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錄--台灣政治議題論爭 (1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約一年前,羅文嘉和段宜康發起新民進黨運動,雖然有五十六位立委連署,但是這個改革運動在高層未積極回應下,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到了今年三、四月間,民進黨籍青壯立委又提議召開黨是會議,結果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

日前又有民進黨籍年輕黨員發起世代論壇推動改革,在第一時間內,黨內就有不以為然的反應。民進黨內部幾次改革的訴求,都不了了之。同時每一次都有黨籍老政客,乃至愛現的莽夫和寶貝出來數落並駁斥。

民進黨執政以來在國家重大改革方面繳了白卷,在立委和縣市長選舉中又遭到嚴重挫敗,民進黨本應積極從事改革。然而縱使全黨上下,尤其是黨籍公職人員,近年來感到民進黨有沉淪衰落的危機,但至今並未認真努力從事改革,整個黨,特別是黨的領導階層消極面對危機的態度,著實令人吃驚。國家重大改革落空,黨內本身的改革也沒有一點點積極作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反貪倒扁的狂濤巨浪中,民進黨今度二十周年黨慶。

從人口結構來看,反貪倒扁紅衫大軍中出現了顯著比率的年輕人,大學生與高中生觸目皆是,頗受注意;種種跡象顯示,民進黨在年輕人之間的形象正在快速敗壞,而校園中的學生對民進黨亦大半持負面及疏離的評價。

許多人都在問:年輕人已經唾棄民進黨了嗎?或民進黨對年輕人已不再有吸引力了嗎?這不啻是民進黨的重大警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鴨掌是道菜,馬腿可為佳餚。台灣近期就政治層面而言,不管是啥顏色,掀起活吃鴨掌、猛啃馬腿風潮;連原應置身化外,也有不甘寂寞者破戒表態。本質上,以反貪為表,實則族群認同牽扯。政客不甘寂寞,媒體搶身跳入,反客為主,「耙糞」變成「丟糞」。

兩者都成公審主角

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市長其實都很能幹,也是兩大陣營主帥,理應隱居幕後,運籌帷幄,為天下蒼生念;卻從遙控教父,變成被公審主角,任人檢精擇肥。仔細來看,他們有驚人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周前在加州聽陳隆志教授演講台灣定位。陳教授完全沒有提到1952年在台北簽訂、生效的「中日和約」,只提到1951年9月簽訂、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在「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放棄台澎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但未明言放棄對象。所以陳教授認為台灣地位未定。但基於在台灣超過50年的有效統治事實,中華民國已具有國家的實質內涵。只因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所以應該透過制憲正式成立台灣共和國,才能進入聯合國。

中日和約明示台澎主權

陳教授很清楚指出他一再勸陳總統留任以完成這項重大歷史任務。果然,9月24日陳總統在民進黨憲政改革會即提出這項任期內的重大願景。但也由於陳教授完全沒有提到「中日和約」,他給陳總統的建議因而有所偏失。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歲生日象徵著一個人的成熟與他邁向未來的第一步。民主進步黨也即將二十歲了,然而今日的民進黨卻是創黨以來士氣處於最低落的時刻。過去一個禮拜內,綠六組透過一系列執政後對於民進黨行動綱領執行的探討文章,試圖尋回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民主、本土、清廉」。

民進黨整體來說其實並沒有背離這些核心價值,然而不可否認的,過去這段時間,民進黨的某些黨政高層以及少數的從政公職,不但背離黨的核心價值,更糟的是讓外界有民進黨不再堅持創黨理念的錯誤印象。對此我們感到無比痛心之外,也希望民進黨能夠在未來堅持自我的核心價值,重拾感動人民的力量。以下是我們這群年輕人給黨最誠心的生日禮物。

長治久安為最高任務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部分學者及社會人士發表「反動員論」,把「操弄、動員、裂解」族群的大帽子,強戴在民進黨頭上;一時間,民進黨被說成族群對立、藍綠對決與南北對峙的罪魁禍首,實情果真如此?現在我們要來探討,到底誰裂解了台灣社會。

歷史顯示,國家或社會裂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16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直到上世紀中葉為止,「殖民」可說是西歐殖民國家的特有產物,其涵蓋面積及人口,超過世界九成。

殖民社會造成對立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出具有進步思想的政治改革方案曾經是民主進步黨最能讓台灣民眾信賴的特質。台灣人民所期待的是,民進黨所代表的新政府能夠進行政治改造,打破過去50年威權體制所帶來的扭曲、不合理以及畸形憲政,建立符合民主價值的制度。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藍綠對抗、鞏固權力、迎合選舉需求的考量下,政治改革訴求被過度消費,其結果不是導致改革議題的空洞化,就是使改革朝向更難運作的方案傾斜,這兩者皆與民進黨的行動綱領背道而馳。

選制改革 埋下惡果

民進黨行動綱領政治篇明確標示:「基於自由選舉、公費選舉、選票充分反應席次等原則修改選罷法。」這在目前看來仍是相對進步的理念,理應成為民進黨政府政治改革最務實的主張,但執政六年,卻交出令人嘆息的成績單。對於公費補助選舉整體改革方案,迄今未有提案修法之動作,甚至對於公費補助競選活動的額度及範圍,看法仍有分歧;而在一片混亂中通過的國會改革修憲案,雖完成了選制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但國會減半造成嚴重的票票不等值,又無法在政黨比例代表席位中得到彌補,完全違反改革目標,不理性的完全減半方案更埋下國會運作失靈的可能惡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進黨自認在其政黨性格中,擁有強烈民主化、本土化、追求公義與關懷弱勢的理想信念,因此堅持政府應作為人民的照顧者,並提出各式創新前瞻的民生福利政策作為競選政見,藉以形塑民進黨對人民福祉重視的形象。

奈何回首過去六年,原本高舉的社福行動綱領不見了,只見執政團隊對於社福政策一再妥協,大部分的政見,民進黨無力落實,結果是執政前罵國民黨的問題,執政六年後,問題大多依然存在,甚至更甚!

不顧制度可行性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大溫暖計畫」,以三年為期,執行十二項子計畫,投入將近兩千億元,以縮小城鄉差距、強化老人安養、促進國民健康。行政院估計,這項提高社會福利的施政方針,大部分經費係整合各部會既有預算項目,實際新增經費額度,為四百四十億元。

根據國家財政現況,這新增的四百四十億元經費,如無意外,將透過發行公債籌措。在此同時,財政部也發布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七月底為止,包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未償還公債總餘額,已經高達四兆六百零四億元。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底,未償還公債總額為兩兆七千餘億元。六年來,全民公債負擔增加一兆三千餘億元,增幅超過四八%。

從社會安全角度而言,「大溫暖計畫」為社會基層貧困大眾雪中送炭,平添溫暖;但就財政安全角度而言,這項社會福利支出,再度擴大財政缺口,加重全民公債負擔。尤其,以公債支應不具生產性,將來無法自償的社會福利支出,等於飲鴆止渴。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水扁不下台,倒扁新聞就收不了場,佔滿了電視及報紙的篇幅。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媒體對其他政治醜聞已無篇幅可以處理。

這一點對民進黨尤其不利。因為,如此一來,關於馬英九及國民黨的壞消息,皆相對地被倒扁新聞所淡化了或淹沒了。

昨天《黑白集》談罷免許財利,眼前另有一例。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周韻采,在上班時間利用公務車往健身中心練瑜伽,一連好幾個月,密集時五天去了四天。事經市議員爆料,馬英九給周韻采的處罰,居然只是一紙「書面申誡」!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行動綱領-我們對當前問題的具體主張」,積極檢視國民黨執政下的國家政策,並做執政準備,其中更以勞動專章建構創黨以來與勞工運動團體對勞動政策的共同願景。然執政迄今,我們雖肯定歷任勞動主管對勞工福利與勞動人權的關注,但民進黨未能掌握執政地位強力均衡基本勞動力結構,並落實照護基層勞工的承諾,更向多數資方的短期利益傾斜,我們憂心,民進黨正棄離長久以來照護社會弱勢的堅持卻不自知。其對勞動政策的退守,不僅失去過往黨內先進對於建構左派社會福利國家的理想,更將使台灣在可見的未來面對勞、資、國家競爭力盡輸的危機。

其一正是基本工資的調整。行動綱領明白標示「保障本國勞工獲得公平合理工資,務使其本人及家屬得以維持有尊嚴的生活」。然而現行基本工資為民國八十六年所公告,近十年未做調整,亦即行動綱領提出後,及至民進黨執政六年期間,政府仍視每月15840元、每日528元、每小時66元此一基本工資標準為「公平合理」範圍。但觀諸近十年來國內發展,除顯著的物價成長,用以評定社會扶助標準的最低生活費,也在此一期間增加50%,亦較行動綱領公布之時增加25%以上;特別是適用基本工資的部分工時工作者佔總勞動人口比例於近幾年間明顯增加,又以弱勢勞動者為多數,現行基本工資水準明顯無法反映、甚至維持國民生活最低需求。

調薪未削減勞方權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自由化的浪潮自90年代後,即狂掃台灣的發展進程。在滔天巨浪的起伏下,「贏家」恣意地乘風破浪,「輸家」卻注定被瘋狗浪滅頂。經濟衝擊所驅動的「輸、贏家」拉鋸戰,即便當前尚未取代「統獨」的虛假命題,但卻將孕育社會另一兩極分殊的社會階層。

諷刺地,這種「輸、贏家」對立日益尖銳,出現在一個黨綱勾勒著社會民主理想、執政後卻浮現「準」裙帶資本主義的民進黨政權下。民進黨之所以走進背離社會改造理念的死胡同,迫於兩種結構的壓力:

向資本獨有者靠攏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水扁一聲「改名」,行政院「打電話服務就來」,「中正機場」馬上就變成「桃園機場」。

被百分之八十的人民所唾棄的陳水扁,若謂「改名」可以「改運」,他公元兩千年就職伊始就把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成「凱達格蘭大道」,今天國家還不是愈來愈窮,「凱道」也成了百萬人的「倒扁大道」。

機場倉促改名,問題甚多。第一、不符國際間應事前預告的慣例;第二、桃園另有一軍用「桃園機場」,兩個同名塔台的航管作業,對飛行有潛在危險;第三、因應改名政府要花兩億元,民間要花四十億。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昨,瞿宛文教授在時論廣場寫了一篇「黨國資本主義已終結?」的文章,十分發人深省。

瞿文的主要論證是新的執政者民進黨和過去國民黨同樣壟斷公共資源,並且「更進一步將公營事業黨派化、泛政治化,而不是公共化」,所以代表台灣黨國資本主義其實並未終結。本人大致上同意瞿文對於民進黨政府的批判,但是對於民進黨政府國家與企業關係能否稱為黨國資本主義則感到保留,故希望提出一些問題就教於瞿教授,以釐清當前台灣政經構造的本質。

瞿文指出:「在當時(九○年代)多數的批評指控中,黨國的罪狀似被聚焦於壟斷資源,但其實更主要的是黨國被認為不具道德正當性,同時也不處理官商關係」,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黨營事業並非道德問題,而是直接涉及到政治競爭的根本公平性。君不見今日民進黨仍在為財務問題煩惱。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解嚴前後,反威權統治的政治運動在經濟領域的訴求,是以「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為主軸。其用黨國資本主義而不採劉進慶先生的「官商資本」,就是將目標放在黨國,而不處理官商或公私分際的問題。「黨國資本主義」的構成包括國民黨黨營事業及龐大的公營企業,以及黨國政治力對此之操控。反對運動對黨營事業部分主張全面「追討黨產」自不在話下。對於形式上隸屬全民的公營企業,則因受到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影響,而主張全面自由化、民營化。

既然這部分是改革威權體制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時刻應可檢討一下,台灣民主化走到今天,「黨國資本主義」是否真的被改革了?

黨產至今已被當作是威權時代的象徵,成為國民黨最負面的資產。雖說如此,國民黨在失去政權之後,過了六年才剛在上個月第一次就黨產公開作一總說明,離真正檢討並卸下此包袱還有很大距離。民進黨則將此當作炒作議題,每逢選舉或自身爆弊案時,拿出炒作一番,大幅削減了其追討黨產運動的正當性。若將黨產當作政治改革主要標的之一,則兩大黨的態度正顯示了台灣政治的困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