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中,人們總是偶然的邂逅,相遇,認識、交談,或者僅僅只是擦肩而過,但卻在生命交會的一瞬間,忽然照亮了彼此心靈深處所隱秘不宣的、幽暗的角落……。

 神秘的宿命,預感與直覺,便成為奇士勞斯基一再訴說的主題,從《十誡》、《雙面薇諾妮卡》到三部曲《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他似乎堅信著,在人類的命運長河裡,必定存在著某種平行的規律,如同是一首賦格,可以相互的對照、呼應,並且從中人類才得以發現自己。

 在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中,人世彷彿化成一道洪流,而我們身在其中,都要不由自主地,被上帝推到了生命中的某一點,因此遇見了某些人、某些事,但在同時,卻也不斷地在離開某些人、某些事。相逢,告別,互慰,片刻的取暖,心靈的默契相通,然後一轉身,又要各自奔向未知的旅程。而奇士勞斯基便捕捉住人類命運的剎那,試圖停下腳步,去問道:究竟是哪些東西把自己帶到生命的這一點呢?而我來自何方?又要去向何處?

 奇士勞斯基認為,如果不經過這樣真實的、徹底的、且毫不寬貸的自我分析,那麼,我們大概就無從瞭解生命,更無從去訴說一個好的故事。也因此,他的電影總是好看的,情節都經得起縝密的推敲、分析,甚至如同一齣精彩曲折的推理劇,只不過,奇士勞斯基想要推理的,並不是生活表面上的事件,而是人性的奧秘——主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的理由是什麼?他又如何去說服自己,化解內在道德、信仰與慾望之間的衝突?

 在層層的詰問下,奇士勞斯基的電影有時不免殘酷,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十誡》。《十誡》所要討論的是宗教上的誡律,但事實上,更在討論人類道德的困境。透過十則短短的故事,奇士勞斯基一再把主角推到一個抉擇的難題之中,並且用攝影機的鏡頭去逼視他,關於拯救、怯懦、背叛、愛、謊言、冷漠……等課題,而不容許人們再去閃躲,或視而不見。

 人性真誠,是奇士勞斯基的最高信條。在自傳《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中,他說道拍電影的動機就在於:「我們無暇談論感情。我想那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或是我們沒有時間感受與感情有密切關係的激情。於是我們的生命就這樣從我們的指隙間流逝了。」也因此,他不用哲學的思辨,去討論譬如「自由」、「平等」、「博愛」等概念,而是要回到生活之中,觀察人如何去實踐這些道德的信念。他也從不迴避人性中的恐懼、怯懦、孤獨與自私,因為就在不完美中,我們才能領悟到命運的神秘,並且體驗到真誠與道德的關聯。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haoyh1021/archive/2006/09/29/11241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