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個年輕啃書的歲月,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整個人立即激動澎湃起來。唸政治的游盈隆就是那種窮學生,家境清貧又特別愛買書,但沒錢又買不起,他的辦法就是在舊書攤裡頭尋寶。

從1975年上台大開始,到1991年在拿到政治學博士,從台灣到負笈美國,游盈隆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舊書攤歲月。

游盈隆說,自幼在花蓮成長的他,自小就愛書,上了大學後,求知慾突地強烈起來,那個年代,仍在戒嚴時期,為了追尋知識,渴求真理,他急切地想去找一些禁書看,於是他想到了,光華商場的舊書攤。在空氣氤氳混濁、人聲嘈雜及人影進出的雜沓之中,他卻樂在其中。

當時,「自由中國」雜誌是他重要的搜尋目標,從第一期到最後一期,長達十年的「自由中國」,他想搜集齊全,於是成天往光華商場繞啊逛的,只要找到一本他就欣喜若狂,也許今天找到五本,明天又找到三本,一本才五塊錢,用這麼少的錢卻尋得至寶的那種快樂,只有年輕時才有,像他已年屆五十的人,似乎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種悸動。

像是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還有連金庸的小說都是目標,他說,當時連「鹿鼎記」都要改叫「小白龍」這種假書名偷著賣。

開車10小時 美國大尋寶

1986年,他拿到全額的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申請到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Chapel Hill)分校,唸比較政治攻讀博士。他更加渴求社會學與政治學的原典,但雖有全額獎學金,要花錢買書仍然是很大開銷,於是舊書攤裡尋覓經典的故技,就在美國重施。

他搜尋的地理範圍之廣,令人咋舌,為了原典,像是馬克思的「論日爾曼的意識形態」等,或是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的著作,他可從大西洋中岸的教堂山,開幾小時車到紐約,或到華盛頓,或是到波士頓,往西可到芝加哥、匹茲堡,那可要開十餘小時的車程,攤開地圖這麼一廣大範圍內的地方,他的目標就只有一個,used bookstore。

書錢擠菜錢 太座變臉色

跟著他去美國照顧他的妻子,每見到他一買就二、三十本回家,淚都快掉下,她總是帶著慍怒,臉色一沈地說,連到市場買菜的錢都快沒有了,買那麼多書,到底有沒有在看呢?

於是他只好更改策略,化整為零,一次只買十本以內,或乾脆只買五本。但為書痴醉的本性可是一點都無法更改。

這些買回來的舊書,每一本都是寶貝,他信手拈來幾本,像是最早論總統性格的「The Presidential Character」,他說,現在恐怕正好是台灣最重要的主題,「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是政治學的經典之作,但翻開書扉內頁,原價數十美金的書,3.48美元,游盈隆露出得意的笑容,韋伯的兩冊大部頭巨著「Economy and Society」,他花了較高的價碼買回,原價75美金,他仍得付出40塊美金。

他說,當時沒有網際網路,要買這些書只能上窮碧落下黃泉,不像現在從亞馬遜網路書店,可能很容易搜尋到要的書,而留學生中,像他這樣愛到舊書攤找經典的,也有幾個好友,但搶經典、要好書,如果一道去,常會一本書,好幾個都要,沒有人想讓賢,最後只好大家拆夥,各自去,誰先挖到寶,就算誰的。

為了買好書 不惜用賤招

為了把經典好書帶回家,他還必須使出賤招,如果一次帶不走,得先讓它留在舊書店,但又恐下次來已被別人捷足先登買走,他會故意掉換分類,把要買的政治學的書,偷放到心理學或其他類別的書堆中,記住位置,下次來直接就挑走了。

就這樣,游盈隆把學位唸完時,別的都沒有帶回台灣,就只有帶回六、七千冊的政治、社會學類的重要經典,那些有些曾經是別人的書,如今盡入游盈隆的書櫃,泛黃的書頁就是他的戰利品。

後來終於有了網路書店,他有一心願要買下一整套的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裡頭是各個大師級的社會學者的名著的全集,但早已絕版,據他所知,只有台大圖書館典藏了一套,他說,他到處打聽都買不到,但竟有一天讓他從網路書店上看到這一整套,他二話不說,花了大錢買下。現在,他不必再去舊書店翻找,隨時在網上找尋最新的著作,他很嚴肅的說,這些書就是他的第二生命。

http://www.udn.com/2007/2/23/NEWS/NATIONAL/NAT5/373551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