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九八一年的縣長和省議員選舉,我以宜蘭縣第一位黨外立委身份,主持黨外家族協調會,最後決定推薦一名縣長候選人、兩名省議員候選人(一名推薦、一名報備)參與競選,形成和國民黨前所未有的三對三競選形勢。選舉結果,黨外當選縣長一席、省議員一席,取得三分之二多數,這不僅是宜蘭縣黨外的空前佳績,也是全台黨外最好的成績。陳定南與游錫堃即是經由這次選舉第一次走上公職之路。

為了對宜蘭縣歷史與人民有個嚴正的交待,更為了懷念在那場選戰中居於關鍵因素的黨外精神,最近台灣研究基金會經過十八個月的工作,即將出版《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夜四十八天》專書。我以策劃人的身分,至少和超過一百位以上的黨外工作者與支持者,有著感人心弦的直接互動。

這些黨外朋友大多來自基層,現在仍在基層,他們自稱「三夾板」、「小石頭」、「小卒仔」,最近卻不免越來越感到苦悶、焦慮、怨嘆、鬱卒、心痛、眼中含著淚水,起先他們還為民進黨辯護,後來他們漸漸變得沉默,以前他們昂首跨步、高談闊論,現在他們不敢俯視、低調待人,代之而起的,卻是無奈與辯解……幾乎消失當年的自我。

在這種真誠的互動中,也隱約看到或感受到黨外精神真實的面貌。在那個年代,在深夜或是清晨,他們為黨外掛旗子、發傳單,在選舉造勢或抗議活動場合,他們自動自發,組成糾察隊,出錢出力,紮紮實實的發揮出「台灣牛」的精神,他們無怨無悔,而且充滿浩然之氣。面對戒嚴威權體制的「壓霸」與不公,他們不畏權勢,不受利誘,打抱不平,追求公道,「做牛甘願拖」,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慨,堅持做「對」的事。在這種情境下,培養出特殊的革命感情與革命信念──唯「義」(公義)而己。

六年來,民進黨在中央執政後,已越來越不談理念,只談「利害」,甚至將「台灣人」的核心價值──「人情義理」都丟掉,不但「忘了我是誰」,「更忘了所做的承諾」,也因而將從黨外年代真情所建立的「橫向」與「縱向」的「聯繫」與「臍帶」都自我砍斷。有些當權者更持「我不入天堂,誰入天堂」的心態,貪腐不斷被揭露,黨外精神嚴重蒙羞。

原始的黨外精神是純真的,它反映的是一種被壓抑的心情,要求解放的心情,要求出頭天的心情。它是千千萬萬人,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累積,逐步自然成長。所以黨外精神不僅是台灣歷史的重要成分,更是台灣精神的重要內涵,它洋溢著濃濃的本土氣息,有如一顆活生生的樹,自在萌芽,綠葉花開,且與日常生活結合,帶有一種無可取代的生根,與見面就感動的深情脈脈情感,但人們不禁要問:它會消失嗎?它可以再生嗎?

戰後宜蘭第一代黨外領導者郭雨新曾堅定地表示: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法國文學家紀德從新約約翰福音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落在土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黨外精神應超越時空變化與政黨輪替,而得永恒地存在,儘管由於一些當權者的沉淪或背叛,可能使黨外精神蒙難,但這將只是暫時現象,當新的春天再度到來時,黨外精神就會發芽,「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二○○六年台灣的政治天空,在比較寬鬆的民主環境下,從「七一五」泛綠學者的公開呼籲,到九月以來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所掀起的「反貪腐」風雲,以及最近台大醫院以五十七比一的絕對多數否決趙建銘申請復職案,都是在不同時空背景下,顯示出「不畏權威、追求公道」黨外精神的特質。「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所有曾參與過形塑黨外精神的工作者,包括朝野政治領袖,基於對「如果麥子不死」意涵的領悟與敬重,在當下關鍵的時刻,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歷史定位?

(作者為臺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290019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