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書籍的指標出版社「大樹文化公司」宣布結束營業,以出版另類書籍贏得口碑的邊城出版社,也傳出因創辦人李亞南求去而難以為繼的消息,在全球出版集團化發展時,「小蝦米力搏大鯨魚」究竟有沒有生存空間,成為出版業界熱烈討論的話題。被誠品《好讀》選為今年最佳獨立出版社的自轉星球文化創辦人黃俊隆,強調小而美、小而精的出版社在台灣絕對有優勢,「暢銷書《藍海策略》已證明了這一點」。

集團化發展趨勢對全球出版產業造成的衝擊,一如經濟景氣帶來的影響,是所有出版人難以脫逃的共同考驗,無關組織規模大小。不過,別具風格的小出版社展現的創意與活力,向來是台灣出版市場獨特、自由發展和百花齊放的表徵。近年台灣出版業表現亮眼者,如邊城、雅言、早安財經、自轉星球等,都是小社的箇中代表。

資深出版人蘇拾平將「邊城」視為在城邦出版集團的最後一個實驗。蘇拾平說,許多人都肯定邊城「風格強烈」,因為李亞南而使一些不適生存的書籍有了出版機會,並賦予新形式,例如茨威格的《昨日世界》、寺山修司的《幻想圖書館》,或《逛書架》等,由此說明台灣出版市場已經成熟,功能和領域導向已漸模糊,「以風格為定位是未來出版社新的路線」。

不同於邊城寄居在大出版集團的生存條件,顏擇雅創立的雅言文化和黃俊隆的自轉星球,都是一人出版社。他們都曾服務於大出版社,了解大社營運實況,最後選擇自創品牌,看重的正是獨立自主的空間。

顏擇雅說,當初自行創業,就是看多了大社老闆對業績的精算要求。她稱自己沒有經營能力,卻對做書充滿自信,「我看重的是期望值,如果能賣20萬本的書,只賣10萬本,就是表現差。如果一本書只能賣3000本,我做到了,就夠了。」她表示,每本書都賣3000本,的確難生存,現在的編輯要想的是如何湊出一份可看且能生存的書單。

雅言文化幾乎創下「本本都是暢銷書」的另一個台灣奇蹟,顏擇雅選書和做書的能力,備受同業關注。但她強調,雅言一年出兩本書,也曾一整年沒有暢銷書,而被人質問「出版社還能活下去嗎?」,其實出版不是資本密集的行業,一個人慢慢做,虧一、二年不會影響生存。現在大家都看到雅言的書暢銷,其實「賠錢書給我的教訓,比暢銷書多太多了。」

蘇拾平不認為小社生存必有危機,但現在的編輯要同時兼具選書和經營的專業,「雅言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黃俊隆從創業到出書都曾備受質疑,但從創業書《荒島的一天》到可樂王的《快樂的遠足》、彎彎繪本《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和蕭青陽的《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加上為陶子企畫編輯的《小眼睛》等,都讓外人看到且肯定他的創意和執行力。

他說,大出版社成本壓力大,一個月出一、二十本書,賭徒心態強,「自己創業最棒的是沒人限制你對出版的熱情和夢想」,讓整個過程充滿實驗性,他做書時「心中時時有讀者」,出書後就回到理性層面檢討改進,其中的辛苦也不為人知。他笑說,別人的質疑,對天生反骨的他是最大動力,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眼光,並努力完成它。」

大樹傳出結束營業後,諸多業者有意承接,顏擇雅也說,這給小社很大的鼓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