可通過協商與談判解決,唯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深仇大恨,是一件「沒有希望的事(a hopeless case)」,一語道盡了中東問題的癥結。

猶太人在美國政商與傳播界勢力雄厚,從前可以牽著華盛頓的鼻子走。高爾與布希競選總統時,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李柏曼就是猶太後裔。近十餘年來,美國主流思想逐漸感受到伊斯蘭世界對以色列憤恨不滿的壓力,已經開始逐漸地向中間地帶移動,一點一滴地調整過去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然而受當地一觸即發的緊張場面影響,常會迫於形勢,陷入有口難言的困境。上星期以軍從陸空大舉進襲迦薩走廊,美國雖曾勸阻,卻無法阻攔,便是一例。

平心而論,自從首次海灣戰爭以來,美國為求取中東和平,化解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敵視,已經對以色列政府採取不少限制。一九九○年海珊對以色列發射飛彈,美國壓制以色列軍方,不許還手。二○○三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在全球尋找盟國,就是不要以色列派兵相助。布希總統拋出解決中東問題的「道路圖(TheRoad Map)」,要巴勒斯坦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換取以軍撤出佔領多年的約旦河西岸與迦薩走廊;以巴兩國互相承認,和平相處,至今仍是美國政策的主軸,只是隨雙方你來我往的明槍暗箭,離最終目標越來越遠了。

「道路圖」提出時,獲得四方面支持,除美國外,還有聯合國、歐盟與俄國,其公正程度不容懷疑,當時阿拉法特也表示接受。問題在於巴勒斯坦所有的人都從小就在難民營裏長大;在他們腦海裏,明明是猶太人搶走了他們的家園,血海深仇,豈能不報?小小的巴勒斯坦境內,誓死與以色列為敵,被稱為「恐怖組織」的愛國團體,除哈瑪斯(Hamas)之外,如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冠以巴勒斯坦名稱的民主解放陣線(Fatah)、人民解放陣線(PFLP)、民主解放陣線(DFLP)、人民抵抗委員會(PLC)等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

哈瑪斯的原意是巴勒斯坦抵抗運動(Palestine Resistance Movement),有強大的民意基礎。今年初大選時,憑票數贏得國會多數,阿巴斯總統(Mahmoud Abbas)不得不任命它的黨魁哈尼耶(Ismail Haniyeh)出任總理。這下美國與歐盟都愣住了,一個「恐怖組織」用民主方法贏得了選舉,怎能不予承認?只好一面拖延,一面宣布暫停對巴勒斯坦政府每年十億美元的補助。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不滿二百五十萬的巴勒斯坦,財政全靠歐美補助,停撥經費等於斷絕了生命線;此時半路上殺出了伊朗,先給五千萬美元濟急,撐過眼前困境再說。

嚴格而言,巴勒斯坦還不算主權獨立國家。雖然因已故領袖阿拉法特的國際聲望,一九七四年就獲得聯合國給予觀察員的身分,八年前起並得參與聯大辯論,只是沒有投票權。聯合國承認的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PLO),而非阿巴斯總統所代表的巴勒斯坦臨時政府(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簡稱PNA),但這只是細微末節。在聯合國與各附屬機構裏,它積極參與亞非集團運作,大家也把它當成一獨立國家看待。

面對亞非集團龐大的壓力,背後又有美國緊緊看住,不准惹事生非,以色列只得倚賴舉世聞名的特務機構Mossad,滲透對方蒐集情報,用雷霆萬鈞之力,以牙還牙。猶太人確實厲害,過去身綁炸彈,專找以國軍警同歸於盡的自殺客,前仆後繼地從容赴義,所倚靠的是敘利亞的保證,死亡後會送一棟公寓給他遺留的家屬。以軍三年前雖已撤出約旦河左岸,卻能在每次事發後,立即查出這人家住何處,派直升機用高科技精密炸彈,不差毫釐地把他原來的房屋完全炸毀,不損及鄰居。但在屋子裏的婦孺難免遭殃,阿拉伯各國媒體大事宣揚以軍不顧人道,殘殺無辜,其實是各執一詞,道理都有一半對,一半錯。

如此你一刀,我一槍,以色列膩煩了,索性沿雙方邊界興建一條三百多公里長的圍牆,把雙方領土完全隔離。亞非集團大罵這是冷戰結束後新的「柏林圍牆」,以色列硬是不理會。真正損及巴勒斯坦人利益的,不是這座牆,而是以色列為杜絕滲透,近年引進其它國家的外勞,原為節省開支,卻剝奪了巴人的工作機會。巴勒斯坦人聚居的約旦河左岸,經濟衰退,失業眾多,長此以往只會使雙方隔閡更深,對和平遠景無助。

這次以巴危機,肇因於哈瑪斯敢死隊在圍牆底下挖了個地洞,侵入以色列領土,拿手榴彈丟進一輛坦克裏,兩名以軍士兵死亡,第三名被俘的Gilad Shalit下士,如今下落不明。巴勒斯坦臨時政府緊急會商後,內閣發言人呼籲綁走這名士兵的人善待俘虜,勿加殺害。埃及大使居中奔走,希望說服巴方游擊隊釋放人質;但游擊隊要求交換被以色列囚禁的政治犯,雙方談不攏。

這次事件明確是阿方挑釁,以色列得理不讓人,星期五出動軍隊,逮捕了六十四人,包括臨時政府內閣三分之一閣員與二十三位國民議會議員,更在半夜兩點鐘,明知杭尼葉不可能在裡面的時候,派飛機把首相辦公室炸壞起火,顯然想藉此機會,逼迫巴勒斯坦政府倒台。事件越鬧越大,真如季辛吉預言「沒有希望」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6070300052,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