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大學授課的老師農曆春節期間跑了一趟河北某度假村去過年。回來後告訴我,現在這種度假村真受歡迎,到處都是人。他們租下兩座獨棟的小別墅,每棟有四個房間,戶外還有自己專屬的溫泉;三天兩夜,吃、住加上使用別墅的休閒設施,結帳時帳單上寫著一萬七千塊人民幣。

女友蘇珊不久前也在郊區一家知名的休閒山莊裡開了兩天的會。「名義上是開會,但其實很輕鬆,重頭戲在晚上。」據她形容,那裡面設備齊全,可以打球、唱歌,也有桑拿、足浴等服務。「單位發給每個人兩百塊錢的禮券,用這些錢可以自由選擇使用裡面的設施,」她輕鬆地說道,「那裡還有麻將房,我們幾個人晚上就聚在一起打麻將,大家還開玩笑說這才是『學習』。」

注重度假解壓 就愛往郊區跑

經濟發展讓城市的節奏快了起來,周一至周五忙碌的工作之後,越來越多北京民眾選擇在周末遠離城市的喧囂,上山下鄉,到郊區戶外去走一走。

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小張說:「外面下著雪,自己在山莊裡的室內游泳池一邊游泳、一邊喝著現釀的啤酒,那可真是享受。」脫離校園一年多的卡文則喜歡騎馬那種天空地闊的感覺:「開車約三百公里到河北、內蒙交界的壩上草原去騎馬,晚上花個幾十塊錢睡農家土炕、吃農家菜,隔天再去騎馬。兩天下來花不到兩百塊,卻充分抒解工作壓力。」

注重休閒享樂的風潮下,北京近郊的順義、懷柔及昌平一帶的幾個著名的景點,紛紛蓋起了動輒十萬到二十萬平方米的大型度假別墅村,豐儉由人,從上百套奢華別墅到近千間平價客房,任你選擇,並設計了會議、保健、美容甚至婚慶等各種不同的主題「套餐」。某家主打「會議」與「休閒」結合的著名度假村還推出「體檢卡」,多元化的選擇吸引著城裡人,據稱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億人民幣。

也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北京很多中央機關如外交部、商務部等,也都選擇在郊區依山傍水的景點蓋起自己的招待所或會館,除作為內部會議和培訓之用,還能招待來賓。熟門熟路的北京人也喜歡去一些可對外開放的會館度過周末,賣點是體驗部長甚至總理、副總理下榻過的地方是什麼樣子。

老知青靠邊站 現在崇尚自然

有趣的是,今天的「上山下鄉」代表的是休閒享樂、崇尚自然的風潮,和文革時期毛澤東為其政治需要,號召一千六百萬名住在城市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著天壤之別。

曾響應「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四年的中東問題專家殷罡老師回憶,當年他「插隊」到山西丘陵山腳下一個村莊時,不過才十二、三歲。「那時候每天跟村裡的農民一樣,下鄉種田、上山砍柴,勞苦一整天收入才一毛錢,好的時候也只能賺到一塊,」他的思緒回到了遠去的年代,「春節可以回家一次,但一過完年,居委會、派出所就會有人來叫你趕快走。」

笑稱自己是「上山下鄉」時代「產物」的小張,父母親結緣於在黑龍江十年的勞動。小張說,那時候「上山下鄉」是沒有選擇的,現在的「上山下鄉」則充滿了商業味:「許多年輕人是因為吃膩了城裡的館子、逛遍了大商場,所以跑到郊區去走走」;「農民想賺這些人的錢,順勢推出『憶苦思甜』餐,讓他們體會體會吃榆樹錢(榆樹葉)、睡土炕的感受。」

小張的父母後來再也不願意回黑龍江看看;殷罡老師卻在回到北京近三十年後,去年終於去了一趟當年那個小村。孩子常聽他講述那段歲月,「只不過,對我的孩子而言,那種時代是永遠過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