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天,有一群八色鳥,遠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的低海拔山區,牠們來的時間約為清明時節左右,所以又被稱為「清明鳥」。

這群訪客,在台灣的棲地大部分是沿著台三線旁,約低海拔五百公尺左右的山區,這些地區大都已有聚居與開發,這象徵著八色鳥的棲身之所就是人類的活動區域。這是幸或不幸?如果依照目前台灣八色鳥重要棲地的調查,是不幸的!就像是八色鳥重要的繁殖棲地:雲林境內斗六台地的低海拔生態谷-幽情谷,就將因為湖山水庫的開發案,全區淹沒消失殆盡。

依鳥類的生物習性,是經過熟悉棲地的食物來源以及築巢、天敵種類後,選擇成為牠們每年重返時的「故鄉」,然而像是建水庫這樣的「環境不可逆性」的開發案,一座未經公開辯論,忽視位處地震帶一捏就碎的豆腐岩地質水庫,將使得八色鳥失根失去故鄉。但是別忘了,八色鳥與低海拔山區的居民是共生在一起的,這也代表著民眾除了失去一處與自然共生的適感環境,也將處於一個未經細膩規畫的危險環境中。

清明鳥的到來,呈顯了那淺短的土地與水資源利用形態的利刃,劃破的不僅是八色鳥的胸膛,而是永不回復的環境裂痕。打造出好的八色鳥棲地,也就是打造一個適宜居民的生活環境,趁此慎終追遠的時節,我們也應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共依共存的環境倫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