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識字了嗎?

台灣的教育水平足以自豪,拿出懾人的文憑稀鬆平常,「文盲」近乎消滅殆盡,「識字」哪算回事?但要真來次「全民中檢」,恐怕成績單遠比不上英檢。

請假單上的理由寫著「陪葬」,發生在現實中的這類笑話屢見不鮮。作家張大春和他愛讀書的網友向來談詩填詞兼玩識字遊戲,近來認真當回事,每天上網出識字題,大家欲罷不能同時發現:老行當中竟有樂無窮。

「世之不盲於文者幾希?」張大春印象深刻於讀過一清代筆記,有學者問識字幾何?那人回答:「幾千字吧。」,大儒說:「那了不起,我才識得幾十個字。」單以一個「天」字,從古字、金甲文到詞意配置乃至與天字有關的事物,每個字都要通透,如以這樣的標準檢驗,識得之字確實寥寥可數。

張大春回想早年閱《讀者文摘》,不像別人先翻「開懷篇」而最愛梁實秋主持的「字辭辨正」,後來華視「每日一字」的主持人林藜也曾接續主持這個單元,張大春遇難字就自做筆記、卡片,皓首窮經於書海之後,更在文史筆記中發現識字總比不上不識的多。

何以倡「識字」之議?張大春的警覺來自主持News 98六年來,上過節目的固定臨時來賓何止上千,幾乎「都會有奇特的表達上的困難」,「空中到處是談話,卻話不成話滿天亂跑」,張大春認為,正因我們使用的文字不夠,已達全民的問題。

網路上什麼都查得到,但張大春特別要求大家不查資料也別「股溝」 (google),憑直覺來答,就能測知自己的文化準備,直接面對一組中文符號試探平素對漢語的熟悉程度,張大春往往故意設計似是而非的語境來混淆視聽,增加刺激以及挑戰難度的好奇。

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不識字」,張大春曾給唐湘龍試猜,猜對少一點也無礙唐湘龍在政論雜文的表現,「我非常欣賞他不會答的時候的態度:他真的很高興發現自己不會!」張大春說:「發現『不知道』比發現『知道』學得更多。」



張大春新作─春燈公子 【記者賴素鈴/報導】 【2005/09/11 民生報】


重拾說書行當,自《聆聽父親》的現實與家族史的凝視、《城邦暴力團》的龐雜密語、暗號與陰謀體系中啟程,回歸世道江湖,張大春以筆記小說體寫出十餘篇看似毫無關聯的短篇傳奇,藉春燈公子大宴江湖的一年一度盛事「春燈宴」唯一存世證據,二十則輾轉流傳的詩詞「題品」,涵蓋儒行、藝能、機慎、洞見、俠智、巧慧、運會、奇報、憨福,構築成新近由印刻出版的《春燈公子》。

《春燈公子》是張大春「春、夏(戰夏陽)、秋(一葉秋)、冬(島國之冬)」系列的第一本,以近年在說書場說過的故事無數,編成十餘本都有餘,張大春說,一代人說一代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曾經消失湮滅,只要有重新被述說的可能性和方法,都能再延展、改組、新生,填充敘事內容與人物情感,發展出無盡可能的故事。



娃兒明察秋毫 為父暗自佩服 【記者賴素鈴/報導】 【2005/09/11 民生報】


車行過微風廣場附近,剛上小學的兒子張容望向窗外陡然冒出這句:「街上的行人,就是走過去你再也不會看到的人。」張大春為之一驚,發現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時間感及人生際遇的體會。

《聆聽父親》追述父親從張大春四歲時就念故事給他聽,《三國演義》、《西遊記》而《水滸傳》,章回小說的世界積澱成張大春豐厚的文學母壤,四十中年之後走回古典世界,愛上寫書法與古詩,說書人抖起包袱更如天女散花。

這個月張容上小學,很多人跟他討論「教小孩讀古書」,認為,小孩上讀經班蠻好,但他不鼓吹。至於多讀古書是不是一定好?「多讀沒用,慢慢讀也許有用。」張大春不特別建議讀古書原典,最重要的是,「要不要創造自己的需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