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素質,素質!」「正是我事業的上升期」「你泡妞還真下血本啊」「看到沒?(BMW)別摸我」「阿彌陀佛,上帝保佑」「撿個菸屁股都撿不到紅塔山」「世界上哪有這樣的爹啊?」「頂你個肺啊!」「就木有這個必要了吧?」……這些句子是現在中國大陸最流行的手機下載鈴聲,全部是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的原聲,有四川話,山東青島話,河北話,廣東話,北京話和普通話。在大陸,如果鈴聲響起是這些南腔北調,還聽不出來歷的,十之八九大概就是台灣人。

黑色喜劇「瘋狂的石頭」暑期一開始就席捲全中國,這部劉德華投資的低成本電影,沒有大卡司卻創造兩千萬人民幣以上的票房奇蹟,話題至今未衰,說它是二○○六年最好看的電影,久違的「庶民電影」,「反映荒誕的現實」,「民間生活的彩色玻璃」,甚至有影評說「李安是『大雅大俗』由雅入俗,石頭是『大俗大雅』由俗入雅。」追捧聲中爆紅的導演寧浩低調的說「這種瘋狂不是病,是精神上的尖銳」。不管評論者是不是過度亢奮,觀眾的反應都是「太好笑了」,這才是重點。

我在台北一個人觀賞影碟,倒是沒有像大陸影評說的「笑到抽筋」,於是自我感覺不十分良好,不服氣再看一遍,竟變成作功課了。在北京蹲點採訪的同事告訴我,她是跟一票大陸同業一塊兒看,全都笑得東倒西歪,她有時還抓不到笑點,體會不到「怎麼那麼好笑」。在大陸採訪多年的她對諷刺生活現實的笑話都反應得過來,但是最好笑的方言趣味就跟不上段子了。「瘋狂的石頭」八月中旬在香港上映,票房奇慘,香港媒體說,方言味道太重,港人不笑。

由於我的「外省第二代的台灣經驗」,電影裡的各省方言倒不是問題,每句話都大致聽得懂,但是「笑穴」能不能被點到,那是有沒有「共同生活經驗的體會」問題。這就像初到美國的台灣人,英文再好,不一定看得懂電視肥皂劇,更看不懂夜間講笑話的脫口秀節目。電視和喜劇都是最「在地化」的媒體,對外地人門檻很高,「國語」能通「普通話」,也不過使台灣人在大陸旅遊無礙,多數台商在大陸生活看的還是台灣電視,身心靈都不可能在地化,怎樣都是異鄉人。反過來看,在台灣能有票房的也還是只有歷史劇,台灣觀眾不吃大陸時裝劇,因為生活情境距離實在太遠,政治距離加上生活語境的距離,台灣人其實已經愈來愈「看不懂」中國的事了。

看不懂一部中國喜劇電影畢竟沒什麼了不得,少笑幾回而已,不關心看得懂看不懂中國的事,比較令人擔憂。這麼巨大的存在與變化,就在一海之隔,我們不仔細去研究,矇著眼背著海,還要被政客操弄,成天在島內拿放大鏡找欺負台灣人的中國人,簡直讓石頭也瘋狂;這齣戲,我是既看不懂也笑不出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280030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