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八月中旬起,台北市和大陸北京展開了前所未有的雙邊交流「兩岸城市藝術節」,當中的文化論壇活動是由兩城市互為策劃。台北市引薦給北京的主題叫做「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九月中旬輪到北京代表團造訪台北,而他們帶來的論壇主題是「文化產業&文化事業之經營經驗分享」,讓台灣文化界人士格外有感觸。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大陸幾乎同一時間倡導與起跑,曾幾何時,我們還停留在起步階段,喊了多年的五大文化創意園區,至今依然只聞樓梯響。反觀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活絡熱鬧的情況,簡直可用「遍地開花」來形容,不論中央或地方,對於這個經濟規模龐大的產業,卯足全力推動。九月中旬的論壇,與其說是彼岸經驗的分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毋寧是對台灣政府的諷刺。

從北京市搭「出租車」,往東走了四十分鐘,來到大山子,計程錶剛跳過四十元人民幣(約台幣一六0元),師傅在「酒仙橋路四號」的門牌前停了下來,乍看之下,門牌代表的不只是一棟樓,而是包括六個廠房在內的大工業區,守在廠區入口的公安操著標準官方口吻喊道:「往前走四百米就到了,出租車不能入內,這是規定。」中午時刻,一群工人拿著碗筷,半蹲在路邊吃起飯來,廠房傳出機器輪轉的轟轟聲,數十名工人踩著腳踏車從面前「呼嘯而過」,揚起一片沙塵。

快步往前走了幾十公尺,沙塵逐漸消散,眼前的景緻同時出現變化:淒黑的工廠牆外,浮現一棟棟新穎的玻璃屋,來往的民眾不再身著藍色工人服,而是穿著T恤、牛仔褲,許多外國人拿著數位相機穿梭其間,咖啡店、藝術書店、畫廊的招牌林立在四周,拐個彎進入一個黑漆漆的走廊,推開左邊的一扇門,結構挑高的百坪空間裡,雖然還殘留著工廠鍋爐的遺跡,天花板上依稀可見「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紅字,但現場已不見勞動大眾的形骸,只見桌子上放著藝廊的名片,現代畫作高掛在牆壁四處,「慢慢看喔!」打扮時髦的小姐在身後招呼著。

藝術特區 與故宮長城齊名

歡迎來到北京798藝術特區,這是目前北京最富人氣的國際觀光景點之一,今年大陸的五一勞動節,北京當局喊出一句順口溜,「早上到長城,下午去798,晚上吃烤鴨」,印證了798旺盛的人氣。這個佔地十平方公里的包浩斯建築風格視覺藝術園區,原本只是荒廢的大陸國營廠區和兵工廠,如今聚集著近兩百家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策展人辦公間以及咖啡館、酒吧等。在許多國際旅遊刊物中,798藝術特區已經被列為北京三大旅遊勝地之一,與故宮、長城並列。

據北京市旅遊局統計,二○○五年798藝術特區一共吸引了五十萬名民眾前往參觀,其中四成是外國觀光客,包括德國總理施洛德、比利時女王伊莉莎白、法國總統席哈克的夫人等等,都曾造訪當地。而每五名外國觀光客中,就有一人會樂於掏腰包購買藝術品。二○○三年,北京被「新聞週刊」選為年度全球十二大都市之一,理由就在於798藝術特區讓一個廢棄工業區搖身變成時尚地標。二○○四年,北京被美國「財富」雜誌選為全球最具發展前瞻性的二十個都市之一,原因還是因為有798藝術特區。去年九月二十二日到十月七日,798藝術特區舉行第一屆現代藝術雙年展,短短兩星期,就吸引了六萬名參觀人潮。

798藝術特區並非特例。目前整個中國大陸,在文化部領軍之下,從南到北,從沿海省份到內陸四川等地,都在積極提振文化產業,從二○○三年開始,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大陸已經打造多個文化產業特區,舉辦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文化產業博覽會,許多地區的文化產值,每年已超過千億人民幣以上,反觀台灣比大陸更早喊出「文化創意產業」的口號與政策,至今所有施政作為都還滯留在起步狀態,令不少文化界人士頗為洩氣與無奈。

紙上談兵 台灣缺行銷脈絡

「事實上,台灣政府比大陸更早注意到文化產業。」在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專攻創意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七色一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郭紀舟指出,二○○○年陳水扁贏得總統大選,聘請文化學者陳其南擔任政務委員,陳其南隨即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構想,最初的口號是「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邀集各部會代表舉辦研討會,開始宣揚理念。

隨後,當時的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積極接手,行政院也在二○○二年核定的「挑戰二○○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把「文化創意產業」納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提出了五大文化創意園區等等施政計畫,一時之間,各種相關口號喊得震天價響。

四年下來,包括文建會、經濟部、故宮和工業局等等,陸續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活動,但至今仍無法建構一個完整的文化產業行銷脈絡。五大文化創意園區中,進度最快的台中舊酒廠,去年中旬更名為「台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才開始有大專院校師生進駐,陸續舉辦了幾檔展覽而已,其餘全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像北京798這種集觀光、創作、市場產銷於一身的完整生態,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都很難實現。

官民合作 中國大陸遍地開花

目前大陸類似北京798藝術特區的案例,信手拈來不勝枚舉。例如大陸新聞出版總署去年十一月,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了「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並且設立「上海動漫研發公共服務平台」。上海與杭州、蘇州一帶,合計有十個以上與數位娛樂、動畫、漫畫相關的園區,包括了上海靜安區「動漫硅谷」、上海數位娛樂中心、杭州數位娛樂產業園、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動畫產業園等等。

大陸深圳則仿效北京798,把大陸開放初期吸引華僑投資的「華僑城」東部工業區四萬平方公尺的舊廠區,改設為「華僑城L○FT創意園」,今年三月舉辦了第一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並在五月間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於深圳舉辦)期間,正式掛牌運作,已吸引不少藝術家進駐。

此外深圳早年意外蓬勃的油畫產銷聚落「大芬油畫村」,二○○四年十一月被大陸文化部指定為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之一。該村位於深圳吉布關外,佔地四平方公里,裡面聚集著來自中國各地的兩千多位畫家和畫工,美國市場所銷售的一般裝飾油畫,有七成產自中國,而大芬油畫村又佔了其中八成的產量。

北京則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除了798等十個文化產業聚集區外,又將陸續設立八個新的據點,十二月間,首屆「中國北京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將登場,以「創意˙科技˙文化」為主題,內容涵蓋廣播、電視、電影、文化旅遊景點、動漫遊戲、博物館藝術精品。這些蓬勃興盛的文化產業生態,大都是在這兩三年間,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儘管不少是大陸官方因勢利導,借助於民間力量,但也印證了官方的企圖心。

郭紀舟指出,中國大陸的文化產業,正以跳躍式的速度成長,以驚人的「量」展現官方的雄心壯志。這當中,雖然不少產業項目的市場仍待開拓,而大陸民眾的消費習慣也待養成,此外中央政府介入過深,也有揠苗助長的危險。但整體而言,大陸的文化產業已出現明顯的產銷、經營、運作軸線。

以深圳文博會為例,官方利用廣大消費群眾,吸引高知名度外國公司進駐表演、設廠、設計,利用品牌號召力強的外國文化公司的演出、展示,拉出潛在性的高消費族群,也區隔出可消費低價文化產品的族群,從而搭建各種平台,讓不同階層的文化個體戶,發揮各自的市場空間。整個平台由政府搭建,這些文化企業體也透過政府獲得融資、貸款、市場資訊等等,從而茁壯成長。

大陸產值 一兆七千億人民幣

這幾年如火如荼推展下來,大陸文化產業的經濟規模和成長數字,令台灣方面咋舌。以廣東省為例,根據該省統計局數據,二○○四年廣東省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一千兩百億人民幣,去年則增加到一千五百億。北京方面也預估,到二○一○年,北京的文化產業規模產值也將達到一千億人民幣。今年大陸的「中國國家統計局」也首度發布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合計全國有三十四萬六千個文化產業單位,個體經營戶有三十六萬兩千戶,從業人員九百九十六萬人,產值達三千四百四十億人民幣(相當於一兆四千五百七十五億台幣),佔大陸GDP值百分之二點一,全年營收為一兆七千兩百億元人民幣。

郭紀舟感嘆說,台灣政府從二○○二年喊到現在,相關數據都顯得落後。台灣經濟研究院曾做過一份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推估資料,指出全台二○○一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總值為四千四百億台幣(約合一千零五十萬人民幣),而如果具體落實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估計二○○八年將達到一兆一千六百億。今年四月,經濟部工業局出版了「二○○五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統計顯示,二○○四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近五千五百六十六億元,不過連一個像樣的文化創意園區都蓋不起來,而且和二○○三年相比成長趨緩。近兩年政治紛擾益發嚴重,大環境越來越惡劣,文化界人士憂心,這兩年恐怕沒有成長,還會大幅下降。

和大陸相比,台灣文化產業起步並不晚(有些領域,如表演藝術,更是比大陸早很多年),人才濟濟,為何現在淪落到繳不出像樣成績單的窘境?業界認為,政府推動政務猶如多頭馬車,缺乏統合機制,導致效率不彰,主事者也沒有堅強的決心與充分的認知,而多年來藍綠陣營紛爭讓政務空轉,都是台灣文化產業陷入停滯的主因。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0100032,00.html





2006.10.01  中國時報 多頭馬車效率差 開了文化的玩笑 ◎潘罡/調查採訪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曾擔任媒體記者主跑文化政策,現任職於「學學文創志業」的于國華指出,大陸是中央政府一聲令下,各級地方政府遵命辦理,因此效率飛快。台灣則是中央政府和地方不同調,而且中央本身就是多頭馬車,資源分散的結果,行政效率自然不彰。

台灣中央與地方不同調

大陸目前推動文化產業的中央機構主要是文化部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央政府展現強勢作為,例如近來大陸各地紛紛舉辦文化產業博覽會,導致資源重複浪費,文化部一聲令下,宣告只扶持幾個重點博覽會,其他省分只好踩煞車。

台灣則是文建會、經建會、經濟部、故宮、教育部、新聞局等等,各自有和文化產業相關的業務,行政院雖然設置了「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和「文化創意產業指導小組」,但並沒有實質的整合權力。文建會網站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大事記,只寫到民國九十三年,近兩年完全空白,資料更新停留在二○○四年四月一日,彷彿是在向國人宣告:整個文化創意產業,根本就是愚人節的玩笑。

事實上,各機關相關業務,大都仍在推動中,但對民間業者而言,整個文化產業體系中,最關鍵的「行銷」部分,政府幾乎無所作為。這幾年,經濟部、文建會所舉辦的活動,大都是成果發表會、觀摩會、展覽會、研討會、體驗展以及藝術欣賞、座談會等等,而大陸早已進展到實質的交易層面,這才是任何產業能夠成長茁壯的關鍵。

行銷茁壯大陸文化產業

郭紀舟指出,以甫結束的深圳「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為例,九個展館,每個館都有數十億人民幣的成交量。台灣業者則是人海茫茫自己找買家,而且政府還要課徵百分之二十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和高科技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對於社會大眾生活有更多實質貢獻:高科技產業只是造就少數荷包滿滿的電子新貴,製造好看的財政帳面數字。文化產業則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人的產業,宛如當年為台灣製造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發展成功的話,會有大量就業人口受益。行政院有開發基金挹注高科技產業,提供各種租稅減免優惠,日前說要提撥五億元給文建會和新聞局,降低貸款門檻來協助文化產業業者,但至今毫無下文。郭紀舟指出,政府沒有投資,民間創投也不會伸出援手,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只照顧貸款一億元以上的大戶。

美國文化產值僅次軍火

目前全球先進國家,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於百分之十,美國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僅次於軍火工業,位居第二。從一九九六年以來,美國的文化產品已超過航太業、電子業和汽車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業。截至二○○五年底,日本與動漫有關的市場規模已超過兩兆日元,動畫漫畫產業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廣義的動漫產業佔日本GDP十幾個百分點。日本音像製品國際策略協會估計,到二○一○年,日本影像軟體產品的出口額將佔總出口額的十分之一,外銷利潤達到一兆五千億日元。韓國全力發展影視產業,二○○四年出口額超過七千萬美金,所賺取的外匯僅次於汽車業,僅僅一齣「冬季戀歌」,就為整個韓國經濟貢獻了數億美元的產值。文化確實是好事業,但如果光說不練,錢不會自己跑到荷包裡面。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0100033,00.html




2006.10.01  中國時報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 ◎潘罡/調查採訪

「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在國際間尚未有一致性的解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曾提出對「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的定義:「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同時這內容的本質,具有文化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以產品或服務的型式呈現;從內容上來看,文化產業可以被視為是創意產業,包含書報雜誌、音樂、影片、多媒體、觀光,及其他靠創意生產的產業。」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解釋,所謂文化產業其實可以被視為與創意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10010003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