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八三期,《新新聞》正式推出「兩岸版」,《新新聞》將以不刻意規避,也不曲意美化的方式,讓讀者能對中國有全面,而且真實的理解。
在台灣,不論是藍、還是綠;不論是要「大膽西進」,還是要「根留台灣」。沒有一個人能假裝看不見中國的存在,更不可能刻意去否認台灣的命運和對岸的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與恩怨情仇。
但我們真的認識中國嗎?我們知道哪些人在影響著中國嗎?瞭解對手,才能正確判斷,作出對的決定,《新新聞》從去年十二月初就開始規畫了「二○○六年,一定要認識的人物:他們在改造中國」專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新新聞》搜羅了大陸媒體、網路,找到了大約近百位人物名單,再遍訪對兩岸涉獵深入的專家進行篩選。
除了黨、政、科技、財經明日之星外,對於正跟美國進行「鬥而不破」爭霸的中國而言,人民解放軍也是認識中國不能欠缺的要角;《新新聞》也特別介紹了兩位連美軍都在密切注意的范長龍與許其亮。
《新新聞》還精選了在黨、官掌控下的中國媒體裡,不會映照到的影響中國發展的人物。他們或為民主奉獻,或為環保打拚,或為維權發聲,其中,「環保記者」汪永晨已經是國際NGO的知名人物;還有礦工自學出身的人權律師高智晟、及為基層民主餐風露宿的鬥士姚立法。他們常生命面臨威脅、生計迫入窘境,為了理念從不退縮,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在整軍經武,富國強兵外,中國也有一些反抗的解放根苗正在萌芽。
於是,《新新聞》慢慢地勾勒出這個專題想要描繪出的人物特性。結構上,必須是層面廣泛的;現實上,必須是去年有所作為的。《新新聞》排除了當紅炸子雞型的人物,因為,他們的事跡太多了,被溢美的報導更多,不必錦上添花。《新新聞》也不是要去雪中送炭,所描寫的十六位人物,是因他們都將是改造中國各領域的明日之星,未來散發出的影響力都還在遞增。
王歧山---「問題使者」擅長與媒體互動
現職:北京市市長
背景:從事多年農村政策研究
和薄熙來一樣,北京市市長王歧山同樣屬於在大陸公眾中具有高認同度,且極具個性化施政特色的魅力高官。雖然沒有薄氏外形俊朗挺拔的優勢,但憑著睿智、果敢、風趣、平易,王歧山的魅力指數並不遜色。
二○○三年三月,在SARS肆虐北京的危機中,剛擔任海南省委書記半年的王歧山,臨危受命急速赴京抗擊SARS。當時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王歧山叱吒風雲,指揮若定,給人留下了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深刻印象。
二○○四年二月,王歧山當選北京市市長。北京因日益走近的二○○八年奧運會,而受到全球矚目,北京在政府管理、城市建設所顯露出的種種弊病和問題也顯得愈發複雜和棘手。在繁雜的壓力與尖銳衝突中,仍能見到王歧山從容自信、遊刃有餘的態度。在北京市民看來,這位市長說話不打官腔、不說套話、愛說實話、口頭語多,透露著和北京市民的親近、平和。王歧山說:「做為市長,我本質上是北京問題的使者。」願意「有話實說」的王歧山希望和市民做最大限度地溝通。
擅長與媒體互動,這點與薄熙來頗為相似。而且,兩個人都主修過歷史。面對媒體,王歧山不遮不攔,隨時顯出合作、坦誠的姿態。
在阻擊SARS的決戰時期,王歧山多次接受訪談,坦承政府的工作需要市民瞭解和知情,「恨不能在市政府辦公室裝一個攝影鏡頭,讓市民知道我們每天都幹了什麼。」二○○四年年會上,他高姿態檢討了北京「氣荒(缺乏車用天然氣)」:「這事都怪我。」二○○五年年底,北京八達嶺高速公路上發生慘烈車禍,王歧山承認道路設計有問題;在他的提議下,二○○五年三月,北京開通了城市管理廣播,從基層到高層的北京官員,都被要求上電台,現場回答市民問題。
在北京市所有問題中,交通最讓王歧山頭疼。他說:「交通問題是一個深深的海洋呀。」二○○八年奧運會將在王歧山任內舉行,他當選市長時承諾,北京交通設施將足以滿足奧運需求。從事過多年農村政策研究的王歧山,擔任過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高層,以及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主管經濟的副省長。主政北京發展,王歧山的思路相當清晰。在中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面前,王歧山認為,這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口號,每個市長都應該認真想想為什麼要提出以人為本、全面、持續、可協調的發展觀。
「京官不易」,有人感歎,在上有市委書記之翼的二把手位置上,今年五十七歲的王歧山,仕途上若要獲得更大的發展願景,還需要調動他相當的政治智慧和上層人脈資源。(文◎路佳)
許其亮---反航空母艦專家身價看漲
現職:中國空軍副總參謀長
背景:與江澤民、胡錦濤關係良好
二○○四年七月,中國解放軍高層人事異動,空軍中將身分的瀋陽軍區副司令員許其亮調升副總參謀長,成為文化大革命之後首位空軍副總參謀長;二○○五年,許其亮可望升任上將傳聞不斷,這位解放軍將領中少數熟悉台海局勢的反航空母艦專家,身價持續看漲。
一九五○年出生的許其亮,山東臨朐人,今年雖僅五十五歲,但擁有空軍中將軍銜已接近十年;而且,即使以副總參謀長六十五歲退伍的年齡限制計算,也還有一大段距離。更何況,許其亮還曾被挑選到俗稱為「龍班」的國防大學正軍職幹部培訓班學習,該年全空軍僅有三個名額。
許其亮出任副總參謀長具有多種象徵意義。在傳統由陸軍「霸占」的總參謀部領導中出現空軍將領,顯示解放軍已向推動多年的多軍種聯合作戰改革邁出第一步。以解放軍體制變革的角度來看,解放軍內部認為應朝向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制度轉變,也就是由各軍種輪流主導作戰準備。許其亮以空軍將領身分進入負責解放軍建軍及作戰指揮任務的總參謀部,也是朝此一制度改革的起步。
當然,對台灣而言,許其亮進入總參謀部也值得特別注意。首先,一九八五年許其亮先後擔任空軍駐上海部隊參謀長、空軍司令;一九九○年更出任對台前哨站的空軍駐福建部隊司令員。其次,現任解放軍總參謀長梁光烈為兩棲作戰專家,許其亮則是反航空母艦專家,許其亮升任副總參謀長不久,即在東山島輔佐梁光烈指揮大型軍事演習,代號「九六八計畫」反航空母艦演習即由許其亮指揮。因此,許出任副總參謀長,也讓中國被認為有對台灣、美國的強烈警告意味存在。
另一個讓許其亮前景看好的背景,在於他具有中國中央委員的身分,即使與許其亮「同梯」進入「四總部」的吳勝利中將(副總參謀長)、劉振起中將(總政治部副主任)相比較,後二者皆非中國中央委員,許其亮因此更加亮眼。
許其亮被空軍副政委劉亞洲形容為「軍事幹部中懂政治的人」。上海的歷練中,許其亮與江澤民建立關係,但去年傳出胡錦濤將擢昇許其亮為上將的消息看來也非空穴來風。懂政治的許其亮可能不祇是江澤民的人,還可能名列胡錦濤拔擢的第二批上將名單中。(文◎蔡文立)
余永定---主張人民幣匯率應緩步趨升
現職: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背景: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
在人民幣是否升值的爭論中,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余永定日前指出,從近期趨勢來看,人民幣將在有管理的幅度內緩慢升值。人民幣可因任何一籃子貨幣變化而調整,也可以參考一籃子貨幣在一定區間之內進行調整。這在中國一片人民幣不應升值的呼聲中,特顯突出。
余永定,一九四八生於南京。一九六九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技術學校,一九九四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一九九八年出任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金融、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問題。代表作是博士論文(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of Stabilization Policy in China)。該論文是應用西方現代宏觀經濟理論方法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較為全面之嘗試;在推導中國的消費函數、總供給函數和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型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為了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人民幣近年來始終保持著緊盯美元的立場。但在去年七月二十一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從那天起,終於有了小幅升值的現象。不過,美國等國還是持續要求中國人民幣要繼續升值。
中國當局面對西方世界的呼籲,總是以不變應萬變,而中國的廠商基本上則是支持政府的決策,希望人民幣不要升值,保持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特別是去年中國股市進行盤整,一路下滑,跌至千點以下,在中國募集資金不易,再加上宏觀調控,房地產的價格始終無法上揚,不少廠商在資金上都有套牢的跡象,因此對於中國政府保持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政策,一直強烈要求不應該讓人民幣升值。
余永定則始終對匯率問題保持一貫的看法,他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當前全球和中國的經濟結構失衡;面對當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人民幣匯率應當有所提升,但要緩升而不能急升。
余永定在二○○四年底的《中國外匯管理》雜誌上,面對當中國人民銀行一再強調匯率的基本穩定,就曾經撰文指出,中國的匯率制度是允許匯率適當波動的。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並不意味著匯率決定和匯率形成機制一成不變。在當時敢提出讓人民幣升值的看法,實屬不易。而在今天面對著廣大的出口廠商強烈支援人民幣不升值的聲音,余永定仍舊秉持其一貫看法。未來,余永定勢必還會繼續發揮其影響力。(文◎桑桐)
汪永晨---中國環保急先鋒
現職:環保人士
背景:曾任媒體記者、後創辦「綠家園」
汪永晨謀生的職業是媒體記者,志業是中國的環保工作;尤其是離開新聞工作後,環保更成為她的唯一。很多人提到她時總喜歡加上「反壩人士」的頭銜。所謂反壩,是反對修建大壩的意思。從都江堰到怒江問題,在中國這場反對建壩運動中,環保NGO(非政府組織)開始嶄露頭角,汪永晨的名字也漸漸為中國民眾所熟悉。
二○○三年六月下旬的某一天,在外地採訪返回北京的途中,汪永晨接到一個電話,「我們快守不住了,你快過來看看吧」。
打電話的是都江堰遺產辦公室工作人員,對方要求汪永晨過去採訪,阻止在都江堰的魚嘴上馬楊柳湖水庫水利工程。汪永晨隨即與同行其他媒體記者一道調查了此事。站在岷江邊上遠遠望著都江堰的魚嘴時,汪永晨決定,「一定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魚嘴,讓更多的人來保護世界遺產」。
在汪永晨的努力下,官方注意到這個問題,二○○三年八月,四川省政府召開第十六次常務會議,楊柳湖電站建設項目被否定。
媒體、環保官員、環保非政府組織在這場保衛世界遺產鬥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果說保衛都江堰是以勝利告終,那麼怒江保衛戰則要艱鉅得多,最終的結果也充滿變數。
二○○三年的八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怒江中下游水電規畫報告」審查會,會議通過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級水電站的方案。就在此前的七月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三江並流」為世界自然遺產,怒江正是「三江並流」中的一條大江。
汪永晨聽到這項消息時為之一震。她日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有什麼當然的理由開發一條處女江呢?」
為瞭解怒江,汪永晨和其他媒體記者、環保志願者開始為期九天的怒江之行。怒江之行讓她親眼見到了怒江和當地人民的生活,並更加堅定了她反對建大壩的決心。
在隨之展開的怒江保衛戰中,汪永晨創辦的「綠家園」和雲南大眾流域等環保非政府組織扮演急先鋒的角色,草根力量在這一事件中得到了彰顯。
二○○四年二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對怒江水電站規畫案做出批示,爭論了半年的怒江大壩終於暫告段落。
但是沒有多久,官方又開始討論怒江大壩案,以綠家園為首的環保非政府組織又一次舉起反對大旗,汪永晨再次投入到保衛怒江的拉鋸戰中。
二○○五年初,中國針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展開一場激烈的爭論,投身環保志業的汪永晨被扣上「偽環保主義者」、「極端環保分子」、「宣揚反科學的迷信」的帽子。面對反對者的攻訐,汪永晨說自己並不在乎這些評價,未來將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付諸行動。(文◎廖小美)
吳思---真正深入中國歷史的思想者
現職:作家
背景:曾下鄉擔任生產隊指導員
以歷史為素材的著作,從古到今汗牛充棟;有以史諷今者,有以新觀點重新拼湊歷史者,各類寫法不一而足。
二○○五年年底,被譽為「真正深入中國歷史的思想者」的中國作家吳思,獲國際獨立中文筆會頒發「自由寫作獎」。頒獎辭中描述著「在官學和知識精英們都心儀於文化專制傳統或文化保守主義之際,吳思的歷史祛魅工作就顯得格外難能可貴。」這段文字,正點出吳思向威權專制挑戰,從歷史中找尋中國新視角的思路底蘊。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北京的吳思,在一九六六年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上山下鄉。十九歲那年擔任五十七戶人家的生產隊指導員,試圖以領導熱情激勵人性中的惰性。但是,很快的,吳思遭到失敗。這段經歷成為吳思創作《陳永貴沈浮中南海---改造中國的試驗》、《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中的生存遊戲》的源頭活水。
這三本著作或許正是吳思生命歷程中不斷反覆追求著答案的過程。
寫完《陳永貴》之後,吳思幫自己在生產隊的失敗經驗找到了答案,也就是即使如他一個極左的知青,像奴隸主似的逼大家幹活,但還是無法對抗強大的人性。
在,《潛規則》這本探討大陸官民關係的著作中,吳思最早發現了與公開宣稱的堂皇原則相悖的問題,並在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規則命名,並把它從「陋規」、「內部章程」等模糊的描述為「潛規則」,這個詞彙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分析工具,更成了一個毋須解釋的常用詞彙。
緊接著,他觀察到大陸社會中除官民關係外,黑社會已加入社會分配的事實,合法暴力和非法暴力都在參與資源分配﹔他思索起綁票中「賣命錢或買命錢如何稱呼呢?」最後,「血酬」這個「原規則」讓吳思分析了劉邦、朱元璋打天下的籌碼,解釋了高科技公司激勵員工的籌碼。他說,有了「血酬」就可以進一步分析生命與資源的交換關係了。有了血酬定律,就可以計算暴力的價值了。在這個基礎上再討論原規則,「它就不再是一種模糊的常識,而是可以證實或證偽的知識。」
對於吳思,有著這麼一段描述,「吳思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歷史學家,甚至也不自稱為學者,但他以驚人的發現能力和命名能力,無愧於『我說透了歷史』這種說法。」(文◎蔡文立)
- Feb 15 Wed 2006 13:43
《新新聞》封面故事 2006改造中國的16個人 專題企畫◎蔡文立 983期新新聞封面故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