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年前,羅文嘉和段宜康發起新民進黨運動,雖然有五十六位立委連署,但是這個改革運動在高層未積極回應下,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到了今年三、四月間,民進黨籍青壯立委又提議召開黨是會議,結果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
日前又有民進黨籍年輕黨員發起世代論壇推動改革,在第一時間內,黨內就有不以為然的反應。民進黨內部幾次改革的訴求,都不了了之。同時每一次都有黨籍老政客,乃至愛現的莽夫和寶貝出來數落並駁斥。
民進黨執政以來在國家重大改革方面繳了白卷,在立委和縣市長選舉中又遭到嚴重挫敗,民進黨本應積極從事改革。然而縱使全黨上下,尤其是黨籍公職人員,近年來感到民進黨有沉淪衰落的危機,但至今並未認真努力從事改革,整個黨,特別是黨的領導階層消極面對危機的態度,著實令人吃驚。國家重大改革落空,黨內本身的改革也沒有一點點積極作為。
清新改革變貪腐
民進黨本來清新的改革的形象,在成立20周年的時候,由於被大眾認定已經淪為貪腐,而倒扁及反貪腐運動和政治行為接續不斷出現,民進黨深深陷入困境而難以自拔自救,黨內年輕成員發動的改革也都遭受扼殺。追根究柢,深入檢討起來,民進黨似乎從來也沒有真正做過什麼黨內的改革。似乎這個黨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博得清新的改革形象,主要乃是由於民進黨及其前身在知識份子和進步選民支持下,推動國家政治的改革,同時透過選舉及平日的不斷批判威權的國民黨。仔細檢查,民進黨推動國家政治改革和批判乃至擊垮國民黨,但似乎從來沒有從事自我的改革。在民進黨剛剛在戒嚴威權下成立的頭幾年,加上黨外時期,批判當政者推動民主化,確實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確定有極為重大而關鍵的影響。然而,推動國家整體的民主化並不表示民進黨本身就是真正的健全的民主政黨。
雖然,民進黨成為一個形式上民主的政黨,對台灣民主政治仍然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民進黨更要不斷追求民主追求進步。以「民主」「進步」為黨名,有積極的自我期許的意義。然而至今,民進黨也只有形式上的民主,但在實質民主的運作上卻是相當空泛,連黨內青壯公職人員以及黨員發動的改革都在黨的運作或不回應下完全落空。再就「進步」而言,2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看到的只是「退步」,民進黨幾乎已經喪失了追求進步的動機和動力。
已失去核心價值
在民主和進步兩方面都沒有實質的進展下,再來檢視民進黨到底有沒有核心價值。不少論者這一兩年來,常常感嘆民進黨失去了核心價值,但是民進黨真正有過核心價值嗎?是本土?是清廉?還是什麼?看來都不是。民進黨自始就是一個推動民主化的反對黨,從來也沒有建立過什麼核心價值。就政黨民主政治的本質而論,也許是由於民進黨追隨國民黨,建立了一個剛性的政黨,就容易讓人會有政黨有核心價值的錯覺。其實拿民主和進步做為政黨的基本價值,已經有做不完的功課了。如果民進黨真的是「民主」「進步」黨,不斷地強化內外的民主,不斷追求進步,這個政黨怎麼可能會有危機?當前危機重重,就證明民進黨並不是真正的民主的進步的政黨。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5&ShowDate=20060930&NewsType=twapple&Loc=TP&Art_ID=2925158
- Sep 30 Sat 2006 11:29
民進黨20年來從未反省 瞿海源 2006年9月30日蘋果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