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台灣的司法,貪污竟然有了新解:「台開案」扯出的「賣官案」,送錢的有罪,拿錢的沒罪;「太平洋SOGO禮券案」,送禮券的有事,用禮券的沒事。接下來的「國務機要費發票案」,除了有「阻卻違法」,現職總統有豁免權的保護傘之外,會不會又是提供發票的要罰,但是用發票「報假帳」的不必罰呢?

司法不公
包青天亦無所用其力

現代的台灣已是一個「包青天」無所用其力的時代了;就算還有「包青天」,他必須生存在龐大的司法官僚體系當中,在近幾個月的大案中,司法已不斷自我證明,「現代包青天」在面對政治與豪門之間,再大的神通也要束手無策。有權有勢者,不但自己精通法律「巧門」,還可以豢養大批精明幹練律師和智囊團,可以用「技術擊倒」的方式,讓「包青天」臣服,法律保護的是「強者」。

脆弱無助的人民,終於體會司法不可能被期待。但是,國會卻被民意代表「挾持」,阻擋人民行使「公決」的權力。各大政黨又被利害計算「綁架」,瞻前顧後,毫無作為。既不敢彈劾,也不願倒閣,更無法在法制上有所作為,確保司法官獨立的空間。就讓政治持續空轉,紛爭擾嚷不休,被種種貪腐與不義激怒的人民,除了上上街頭,微弱的吶喊幾聲,還能怎麼樣呢?

悲哀啊!人民恐怕連行使憲法賦予的集會遊行自由卻都不可得。不但執政者不斷發動「挺扁」反制,可以准許三十萬人的「自己人」活動,對於對手的活動,硬生生就是打回票。號稱是「民主」的台灣,卻表現出愈來愈明顯的「地盤主義」,「我的地盤不准反對者來,來了就要打回去」,台南縣竟然還發生「封路」、不准「吃晚餐」的怪事,這又是哪一門子的「民主」與「進步」?

身處這樣的時刻,看著政客們天天搞撕裂與製造對立的遊戲,台灣政治已開始快速衰退,各種群眾都準備走向街頭,我們的當道者和政治領袖們,卻依然混沌昏睡!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彼得‧米勒(Peter Miller)所著之《支配與權力》說道:「政治的創新不在於政客與政黨,而在於社會及選民本身。當社會與選民出現不滿、造成衝突、打鬆了原來政治的支配結構,這時候也就是創新者從事創造,並以其創造圖利自己,並同時圖利於公眾的時候。」

道德巨人
祇是空談法條的好人

目前的台灣,人們雖然還是很無奈地繼續忍受各種惡劣的政治惡質行徑,但「九九」到「九一五」的滾滾紅潮,所引發的社會力再度勃發和「公民運動」的再覺醒,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支配結構」正在步步鬆動中,不幸的卻是,兩位最有可能在二○○八年後,成為台灣領導人的蘇貞昌與馬英九,卻在這樣的大時代、大潮流中,不但袖手旁觀,瞻前顧後,而且嚴重的失職了。

正因為最有力量的他們,能作為而不作為,當權派當然更肆無忌憚。從這個角度看,台灣政治的崩壞加劇,雖然陳水扁的種種弊端是「主犯」,游錫堃等「護扁保皇黨」的種種粗暴言行,效果上如同是「共犯」;還有讓許多人不信任的司法,可被視為是「從犯」;蘇貞昌和馬英九雖然沒有主觀的「犯意」,但從效果上來看,恐怕也難逃貪腐結構「幫助犯」之譏。

從去年的「高捷案」開始,面對著執政黨不斷被曝露出來的種種弊端,馬英九就不斷地在自我證明,他祇是一個「道德巨人」型的官僚知識分子。基本上,馬英九在私德上,是個不錯的「好人」,但面對大局勢和大環境時,他除了空談道德和法條以外,再也不會其他。

據瞭解,當施明德決定發起「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後,馬英九就開始向許多人徵詢建言。一位曾經親自參與處理過「獨台會案」的大老建言很簡捷:「放水。」認為馬英九身為最大在野黨主席又是首都市長,應該給予社會運動最大的支持,在各種法令和規則的解釋和執行上,用最大的彈性,最寬的角度看待「集會遊行法」,並積極排除執政黨的各種「技術性干擾」,讓施明德的社會運動在無後顧之憂下,發揮最大的能量。
斤斤計較
馬英九阻擋政治改革

馬英九並未聽進去這樣的建言,這段日子以來,總是有著馬英九和台北市政府斤斤計較著施明德陣營申請時間和送公文時程的先後次序新聞。連一些祇申請「路權」,卻沒有具體活動的,都成了台北市府和倒扁總部的拔河爭論戲碼。

甚至,連簡錫堦在中正紀念堂內的演練活動,都被市警局「移送」。馬英九不但沒有「放水」,成為社會運動的「助力」,往往還是「阻力」的直接來源,甚至逼出了施明德的「流浪者之歌」,為了延續氣勢,紅潮車隊祇好環台去面對不可知的當權者發動之反制,而國民黨的各級公職,竟然祇有「個人」協助,而不是「全力」輔助。

馬英九陣營方面不斷地辯解是「依法行政」。問題是,「依法行政」是要求政治力不能妄為,而不是用法條限制人民,堂堂大市長拘泥在條文中,和一個「科長」何異?更何況,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往往是政治改革的動力,不要說是在野黨會順應潮流,就連執政者都會積極運用這股力量。

過去,蔣經國在「保釣運動」和「大學雜誌」事件之後,蔣經國趁勢推動了「吹台青」和「革新保台」,大量拔擢優秀的台籍菁英,積極建設台灣;「美麗島」事件到二十年前的街頭「自力救濟」,蔣經國趁勢發動政治改革,解除戒嚴,開放中國探親。至於李登輝,「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

每一次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李登輝都會趁勢吸納力量,成了「一個半黨主席」,既是國民黨的黨主席,也是民進黨精神上的領袖,推動了李登輝任內的「寧靜革命」。連過去是執政者的先輩都懂協助社會運動了,身為在野黨主席,馬英九卻選擇了反其道而行。

至於「二次罷免」,馬英九也忘了他是堂堂大黨的「主席」,所作所為卻和一個報社的「記者」沒有兩樣,就是寫篇文章,然後像「叩應名嘴」般講幾句話就好,好像就能「傳檄而定」。馬英九並沒有告訴社會,他要怎麼樣讓民進黨的立委同意他的觀點,馬英九也沒告訴社會,國民黨做了什麼樣的貢獻,因此讓國會局勢改觀,讓民進黨因此同意「還權於民」。

自證無能
太信民調不敢主動出擊

做為最大在野黨主席,馬英九也未有效動員黨機器積極向社會或民進黨立委進行不厭其煩甚至是不怕被羞辱的遊說。難道草草地推出「二次罷免」,登一篇圖文並茂的廣告,就算盡了責,這樣子就可以讓國會局面有所改觀?光這種作為,許多記者的特稿早就可以做到了,還需要在野黨幹什麼?

更不要說面對自己的「特支費」爭議,被民進黨窮追猛打,馬英九和他的僚屬們有這麼大的黨機器,這麼多資源的市政府,竟然連「國務機要費」和「特支費」本質並不同,都沒辦法講得清楚,危機處理能力可見一斑;基隆市長許財利的問題,已變成「反貪腐」運動中,當權者用來反撲的話題,馬英九除了表態之外,真沒有作為可行嗎?

雖然依法要任滿一年才能罷免,但國民黨難道就不能現在就先發動「罷免連署」,名單先掌握好在手上,一方面施壓許財利,一方面也杜社會悠悠之口嗎?

能作為而不作為,這段日子以來但見馬英九左右為難,幕僚頻替他說是「父子騎驢」;民調中,各方都有意見,所以難以決斷,完全忘記了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教訓。柯林頓在第二任時,完全相信民調專家摩瑞士(Dr. Morris)獻策,凡事皆依民調行事,結果惹來美國知名評論家喬克萊(Joe Klein)譏評:「如果一個領袖祇是隨著我們變來變去的意見,我們還要你幹什麼?」

政治人物太相信民調,什麼事都不敢主動做,祇是會等待,當然就被積極作為的對手吃的死死的。例如,為什麼執政黨不怕各種議論?因為在國會中,在政黨對壘中,國民黨和馬英九已經自證為「無能」,哪還有什麼不可為?

害怕丟官
蘇貞昌坐視情況惡化

不過,持平的說,縱容執政當局為所欲為的「幫助犯」,蘇貞昌要負的責任,比馬英九還多一些。蘇貞昌是目前民進黨內最有實力的政治天王,除了那一個已經「朝不保夕」的空頭閣揆寶座外,蘇貞昌真正的影響力是在他有「蘇系」立委,還有「新潮流」是他的盟友,更是民進黨當下最有未來可能性的領袖。

蘇貞昌手中,至少有約四十席的立委在手上,就算還不覺得要「倒戈」支持罷免陳水扁,但最近民進黨的諸多言行,和蘇貞昌年輕時曾經反對的「威權國民黨」何其類似。

許多民進黨的同志嘴臉,也像極了過去蘇貞昌年輕時輕蔑的「王昇」等保守派,現在的蘇貞昌怎麼沉默了?

蘇貞昌能做什麼?太多了,他可以用他手中的政治實力,擺出不排除和在野黨聯手(這樣子,罷免就有三分之二門檻以上的票源了),向陳水扁和游錫堃進行折衝和談判:「你們太過分了,黨不能被你們這樣玩完!」

面對一些黨籍民代和黨中央幹部的張揚惡行,蘇貞昌可以發動手中實力,在民進黨的中常會譴責,也可以動用表決,將這些惡行送入中評會。甚至,針對「國務機要費」的問題,蘇貞昌也可以提出「狀況」說,向社會證明民進黨內依然有「清流」之聲,仍有「自清」之決心。

同樣地,面對民進黨團被陳水扁一人意志「綁架」的現狀,蘇貞昌也可以閣揆之尊,要求行政各部門文官在合於「憲政程序」的精神下,該出席罷免案的審查會,就不該抵制,讓是是非非在體制內攤在陽光下;而不是被柯建銘的一聲令下,讓國親立委唱獨角戲,最後,仍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

蘇貞昌也許在怕,他祇要一「躍起」,就馬上被拔掉閣揆寶座,但這段日子的發展已再明顯不過了,蘇貞昌如此「蟄伏」,還不是動不動就有「李呂王」第三勢力,還不是有「倒閣」聲浪,甚至連王金平、陳唐山的接班順位都浮現出來了。

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出擊,說不定陳水扁反而投鼠忌器,不敢輕動閣揆寶座。

蘇貞昌卻瞻前顧後,正如馬英九一樣,前怕狼,後怕虎,明明手中有武器,結果受制於人,於是,大局持續崩壞,他們的軟弱與無為,同樣受到人民的嚴厲審判。最近這段日子以來,蘇貞昌和馬英九兩人的各類民調,不是都下滑了嗎?兩人難道還沒有驚醒嗎!

如果,兩人還在遲疑,那就等待「人民之鞭」吧!

「九一五」圍城紅潮,面對人民的力量,李登輝就蠢蠢欲動了。政治禿鷹滿天飛翔,奪權土狼們躍躍欲試。那就兩百萬人上街頭吧!這時候,蘇貞昌總會想一想「高華德」的意義是什麼!等到三百萬人上街頭,相信馬英九再也不會陷入「像不像男人」的困擾!

但是,真要讓社會繼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答案不在紅潮人民和施明德的手中,而是要看馬英九和蘇貞昌,這兩個二○○八年後最有可能的台灣領導人選,是要繼續遲疑嗎?還是順應新的潮流,在已鬆動的支配結構中,做一些該做的事,讓台灣有機會擺脫不可救贖的深淵。

神話破滅,馬英九遭紅潮訐譙 文/呂慧珍

搖頭,搖頭,再搖頭!外加一句嘆息!這是倒扁民眾在談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這場活動中的表現,普遍一致的反應。

從九月九日,甚至更早,百萬人反貪腐倒扁行動的開始,似乎也是馬英九神話破滅的起點。

在總指揮施明德帶領民眾環台倒扁的同時,台北車站仍有相當多身穿紅衣的倒扁支持者堅守崗位。在時晴時雨的午後,民眾們除專注於台上主持人的演說外,台下討論的景況同樣熱烈。大家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表達內容除了針對陳水扁總統,馬英九也逐漸成為討論的話題之一。

其中可大致分為兩方面的意見。部分的人認為,馬英九因為身為台北市長的關係,有其困難處和壓力,所以在處事或發言上未能站在活動的第一線,要保持行政中立,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對於馬英九的表現仍難掩失望,時有「沒有覺得不好,但可以更好」、「應該再更堅強一點」等話語出現。尤其「沒有魄力」這點更讓眾人對馬產生不小的疑慮。

除此之外,就是較為激動的言論。住三重從事電子塑膠業的陳先生表示:「從活動開始至今,馬英九沒有真正地參與,更沒有在現場靜坐與民眾站在一起。馬英九包括整個國民黨軟趴趴、沒有魄力,祇想等著二○○八到來,可以再次執政,充滿了政治算計。」

「對他極其失望,二○○八寧願不投票,甚至支持民進黨推出的人選,也不願再挺馬英九。」退休公務員李遠達如此說,他認為馬英九與其一直如此軟弱、猶豫,還不如什麼都不要做,以免這麼快就讓人「看破手腳」。

擔任廚師的范大偉一提到馬英九更是氣憤難消,他表示:「一個政治領袖應有大破大立的性格,遇到事情不應怕東怕西,什麼都不敢。

依法行政的確是應該,但不應死守規矩,而且當面對的是一個不守規矩的政權、具投機心態的領導者時,要懂得變通,要站在第一線挺身出來對抗。」

「不作為也是一種錯!馬英九與國民黨對於執政黨的監督不力,相較之下比執政黨還可惡,更辜負人民的期待。祇想擺爛,等著二○○八接收果實,不將老百姓的生活當做一回事。

而且明知罷免不會成功還硬要推動,想便宜行事,製造讓人民認為馬英九有為倒扁付出的假象。」特地從高雄北上支持倒扁行動的小學老師陳怡婷如此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板塊的變動往往是即時且直接的,馬英九在這場活動中的表現,人民不是沒看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Magazines/magazines-index/0,4314,content+m06+9510050188+100020+1,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