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抽菸,但發現一些人抽中華牌香菸。我在心裡算了一筆賬,一條中華牌香菸600元,相當於我們那裡一個農民半年的收入!」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來自山西呂梁貧困地區的代表段麗卿說。

來自山東貧困人口較為集中地區的袁敬華代表說:「說實話,全國各地代表委員聚集一堂,穿漂亮衣服的人能拉動消費,穿舊衣服的可能是喜歡樸素。但是我不能忘記許多貧困地區的兄弟姐妹做夢都想換一身新衣服而捨不得花錢。」他說,在他的同鄉農民那裡,10元面額的人民幣,就算得上「大票」了。

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中國存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的問題。實際上,當海外輿論競相報導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增長,已經超過法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時,中國仍在與貧困展開艱苦鬥爭。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04年末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2610萬人,約相當於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的加拿大人口;按年人均純收入669元至924元標準,年末農村低收入人口為4977萬人。二者相加,超過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法國的人口。

據報導,2月24日,世界銀行發起、多家機構共同參與的中國發展市場競賽揭曉,30個民間組織的扶貧項目獲得贈款。這些從100個入圍項目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中,有一個項目是為深圳的「拾荒人群」建立一個互助性社會網絡計畫,用以改善他們與當地社區的關係。

值得強調的是,所謂「當地社區」主要是指作為中國經濟騰飛象徵的深圳特區的富裕人群,他們與在深圳以拾破爛、乞討為生的外地貧困人口的關係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也是中國貧富差距的一個縮影。





中國建設新農村 砸三千億人民幣【本報台北~香港訊】【2006/03/10 民生報】

最新一期的「亞洲週刊」報導:中國政策大轉移,投下三千多億人民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扭轉長期以來犧牲農村支援城市的政策,避免農民抗爭惡化,彌合巨大社會裂痕,期望做到讓八億農民不再收割痛苦和絕望。新政策吸納了韓國「新村運動」以及台灣當年土地改革的靈感。

報導指出,新農村建設是北京中南海自上而下推動的,是執政當局的政策傾斜。今年北京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定調中國新發展路線,將以往片面突出城市和工業發展,犧牲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模式,作出全面扭轉。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向人代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要盡快讓農村落後的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國家會強化對農村的扶持政策。

報導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將「建設新農村」稱之為重大歷史任務,要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胡錦濤親自主持在中南海進行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學習會,請來了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研究員錢克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進行報告。

報導指出,在中國城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背後,中國農村總體上依然是貧窮、落後。農民是社會改革成本的承受者,已經成為弱勢群體,生存和生活面臨巨大壓力,由於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繼續擴大,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裂痕。

報導指出:出生台灣又輾轉至北京的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1999年就經研究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概念,並強調政府需要動用財政加大投資農村,增加農民收入,啟動農村消費。林毅夫當時就預測中國未來必然要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並由此主張開展「新農村運動」,「出現通貨緊縮,就要用公共財政起動,用在農村比城市效果更好,基礎設施改善,消費能力起動,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近來中國大陸國務院有關部門多次組織代表團赴韓國考察、並提出報告,指出韓國「新村運動」改變了農村破舊落後的面貌,韓國因而跨進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相對緩和了社會矛盾。




出身台灣的林毅夫 中國新政策靈魂人物【本報台北~香港訊】【2006/03/10 民生報】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中國大陸新一個時期的建設目標。出生於台灣宜蘭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長期關注農村問題,是中國大陸新政策的靈魂人物。林毅夫早在六年前就提出「建設新農村」的構想,政府須對農村加大財政投入,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消化過剩的勞動力。林毅夫建議,中國大陸可以學習韓國及台灣建設新農村的經驗。

報導指出,首倡建設中國新農村的林毅夫是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核心智囊之一。他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從西方學成歸國的經濟學博士,並開始深入研究中國農村經濟問題,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人力資本理論」、「窮人經濟學」的提出者。林毅夫提出「建設新農村」的構想,認為政府須對農村加大財政投入,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消化過剩的勞動力。不少學界人士認為,林毅夫是中國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經濟學者。

「亞洲週刊」報導指出,被台灣通緝的林毅夫原名林正義,1952年生於台灣宜蘭,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農工系,後來轉進陸軍官校44期,1978年獲政治大學企管所碩士後,被調往金門,1979年,在台灣仍然戒嚴的情況下,他以金門前線馬山連連長的身分游泳前往大陸,改名林毅夫,後來並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1982年獲北大政治經濟學碩士,1986年赴美深造,並取得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博士學位。1994年跟幾位學者合作創辦北大中國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至今。2002年5月,林毅夫父親病逝,他原本計畫回台奔喪未果,改由夫人陳雲英出席葬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