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原本是為了造福人類,才賜下鑽石礦藏,這份賞賜在獅子山卻成了災禍,成了內戰的主要成因。在已見底的礦區,孩子整天提著裝滿沙子的籃子到水塘掏沙,鑽石粒藉著搖晃就會聚集到中央。當然,礦主另有其人。孩子可能因為長時間在骯髒的水塘裡工作,全身長滿了小米般的疙瘩,看起來就像是黏在石頭上的鱗笠藤壺,真是慘不忍睹。這些孩子一天只吃得到一餐,卻做著這麼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們實際上也沒別的事可做,因此每個水塘邊都好似蝌蚪群,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孩子。

一九七二年的情人節那天,獅子山國家鑽石礦山公司的篩選工廠和往日一樣正常運作著。突然,一名工程師和工廠保全人員在桌上發現了一樣東西。起先,兩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為了看得更仔細,兩個人就跳到桌子上。桌上放著的是一塊雞蛋大小的鑽石。他們立刻用秤秤了一下,竟然重達九百六十八點九克拉。這是世界第三大寶石級的金剛原石,而且算是在河流沖積砂礦的礦藏發現中最大的一顆。當他們意識到這是多麼重要的發現後,在工作人員嚴密的監督下,將這顆鑽石運抵首都自由城,並由總統親自為這顆巨大的寶石命名為「獅子山之星」。

獅子山、安哥拉與剛果這三個非洲國家會爆發血腥內戰,並非出於偶然。這些國家都蘊藏著豐富的鑽石礦,叛軍組織為了購買軍火而開採鑽石礦,靠著出售鑽石來購買坦克、步槍、軍服,甚至啤酒。反政府的「革命統一陣線」經常把俘虜的指頭、手臂、嘴唇或耳朵等部位剁掉,因而惡名昭彰。受害者當中甚至也有三、四歲的小孩。這場內戰在現代史上已被記載為最殘忍的事件,造成約二十萬人喪生,數萬人手腳被剁掉、或是遭受精神上的創傷。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我提到「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也推薦大家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在網友的討論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不同的觀點,包含:美國人浪費最多地球資源、製造最多溫室氣體,美國人才需要多加檢討;這部片子的主角---高爾可能有背後的政治動機;片中引用的科學數據有所偏頗,事實可能沒那麼嚴重;也有人說我妖言惑眾、危言聳聽,是媒體的敗類。

這些意見的確都代表了不同族群的想法,我認為都該予以尊重。不過,我真心的認為,即使問題沒那麼嚴重、即使高爾真有政治目的、即使美國人才是全球暖化最大的元凶,都不能改變全球暖化的問題的確持續惡化中的趨勢。

所以,身為人類的一份子,如果有能力,都應該盡量為改善全球暖化盡一點心力,更何況,這些努力可能只是舉手之勞。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十年裡一個沈悶而嚴肅的周末,我去劍潭採訪一場東亞後冷戰會議。與其說是採訪,倒不如說是單向感受陳映真先生孤單的聲嘶力竭。彼時,本土化熱浪襲台,「東亞」位在地理上難以想像的遠方他處;尚未好好解凍的「後冷戰」,不幸遇上提前到來的全球化,誰有熱情去消化呢?

自從北京傳出陳映真病重的消息後,我經常想起他後半生致力於解套的東亞後冷戰台灣處境。在這麼一條踽踽獨行的山路上,能在學院裡和他對話的,大概只有清大教授陳光興了。在病榻前拚搏性命的陳映真,如果知道陳光興12年來拚搏的成果終於出版成《去帝國》(行人)一書,而且書裡兩度感謝他給予的啟發,心中應該快慰不少吧。

陳光興的《去帝國》以亞洲為論述場址,他長期交往的亞洲朋友們在書裡出出入入,和他並肩「超克」如何去殖民、去冷戰、去帝國。「所謂全球化的網際網路互動,顯然無法取代身體的直接碰觸」,無論是吉隆坡的路邊攤、首爾的KTV吧、台北的巴黎公社…,陳光興在他們的不安、鬱悶裡,體會出難以言語的共同迫切感。在台灣不算小的人文社會科學社群裡,能夠像陳光興一樣頻頻呼喊「我的亞洲朋友們」,能夠很明確以亞洲作為論述的起落點,和整個亞洲對話的,恐怕相當少。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在部落格發表文章說,如果打開秦始皇陵,每年僅門票收入就達二十五億元人民幣,此說引發爭議。有關學者專家說,不能光從經濟利益考慮問題,文物出土後的保護就是一大考驗,而開挖定陵更是帶來慘痛的經驗。

中國在一九五六年五月至一九五八年七月挖掘定陵,北京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埋葬著萬歷皇帝和孝靖、孝端皇后遺體。定陵是唯一一座由政府主動挖掘的帝王陵墓。雖然今日觀光收入可觀,但定陵開挖給中國帶來深刻教訓。

萬曆二后屍骨砸碎織錦破爛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貪腐倒扁運動總指揮施明德,在宣布將發動第二波反貪腐倒扁運動再起之際,接受中時電子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他回顧九月十五日當天百萬人螢光圍城行動,大家都自發性走出來遍地開花,連警察都笑著說:「不知道這些人,從哪裡走出來的」,就連他自己也因為感動,而將原先已經準備好的講稿給忘了。回想當時,在那一個時刻,真的只能說:「感謝上蒼!然後就跪下來」。

事後施明德靦靦地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做」。人家說,那是歷史性的一跪。我自己到覺得,像我一個這麼老的人,面對群眾運動會有這樣的感動,台灣有這樣的人民站出來,我死也瞑目!

這樣的人民,一定會捍衛我們的主權、人權自由與安全。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餘年以來,民間司改會秉持著對司法的期許,不懈地對社會及司法體制提出殷切的倡議與必要的監督,希冀能秉持對於法律的專業與熱情,為這塊土地注入更多的法治活泉。

對於近年來,檢察官偵辦政府官員弊案、屢屢造成人民諸多質疑與不信任的現象,民間司改會感到憂心。尤其外界將偵查即將告一段落的「國務機要費」案,視為「最後之決戰點」,「司法作為」似乎即將左右整個台灣的未來。作為司法改革的監督團體,實不能不在此關鍵時刻,提出若干的聲明與期待:

第一,現代法治國家尊重法律、講求體制,特別是將對「聖君賢相」的期待,轉換成對法律、體制的信仰。因此,我們首要呼籲:人民對於執政者、乃至執法者「個人」,莫作過度的期待與盼想,相同地,也無須針對「個人」而為攻擊與批判,與其想望「救世主降臨」式的救贖,全體人民毋寧更應致力於法治教育的扎根、法治觀念的培養、與國家整體法治體制的建立與遵循。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幾乎是帶著失望的心情重返這座當年瀰漫著夜霧愁緒的絲絨革命之城。

雪才剛融,查理大橋竟已日日被人潮驚嚇。起先沒有撫慰我心的布拉格最後仍安撫了我,因橋畔多了卡夫卡館(Franz Kafka Museum)。

卡夫卡的幽魂重返布拉格。在舊城區原本就有家卡夫卡館,這卡夫卡舊館(為了說明起見,以新舊分別)展覽是傳統的,空間迷你。為何斥資蓋了新館還要保有舊館呢?因舊館有個無法泯去的地標意義——卡夫卡1883年7月3日在此誕生。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期英文時代雜誌報導,一百多位各國登山人士,九月卅日在藏尼邊界,目擊到一幕文明社會見不到的恐怖鏡頭,大概也讓他們領略到中國現政權的本質。

這批人士是在喜馬拉雅山北麓,世界第六高峰,也是藏尼界山的喬奧育峰登頂基地營,遙望到正在攀登一座高聳山隘逃往尼泊爾的西藏人,遭到中國邊防武警瞄準射擊,當場擊斃事後證明是十七歲比丘尼的一位少女,稍後又看到武警押解幾名藏童穿過基地營區,其他藏人則想已成功逃越邊界。

據該則新聞報導,每年約有三千藏人企圖越界逃亡,過去雖時有中國邊防軍射擊難民傳聞,這次是首度被外界世人目睹,十月廿四日自由時報接續報導,脫逃成功藏人在新德里控訴中國部隊追殺,並透露另有一位年輕男性和比丘尼同時罹難,更進一步證實眾登山家的指控。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一甦醒,世界便顫抖。世界之所以會顫抖,是因為我們無法瞭解中國的真實面貌;而這也不是第一次。西方鑽研漢學的觀察家經常展現特殊本領,他們眼中的中國根本與實際的中國不符。從帝制時代的中國到共產黨統治的中國,中國領導人哄騙西方的才能,向來非凡。世界會顫抖,是因為世界所夢想的中國,比實際的中國要好得多;但誰會對這個真實中國感到興趣?

經濟學家、法學家、社會學家紛赴中國探險,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呈現實際的中國面貌,來取代西方人所想像的中國;再也沒有漢學家能像法國貝菲特(Alain Peyrefitte)一樣,在一九七三 — 一九九四年間,受到如此廣大群眾的青睞。

但貝菲特其實是將中國置放在另一個星球上,其作品中根本沒有探討到中國人民個體。據貝菲特的看法,無論是沉睡或是悲慘的中國,都是一個偉大的組織體。如此的美夢及噩夢,試問我們膽敢將此投射在世界其他任一國度之上嗎?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天裡我回到麻州的劍橋市,回到哈佛。

拖著行李走在學校的路上,忽然覺得有點怪異:明明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是我度過六、七年學生生活的校園;這裡幾乎每一寸土地我都認識,每一條街道都寄存著一個個人故事。然而自己卻完全是一個遊客,一個旅人的形象,感覺是那種在故鄉中漂泊的怪異。

真正讓我有在家的感覺的,還是哈佛的秋天,那個瀰漫開來充斥了校園的秋天。如果說哈佛的秋天有一百種面孔的話,那麼在哈佛校園(Harvard Square)裡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找到其中的一種。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在每年5月時回台北。雖是梅雨季,也是油桐花盛開的季節。去年某位文友便要帶我上山去賞如雪的桐花,但連日的豪雨畢竟令人裹足不前,我們便改去了「台北故事館」,在館旁的「故事茶坊」吃法國菜,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

「台北故事館」意外地令人驚艷,驅除了看不到油桐花的悵惘。這幢老洋樓原名「圓山別莊」,英式的都鐸建築,紅磚造牆的一樓,木造結構的二樓,有著樹枝狀的咖啡色木紋,在綠樹的掩映下美如童話,我一時竟以為來到了英國鄉村。

但館旁的中山北路、高架橋,和轟隆隆的車聲,頓時又把我拉回現實的台北。據說它已矗立了91年,本是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的別墅,後來又變成了前立法院長黃國書的官邸,如今那層神祕的面紗終於揭開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修史卡德曾仿心理學家的口吻說:「有時候我們知道一些事情,卻不知道我們知道。」懷著此種資訊焦慮,與一份期待破案的心情,人們來到了光華商場。

大概在相距五百公尺的地方吧,於金山南路與市民大道之間的一片開闊空地上,商家暫時搭起臨時的攤棚,天色依然晴朗,促使吾人繼續前行;那個有地下街書店,上面又有兩層樓販售電子零件的古都已經永遠消失了,彷彿亞特蘭提斯。

然而總有些事物永恆不變——昔日我在舊光華商場入口,常被莫名的男子攔截:「請問要不要買A片呢?」第一次被這樣詢問,感到既羞且怒,怎麼這麼容易被認出來呢。哼,我頭也不回地去了。後來發現,和長相氣質猥瑣與否無關,這本是個陽氣熾盛,精力無限的地方;放眼望去,盡是青春雄性動物,肌肉與毛髮的天下,從事著搶購最新電腦周邊產品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狩獵戰事;汗水蒸騰之餘,自然少不了反覆被觀看,在不同時代的青春期一再被重製的色情片。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二十四日指出,人類以史無前例的速率剝削自然,就目前的趨勢來看,到二○五○年,需要兩個地球的自然資源才能負荷人類需求。

美國人消耗資源 全球第一名

該組織主席列比發表二○○六年「活生生的地球」報告時直指︰「如果世上每個人像美國人那樣度日,將需要五個地球,才能支撐我們的用度。」報告指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平均每人對地球造成的壓力領先美國、芬蘭與加拿大而居冠。芬蘭的能源消耗雖不高,但其伐木產業使森林面臨極大壓力。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察祿.杜洛夫每天早上騎著摩托車,到遙遠的沙漠前哨,給數千棵樹澆水。幾個月前,工作人員種植這些樹,如今,它們向地平線延伸,形成一條細細的綠線。

綠色大夢 三千公里綠林

兩千多年前,中國興建長城。今天,蒙古也在構築自己的奇景︰這項工程預計斥資逾一億五千萬美元、費時三十年,希望屆時由松、柳、野生橄欖、山楊、山楂等形成的綠色長城,能在沙漠中綿延三千公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斯科的隆冬天黑得快,差不多下午三點就灰灰濛濛,每當雪花慢飄,尤其令人神思恍惚。在這似暗非明的時刻,特別給人一種不知所措的尷尬、一種該工作維生還是該休息做夢的猶疑。

《夜巡者》就是走在這般冬夜時分雜錯著現實與夢境的路上,領著我們看看莫斯科的生活與幻想。

讀這本小說的滿足感是厚而不膩的,它用奇幻科幻的糖衣裹著多層次的餡料,讀時緊張刺激,間或迸出驚呼,讀畢回味無窮。首先,它結合《魔戒》般的奇幻想像與俄羅斯的科幻傳統,給我一個幻想類型小說的新體驗;接著,懸疑凶案與解謎的鋪陳給我讀推理小說的起伏心情,機巧的人性刻畫給我社會小說的人物戲劇張力,整體的布局給我下棋或打牌的機智謀略;最後,善惡二元辯證對照世界及台灣現勢則啟發我反覆哲思。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