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會計長:6年沒見卡西迪單據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6/10/31

國務機要費問題讓總統府會計長馮瑞麟一到立院就被藍委K得滿頭包。他昨天在藍委砲轟下表示,「十天前已向總統府的長官報告,不適宜繼續待在這個位子,請儘速調離」。

昨天在質詢時,立委林益世追問馮瑞麟,總統府國務費有兩千四百多萬元以機密為由,不提供查核,又有一千兩百多萬元支出憑證不能註明用途,法定上最後蓋章同意者為馮瑞麟,肯定最清楚錢被誰領走。馮瑞麟表示,這筆錢皆是由總統府辦公室主任領的,當時總統辦公室主任是馬永成。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憲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五十七條、第七十條以及第一○五條之規定,將預算案之提案權、議決權及決算權分別劃歸行政院、立法院與監察院所設、超出黨派之外之審計長掌理,旨在建構權力分立之制衡體系,以防止行政、立法、監察任何一院單獨決定政府預算所導致之支出膨脹與浮濫。

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負責規劃及推動國家建設(歲出)、主管財政(歲入)貨幣及經濟政策,由其負責編製政府(包括總統、國民大會及五院)總預算,較能兼顧國家財政經濟資源、人民納稅負擔與年度施政計劃之需要;又為防止支出浮濫致增人民納稅負擔,乃經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議決之,並限制其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案,以發揮看緊政府荷包之監督功能。

依大法官釋字第三九一號解釋,立委於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應受憲法第七十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之限制,及司法院相關解釋拘束。預算案係以具體數字記載政府機關維持其正常運作及執行各項施政計劃所須之經費,一經立院通過即等同法律,並有批准行政措施及年度施政計劃之性質與效力。是其審議方式自應嚴守「不得增加支出之提議」之限制,及釋字第二六一號解釋不得在預算案之外以委員提案方式為增加支出之提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十五日,總統陳水扁出席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八十壽宴,針對憲政改造,引用辜寬敏曾經提過的「第二共和」之說,希望大家用以共同思考如何建立臺灣人自己的國家的途徑。辜寬敏於回應時解釋道,第二共和即凍結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由台灣人制定自己的憲法,名稱叫什麼都沒關係,如果未來國家有辦法實行過去的「中華民國憲法」,再將它恢復,「但那是不可能的」。十七日,媒體則傳出民進黨內部有所謂的核心人士透露,第二共和憲法式的修憲版本擬將凍結憲法總綱,擱置主權爭議的部分,而另在憲法前言闡述現況,說明未來在哪些條件下,恢復適用原本憲法總綱的條文。

憲法總綱內容包括國體、主權、國民、領土、民族和國旗,我們很難想像總綱如何凍結,臺灣的國家主權確實存在爭議,擱置爭議的作法,如果是所謂「凍結憲法總綱」,而又未提出新的規定,那麼就是等於自行取消憲法裡對於自身國家地位的界定,這可不是什麼擱置主權爭議,而是根本地取消主權。依筆者所見,與其凍結憲法總綱,倒不如真正地擱置主權爭議,不予處理,其效果就是維持現行條文,只要「國籍法」對中華民國國民的認定採臺灣主義,只要依照國民主權原理和社會契約論解釋由臺灣人民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效力範圍,實際上也可以透過憲法解釋的憲法變遷方式達到締造第二共和的目的。

依前總統李登輝的第二共和論述,當一九九一年五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公布實施,而將「中華民國憲法」的效力限定在國家統一前的自由地區,同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統治中國大陸的事實政權時,中華民國便已進入了第二共和,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因此現行以憲法本文和增修條文共同架構起來的臺灣憲法文本,就是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而只要確定憲法的實施區域為我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領土的條文即使不處理,也不會出現法律適用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爭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十五日,總統陳水扁出席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八十壽宴,針對憲政改造,引用辜寬敏曾經提過的「第二共和」之說,希望大家用以共同思考如何建立臺灣人自己的國家的途徑。辜寬敏於回應時解釋道,第二共和即凍結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由台灣人制定自己的憲法,名稱叫什麼都沒關係,如果未來國家有辦法實行過去的「中華民國憲法」,再將它恢復,「但那是不可能的」。十七日,媒體則傳出民進黨內部有所謂的核心人士透露,第二共和憲法式的修憲版本擬將凍結憲法總綱,擱置主權爭議的部分,而另在憲法前言闡述現況,說明未來在哪些條件下,恢復適用原本憲法總綱的條文。

憲法總綱內容包括國體、主權、國民、領土、民族和國旗,我們很難想像總綱如何凍結,臺灣的國家主權確實存在爭議,擱置爭議的作法,如果是所謂「凍結憲法總綱」,而又未提出新的規定,那麼就是等於自行取消憲法裡對於自身國家地位的界定,這可不是什麼擱置主權爭議,而是根本地取消主權。依筆者所見,與其凍結憲法總綱,倒不如真正地擱置主權爭議,不予處理,其效果就是維持現行條文,只要「國籍法」對中華民國國民的認定採臺灣主義,只要依照國民主權原理和社會契約論解釋由臺灣人民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效力範圍,實際上也可以透過憲法解釋的憲法變遷方式達到締造第二共和的目的。

依前總統李登輝的第二共和論述,當一九九一年五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公布實施,而將「中華民國憲法」的效力限定在國家統一前的自由地區,同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統治中國大陸的事實政權時,中華民國便已進入了第二共和,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因此現行以憲法本文和增修條文共同架構起來的臺灣憲法文本,就是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而只要確定憲法的實施區域為我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領土的條文即使不處理,也不會出現法律適用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爭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四年烏克蘭發生「橘色革命」後,國際媒體在報導中都指出,它是美國國務院和中情局從波蘭召募大批工作者派往烏克蘭展開顛覆所致。後來布希在訪問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時,在答覆歐洲記者詢問時,終於做了證實,承認「顏色革命」乃是美國的外交戰略。

而這波「顏色革命」到了二○○五年轉往中亞,包括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都曾出現過。烏茲別克部分功敗垂成,但吉爾吉斯的「水仙革命」卻在三月間僥倖成功,總統拉巴耶夫下台流亡。當時,今天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即是駐吉爾吉斯大使。吉爾吉斯的「水仙革命」和其他「顏色革命」的模式相同,都是以選舉不公為題目製造輿論攻勢,鼓動敗選的反對派走上街頭展開暴力抗爭,藉以驅逐統治者,從而打造出一個個親美政權。

由「顏色革命」到「水仙革命」這樣的架構,連日來楊甦棣一番有關「軍購」和「扁任期」的記者會談話,似乎就有了一定的參考點。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南昌服裝學院學生聚眾激烈抗議學校頒發與承諾不符之畢業證書,已歷時九天。據傳,昨天江西省十所職業學院上萬名學生串聯大規模抗議,官方從各地抽調數千名武警戒備。此一事件已驚動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而大陸教育當局的高等教育政策,已引起強烈批評。

一名贛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指出,「到畢業那一年拿的畢業證跟(校方)當初講的不一樣,就一張白紙,國家又不承認,沒有一點作用。」另一位學生也指出,「學校好黑暗,那種文憑外面都不認同,我們學校收費太貴,一般學費都要一萬三千八百塊錢。還有科技學院更貴。」

文憑沒有用 學生砸學校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天,又是九九重陽節了。各政府機關、地方首長或民間團體又忙著上演過去的敬老戲碼:訪問人瑞、發放慰問金、贈送鍋碗瓢盆,年復一年未見新意。多年來,國家對待「老人」仍然以溫情式、殘餘式、救補式的福利模式為主,未曾制定任何積極性、開創性、前瞻性的老年政策。

台灣自從進入高齡化社會後,由於對老年的恐慌,「老人問題」的探討或政策的擬議乃成為時興的議題。弔詭的是,人民平均餘命的延長原是進步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今老年人口的增加卻被視為一種嚴重社會問題的徵兆。在老人等同於社會問題的預設下,當前台灣的老年政策,不管是理論探討或政策擬定,大都遵循醫療養護和社會福利的典範,以病理導向或救助導向的思維模式,將老年視為是失能、衰竭、貧窮、疾病、孤獨、喪亡的同義詞。

於是乎,在現今社會中,年齡似乎變成人類的原罪,「問題」也成為「老人」的社會符號。這種老年問題化的社會福利的策略,雖然一方面可能解決某些生活有問題的老人問題,卻也有意無意的在老人身上烙下負面的印痕,影響所及,高齡者很容易被迫退出公領域,包括經濟生產、政治決策、社會參與,甚至被推擠到社會的幽暗角落。因此,這種「老人問題」的政策取向,一方面也在製造老人問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八一年的縣長和省議員選舉,我以宜蘭縣第一位黨外立委身份,主持黨外家族協調會,最後決定推薦一名縣長候選人、兩名省議員候選人(一名推薦、一名報備)參與競選,形成和國民黨前所未有的三對三競選形勢。選舉結果,黨外當選縣長一席、省議員一席,取得三分之二多數,這不僅是宜蘭縣黨外的空前佳績,也是全台黨外最好的成績。陳定南與游錫堃即是經由這次選舉第一次走上公職之路。

為了對宜蘭縣歷史與人民有個嚴正的交待,更為了懷念在那場選戰中居於關鍵因素的黨外精神,最近台灣研究基金會經過十八個月的工作,即將出版《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夜四十八天》專書。我以策劃人的身分,至少和超過一百位以上的黨外工作者與支持者,有著感人心弦的直接互動。

這些黨外朋友大多來自基層,現在仍在基層,他們自稱「三夾板」、「小石頭」、「小卒仔」,最近卻不免越來越感到苦悶、焦慮、怨嘆、鬱卒、心痛、眼中含著淚水,起先他們還為民進黨辯護,後來他們漸漸變得沉默,以前他們昂首跨步、高談闊論,現在他們不敢俯視、低調待人,代之而起的,卻是無奈與辯解……幾乎消失當年的自我。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一位長期照顧腦性麻痺兒子、身心俱乏的母親向政府表達「希望立法讓兒子能安樂死」,此報導再度引發人們如何安排死亡,特別是有關「安樂死」沸沸揚揚的討論。

筆者從事神經科三十年,服務照料過許多巴金森氏症、漸凍人,以及失智症、植物人的患者,深感「生」非我意,「老」和「病」更非己願,對於自己的最後「死」的過程,人應該有他自主的權利。

目前全世界只有比利時和荷蘭通過「安樂死合法化」,顯然安樂死並不能獲得世人的接受。在我國,生死哲學、陰陽民俗大異西方,要通過「安樂死立法」更不可能。另外,我們樂於配合患者要求「協助自殺」或「加工死亡」的醫師也一定少之又少。因此筆者建議,民眾與其苦求政府或醫師恩賜「安樂的死亡權」而不得,不如善用自己「治療的自主權」,幫助臨終的自己「迎接」死亡!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著名作家劉長春的散文集《宣紙上的記憶──中國古代書法人物小影》於今年一月由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三月,香港三聯書店改名為《書家列傳》在香港出版。兼具文學與書法兩方面才能的劉長春,將筆觸指向我國傳統的書法領域,對從魏晉時代的陸機一直到晚清的康、梁等五十餘位有代表性的書家群體,進行系統的揣摩與評點,在大陸、香港,乃至台灣都引起了讀書界廣泛的回響,堪稱近年來散文創作領域的一個重大收穫。

著名作家賈平凹指出:「這一類的文章並不是劉長春獨自寫的,過去也常有人寫,要麼是壓根兒不懂書畫,隔靴搔癢,說不到點子上;要麼不會寫文章,就事論事,味同嚼蠟。」說出了這本《宣紙上的記憶》的意義與價值,例如作者在〈法度與顏筋柳骨〉一章中這樣評價顏真卿:「在古代書家中,傑出而偉大的顏真卿是最令我心折的人物。他的楷書〈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大唐中興頌〉等字字莊重、筆筆渾厚,一派雍容大度的氣象。他用筆的法度有人說是『森嚴』,但顏書更把法度與抒情結合起來,使唐代書法在他的手中形成了一個新的高峰。」以「法度」與「抒情」的結合來揭示顏真卿書法藝術的真諦,可謂恰如其分。如果僅僅從「法度」的角度發現出顏體的雄渾之氣、忠義之風,而沒有在「抒情」的層面強烈感受到布滿尺幅的莽莽浩氣,那種似乎紙面都已承受不起的胸臆,那麼對顏體的認識起碼是片面的。這,如果離開了劉長春作為書家的自身體會,恐怕是難於察覺的。

尤為難得的是,除了散文家和書法家這兩重身分,劉長春還具有現代眾多文人都不具的另一個身分──官員。他曾經長期擔任浙江省天台縣縣長,現為台州市土地局局長。在人口急劇膨脹的今天,「縣長」與「局長」的權限與視域,已遠非古代小小的七品芝麻官的「知縣」所能比擬。與劉長春交往頗多、寫過極為著名的長篇小說《張居正》的作家熊召政這樣認為,劉長春的「生活境遇,也很像唐宋時代的文人」,那時的文人、書法家,十有八九都寄身官場,既有令狐綯、張九齡、晏殊、王安石、范仲淹這些宰相級的大官,也有杜甫、李商隱、杜荀鶴、石曼卿、陸游這樣的小官。古代官場本來就是文人活動的大本營,不像當今之世,文人就是文人,書法家就是書法家,與官場根本是兩回事。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9年2月1日,香港報攤出現一本新創刊的中文雜誌《中國人》月刊。這本雜誌沒有文人雅士齊聚一堂的創刊酒會,沒有大幅廣告宣傳,完全不符現代雜誌創刊時須造勢一炮而紅的市場規則。

《中國人》不但默默誕生,而且發行人、主編一直隱姓埋名,社址也未註明。發行者是「中國人月刊社」,編輯人是「中國人月刊編輯委員會」,通訊處是「九龍中央郵局信箱4210號」。《中國人》雖然來歷不明,但不到一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論壇牆的大字報公布大學生閱讀雜誌的排行榜,《中國人》已躍居第三名,僅次於發行已有歷史的《明報》月刊與《七十年代》月刊。

《中國人》在香港發行約兩年,可稱曇花一現,卻留下不可磨滅的成績。談起27年前《中國人》創辦的往事,不能不追憶台、港知名的歷史學者逯耀東教授。逯教授已於今年2月14日在台灣病逝,《中國人》隱匿多年的身世也該解密,以告慰逯教授在天之靈。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詩人
派屈克‧於埃
寫了一首長詩,
爭取金氏世界紀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戰發生距今已經六十多年過去了,當時發生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並沒有被人遺忘。反而因為時間與空間的轉換,愈來愈多的文獻與創作,揭發當時的事實真相。198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於今年年初,將他的回憶錄《夜》重新推出英文平裝版,由他的妻子親自翻譯,普一出版,即受到歐普拉的強力推薦,並登上了各大排行榜冠軍,不但如此,還成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高中與大學生必讀教材,以及研究納粹與二次大戰歷史的重要資料。

《夜》是作者對二戰時納粹集中營的回憶錄,他被抓進去時才15歲,而在被抓進去的這段時間,他失去了父親、母親與親妹妹,他看到了人性的醜陋,自己天真的逝去,以及人類絕對的邪惡所帶來的深刻絕望。他本是虔誠的猶太教徒,但在這段時間,卻覺得上帝如此的不公,雖然如此,但又常不自覺地向上帝祈禱,他很想知道,「慈悲的上帝到哪兒去了?」

此書原是以意第緒語寫成,書名是「而世界依然緘默」,意指事件發生的當時,舉世皆知,但是大家卻是沈默以對。雖然事情距離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已經將近六十多年,但是,它確確實實的發生過,每個人都應該正視與了解他,希望這樣的過去不要變成下一代孩子的未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族群問題好像是苦惱了我一輩子,年輕的時候教育分成本省、外省,我本來認為這樣的問題,隨著台灣民主政治建立起來,會變成非常淡化的,可是現在我才知道,以現在的民進黨領導階層,包括阿扁,似乎不願意放棄這議題,還要繼續炒作。

也就是說,本來族群問題是國民黨留下來的,以改革起家的民進黨應有智慧、信心去處理,但我發現不是這樣,執政六年來只要碰到選舉又被民進黨炒作起來。

為何台灣意識、本土意識,或台灣民族主義要被燃燒?我覺得可從幾個問題來看。一是民進黨一直算得很清楚,深綠這塊大概百分之卅,就是所謂的基本盤,就算降低到最壞情況,也有十八啪,因此民進黨不要放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報導說,陳瑞仁檢察官即將公布國務機要費弊案的偵查結果。巧的是,此一消息見報前二天,邱義仁及蘇貞昌突然先後表態謂:「陳總統或吳淑珍若涉貪瀆,陳總統就會下台。」

若按深綠人士的看法,陳水扁即使涉及貪瀆,也不下台,因為,「做滿任期是阿扁的義務」。至於一般民進黨支持者較普遍的主張,則是以「貪瀆」作為陳水扁是否下台的紅線。亦即,若涉貪瀆,扁即下台。

因而,許多人將蘇貞昌和邱義仁的談話解讀為,陳瑞仁的偵查結果已經排除了陳水扁貪瀆;邱義仁及蘇貞昌真正要說的是:「陳水扁既不涉貪瀆,就不下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