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近人在立碑記事時短短八個字都可以犯上兩個錯誤,實在讓人懷疑三百年前的施琅神話還有多少可信度。
元宵節時,距分發到澎湖已經一個月,終於有機會放例假。這時節東北季風依舊勁急,清早走在馬公市街上,行人無幾。花了一個半小時逛遍市區附近幾個著名的古蹟景點,唯獨遍尋不著施公祠與萬軍井。直到一週後在夜幕低垂的傍晚時分,再次漫步在整建中的大井街,赫然發現施公祠原來就在天后宮毗鄰的巷口轉角,而萬軍井就在施公祠門外。
原以為施公祠該是富麗堂皇,而萬軍井必定古意盎然,待到親見之後不禁大失所望。在冬末春初蒼茫暮色中,外牆粉堊一新的的施公祠烏燈黑火顯的有點陰鬱沉寂;而水泥覆蓋加上塑膠水管的萬軍井更是古意全失。無怪乎在大井街來回走了兩三趟,才發覺這澎湖著名的景點竟是這般的不起眼。
一個月後搭乘台華輪返台休假,碼頭就在天后宮前一箭之地。船經桶盤嶼時,海面上映著夕陽餘暉搖曳著萬頃金光,一艘正要返港的成功級巡防艦對向駛來。兩船交會時,成功級艦因逆光而黝黑的艨艟身影,顯的更加雄偉壯觀。我突然想起,不知是刻意的安排,抑或無心的巧合,海軍選擇馬公作為國人自造的成功級艦母港,這裡是鄭成功經營台灣的跳板,卻也是施琅攻陷台灣的前哨站。
預官分科訓結訓後,父母親特地帶我到鄉裡的天后宮拜拜,祈求媽祖保佑此去能平安退伍。在那高廣深遠的大殿中,眼望著神壇上端坐的媽祖神像,耳聽著母親喃喃祝禱,心裡竟泛起一股荒謬的念頭:我這是去澎湖當兵,為的就是防衛海峽對岸那個威脅台灣的政權再次進犯,現在竟然來祈求傳聞在三百多年前曾助施琅攻陷澎湖的神明保佑,似乎有點太過一廂情願了!
待到澎湖後,看過中山室裡「台灣媽祖廟閱覽」一書,又拜讀佛光大學宋光宇教授的研討會論文,才體認到施琅攻台得媽祖相助的說法,幾乎可以斷定是後人穿鑿附會,假託神蹟。在那個封建年代,相信寺廟的主事和信眾不會對這些強加於媽祖身上的「功績」有所不滿或質疑。據說鄭成功進攻鹿耳門時,原本水淺不足以行舟,南明艦隊一到,恰好就水漲四尺讓艦隊可以長驅直入。他的部屬中應不乏當年跟隨鄭芝龍和顏思齊在海上做沒本錢買賣(或者美其名為「海上貿易」)的成員,熟悉台灣西南沿海的水文海象,能適時利用漲潮時機遂行搶灘登陸。鄭成功沒說是媽祖顯聖保佑,但澎湖天后宮前近年所刻的石碑倒是言之鑿鑿,且誇張成「水漲數丈得進安平」!數丈高的潮差恐怕稱之為海嘯都不為過,何況當時鄭成功也不在安平登陸。連近人在立碑記事時短短八個字都可以犯上兩個錯誤,實在讓人懷疑三百年前的施琅神話還有多少可信度。
施琅在《靖海紀事》一書中「飛報大捷疏」一文,提到進攻澎湖時同樣也是「午刻潮漲多四尺」,或許他在鄭成功麾下也學到觀察潮汐的本領,但更可能是為了替自己塑造「師出有名」的形象刻意捏造的神話。今日澎湖近海水文狀況或許與三百年前有所出入,但是這半年來的例假,足跡踏遍澎湖、白沙、西嶼各個濱海景點和漁港,我留意到四尺潮差在澎湖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甚至在北寮漁港和馬公市觀音亭都看過退潮時整片內港乾涸的景象,因此若能留心觀察當地潮汐,所謂「四尺潮差」根本就不用勞煩媽祖,只要靜待時機即可。
令人不解的是媽祖既幫鄭成功收復台灣,又幫施琅進襲台灣的矛盾說法為何能延續三百年?從文史學者林衡道先生編著的「寺廟大全」可以發現,自宋朝至明朝,媽祖功績大多為救助海難;但是到了清朝,為了配合台灣事務,從康熙到同治年間,清廷嘉封媽祖十八次,雍正年間更賜匾兩次。清政府宣稱媽祖助戰七次,從水師提督萬正色、靖海侯施琅以降,嘉勇公福康安、藍廷珍、施世驃均奏稱對台用兵時有媽祖相助,宣稱大軍所到之處潮漲五尺、枯井湧泉、沿海淺坡扒開數尺有淡水可餐……。而施琅當初在福建平海島浚井得淡水足供全軍飲用的師泉井故事,也被穿鑿附會到馬公的萬軍井。
然而同時期官方記載的媽祖救難事蹟僅有四項,其中庇佑漕運一項,官員遇風浪受佑脫險三項,似乎本業績效不彰。在清政府的扭曲宣傳下,媽祖幾乎成為戰神,特別是在台灣戰事中無役不與,甚至在法軍、荷軍與駐台清軍的戰役中也屢次現身助戰。更誇張的是後人渲染在施琅攻佔澎湖之役,平海天妃宮信眾「見妃像臉汗未乾,衣袍俱濕」甚至「左右二神將兩手起泡」!在「鳳山縣志」、「澎湖志略」、「續修台灣府志」、「重修台灣縣志」、「澎湖紀略」都有類似記載。看到這段描述不禁莞爾地聯想,在天上督戰的媽祖還會被翻湧波濤濺的衣袍俱濕?千里眼、順風耳還狼狽的搞到兩手起泡!我們就沒聽過耶穌行走於水上、摩西率眾渡過紅海時衣服有被弄濕,沒道理媽祖的法力如此不濟啊!很顯然的好事者為了增加可信度而畫蛇添足狗尾續貂,吹牛吹過頭了。
明清兩代終究成為過往雲煙,反清復明或者驅除韃虜的口號早成為武俠小說和國父思想課本裡的激情與理想,然而英雄與叛徒的分野千古不變。施琅在攻陷台灣後往祭鄭成功時提到「蘆中窮士,義所不為」,表明自己雖像伍子胥一樣父兄遭戮,但是絕不學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事實上他不用自己動手,清廷在台灣未陷之前就將福建南安鄭氏祖墳開掘,意圖破壞風水促使明鄭敗亡,逮陷台後又將在台鄭氏墳瑩包括鄭成功遺骸一體挖掘遷葬。施琅反覆不定的人格缺陷,讓他的祠堂只能依附在天后宮的庇蔭下延續香火,瑟縮在不起眼的街角,冀望不堪過往能塵封於歷史陰暗角落不為人知。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但即使是勝利者也不敢醜化鄭成功這樣的忠臣烈士,更不能大肆表彰施琅這樣的有功「貳臣」。既然不能貶抑鄭成功的地位,該如何使百姓信服施琅倒戈征台是出於公理而非私憤?我們可以推測媽祖助施琅攻陷澎湖的神話,應該是清廷默許下的「官方說法」,並藉由屢次晉封媽祖為「天妃」、「天后」乃至於「天上聖母」來鞏固傳聞的可信度。偶像無知但神明有靈,我不知道媽祖對這延續三百年的訛誤有何想法,但是在我心中,媽祖並不需要藉由官方宣傳或敕封來提昇自己的地位,更不用替「政治正確」的不實傳聞背書。因為,我相信的是那個孝敬父兄、救助苦難並得道升天的林默娘,而不是統治者藉以宣傳或者信眾簇擁遶境遊行的偶像。(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1+112006103100522,00.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1+112006110100478,00.html
- Nov 05 Sun 2006 00:50
2006.10.31-11.1 中國時報 ■人間---媽祖與施公 尤信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