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年輕的時候,學的是新建築,心中喜歡的卻是老建築,每到一處就探訪當地的古蹟。即使是到了建城並不久遠的加州,也會到處打聽有什麼古建築,所以曾在南加州一帶有系統的探訪了當年從墨西哥北上宣教的傳教堂(Mission),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遊記記載其事。真沒有想到到了老年,興趣卻轉移了,每到一處就想看看當地最新潮的建築。我自己想不通的是,既然已經洗手,不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要探訪新潮建築何為?朋友們問起我來,我唯一的答覆是好奇。人到了老年若不保持適度的好奇心,豈不加速精神的老化?

南加州建築界 出了幾個「造反有理」的傢伙

言歸正傳。話說我在去年年底,靜極思動,決定到美西一行。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一下美西近年來新建的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營運的參考,既然去了,就想順便在洛杉機探訪一下時髦建築。這一帶也真是我相當熟悉的地方了,有什麼好探、好訪的呢?

原因是南加州的建築界出了幾個「造反有理」的傢伙,常喜歡出花樣,弄出些古怪東西。據說他們在大洛杉磯區域建了不少,我怎能不去訪一番呢?

古人說「風水輪流轉」,一點也不錯。想當年我在美國東部讀書的時候,哪裡看得起西部的建築。東部是大西洋岸,與歐洲接近,建築以及文化都是標準的西方系統的一部分。思想、理論,不論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都源自歐洲,我讀書時,老師都來自歐洲,哪裡看得上美國西部那些不正經的東西呢?好萊塢、迪士尼,那也算是文化嗎?連西部重要大學的建築系都眼睛盯著東部呢!

曾幾何時,一切都改變了。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在上世紀六○年代,美國有少數建築師開始高唱本土論,要與其歐洲的文化母體分家。在東部,他們從殖民文化中尋找,在西部,則從商業文化中尋找,如是找了若干年,不是太過膚淺的玩弄破壞環境的廣告板,就是脫不了歐洲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建築界沒有起什麼作用,歐洲的大本營自然完全不為所動。

就這樣,美國建築進入後現代,不過一直在試圖顛覆傳統的學院價值,卻不能成名立萬,直到南加州出了幾個人物,才漸漸弄出名堂來了。

藉著高科技,要把夢幻在真實生活中實現

南加州才是真正美國本土文化的大本營。東部看不起的東西,比如迪士尼樂園,原是娛樂文化,與電影一樣,使活得不耐煩的小民們忘掉平凡的人生,體驗夢幻中的世界。可是到了九○年代,南加州的建築師,藉著高科技的幫助,居然要把夢幻在真實生活中實現。建築界一貫的美學原則忽然被純感官的體驗所取代了,而且跨洋過海,直攻歐洲文化的大本營,為歐洲人所接受。建築因此成為一種神奇布景的藝術,不再是板起臉來的嚴肅藝術了。

創造了新潮建築的這幾位建築師還找到招牌架子的美學,為前衛建築鑄造了流行的語彙,改變了建築的面貌。這些新花樣究竟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呢?還是一時的風潮?是頗費思量的,也是使我感到特別有興致的原因。

蓋瑞的變形鐵罐 還是有視覺上的吸引力

話說回頭,既然長途飛行,到了加州,我被好奇心鼓舞著,不免想乘機到洛杉磯訪一訪新奇的建築。要看些什麼呢?黃健敏這位喜歡收集、整理資料的朋友,很快提供我一個單子,這就邁出了第一步。但到哪裡去找到這些建築呢?需要有一位當地對新潮建築很熟悉、很有興趣的導遊才成。這就有些困難了。我在洛城有不少學生,可是都為生活忙碌著,不但沒有空來陪我,也沒有閒情注意這些花樣百出的怪東西,他們從事的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建築。

好在他們所知不足、熱心有餘,一對東海畢業的夫婦負起為我導遊的任務。第一天在市中心參訪,尚沒有多少困難,因為新建完成的迪士尼音樂廳,不但名氣大,目標也很顯著。這一堆太空垃圾式的鐵筒建築,早已在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見識過了,是同一位南加州建築師的大作。我只是在他的根據地重新仔細欣賞一遍而已。我承認,蓋瑞的變形鐵罐還是有視覺上的吸引力。

另外一座新建的大廈是市政府所屬的單位,稱為卡純大廈,為南加州學院教授梅恩的作品,外觀上只是一個方正的玻璃大樓,名堂都在附加的東西上。以我看來,並沒有特別吸引人之處,卻用上了廣告架子的美學;只是高大的鋼架子上沒有廣告,只有一個門牌號碼而已。這棟房子最大的特點是對大街的一面好像穿了一件衣服,建築外面加了一層機械的皮,可以隨氣候的需要變動,可以用來遮陽。可惜我只短暫停留,無法看到外皮的變動。這是普立茲獎的得獎作品呢!

建築向來被視為靜態的東西,只靠光影來形成動感。近年來,由於科技發達,開始想到局部的移動或變動。在西班牙,有一座建築像一隻大眼睛,眼皮可以開闔,是動態建築的始作俑者。前些時,胎死腹中的台中古根漢美術館,在設計案中有一部分建築是可以移動的,可惜未能實現。洛城的卡純大廈有一件可動的外皮,也算得風氣之先了,只是不知是否實用。

第二天的旅程比較麻煩,想看的建築散布在各處,有找不到的困難。所幸我最想看的古怪建築,終於都看到了。

集廣告架美學與違章建築美學的大成

最使我高興的是在離機場不遠的柯威爾市,找到一組當代建築。在海丹街與國家大道交角處,這組建築大大小小有七、八幢房子,都是南加州建築學院的教授摩斯等人所設計的,可以視為造反派的經典作。

最靠近街角的一棟,是一家「美國上線」公司的辦公室,灰色的外牆,並不起眼,卻有一個戶外樓梯,及一個好像前衛裝置藝術、令人不解的透明屋架,高高在上,吸引人注意。從這裡向國家大道走去,一連串有幾座平凡的灰色建築,都是在屋頂上出些花樣。一座是附著蛋形的突出物,一座則在屋頂上斜放著一個黑色的大盒子。這都是屬於廣告架子發展出的藝術形式。如果你不了解當代建築的風格,還以為都是些忘了放廣告的架子呢!幾年前我去歐洲觀光,在巴黎的優麗榭大道上看到一棟街角上的辦公大樓,牆壁上突出一些毫無意義的鐵件裝飾,不知其所以然,看了摩斯的設計,知道他的影響已直擊西方文明的核心了。

轉到海丹街上,有一棟灰色水泥粉刷的建築,竟集廣告架美學與違章建築美學的大成。面對大街的,是用鋼骨隨便支撐起的,好像是雞零狗碎的牆面,是有意的混亂之美。我見識到如何故意用廉價的材料,不合理的構成,沒來由的細節,創造新奇的感覺。但美國並沒有違章建築,這種美學可能來自窮困的中美洲吧!他們要自窮苦階級的居住環境中尋找高貴的價值。

用傾斜加銳角來 反抗現代主義精神

海丹街上建築的主角是一棟稱為「沙密陶」(Samitaur)的辦公用建築物。這棟建築原是一個長條形的普通建物,設計者卻在面街的方向,突出一個碩大傾斜的雨棚,相當於台灣的騎樓,使用銳角的造型,強而有力的支配了那一帶的街景。傾斜加銳角是後現代以來的建築,反抗現代主義精神的主要特色。它的目的是純感性的,要鼓舞觀者的情緒,但不考慮是否適合其用途。這兩個特色是大西洋兩岸共同發展出來的,為台中古根漢設計的著名伊拉克籍英國建築師哈地,是專門毫無理由的搞傾斜、銳角的。銳角的建築有點像刀尖、錐子,是有攻擊性的,象徵了當代社會對原始人性的發掘,與愛好平靜、安詳、理性的現代精神,相去已經十萬八千里了,由於摒除了方正,這類建築才有出人意料之外的造型。沙密陶面臨大街,有寬廣的騎樓,卻很難找到進口。我終於找到一個類似的門廊,看上去真像一個狗洞呢!

沙密陶的後院子有三棟建築,是舊廠房的再利用,都有強烈的當代色彩。正對著後院大門,就是一個驚世駭俗的景象。驀然看去,好像一個鋼架玻璃的建築自高空中跌下,砸到一棟普通的灰色房子的一角,所造成的殘狀。可想而知,屋頂被砸破,鋼架摔得七歪八斜,胡亂掛在屋頂的破口上,剩下幾塊沒有破碎的玻璃,也許是壓克力板吧,見證著這場災難。誠然,這是科幻故事中的太空災難嗎?仔細看去,這是破壞與暴力美學的產物吧!這又是一個裝置。真難為了設計師,做出這樣混亂的視覺效果。

其他兩棟房子,面對著停車場,則是普通廠房型建築,其中一棟的前面,加上一個歪斜、破碎的正面,在明亮的落地玻璃面上,故意加上一些無來由的鋼梁,破除結構學的邏輯。另外一棟廠房則在面停車場的一角,切了一個大三角,有意的破除建築造型的合理性。

這些紅衛兵建築,使房地產上漲五倍!

看到這裡,我已經頭昏腦脹,不得不趕快離開了。以我這樣垂老的年紀,千方百計的訪問這些前衛腦袋想出來的東西,究竟所為何來?這些建築界的紅衛兵,不是來自毛澤東,而是來自迪士尼群眾,他們都有造反有理的心態。然而你也可以說,他們有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讚賞的吧!

在鼓勵創新的美國社會,這樣的紅衛兵建築,雖不為一般民眾所欣賞,卻對中產階級產生了作用。資料上說,這一帶原是很荒涼的,由於這一組古怪建築出現,房地產價格上漲五倍。可見建築的前衛藝術化是受到支持的。問題是在台灣有沒有這樣的社會環境呢?

http://www.udn.com/2007/2/1/NEWS/READING/X5/3711036.shtml
http://www.udn.com/2007/2/2/NEWS/READING/X5/3712589.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