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客炒作下,這幾年統獨、黨產、國務機要費與正名似乎成為台灣政壇與媒體上的熱門議題,政客們不斷的炒弄選民的情緒,好像台灣的存活都繫之這些議題之上。可是,王又曾案中,卻暴露出那些協助竊取社會大眾資產與國家資產的共犯,是不分藍綠的。經由一次次弊案,事實已經越來越清楚,那些爆料與炒作族群議題的,究竟比較關心台灣的前途,還是來自四面八方「政治獻金」的孝敬?
從國民黨時代起,國家政治權力與資源的分配,一直都是由少數集團所寡占,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產、官、學,加上黑道幫派的特權網絡,當然也少不了那些在旋轉門中鑽營的退休官員與掛羊頭賣狗肉洗錢所用的民間組織。這些特權分贓網絡,就是當初陳水扁二○○○年在競選總統時所標榜的黑金掃除。可是,陳水扁政府執政六年之後,這些特權分贓網絡有消聲匿跡或退潮嗎?還是只讓某些綠營新貴取得進入分贓俱樂部的貴賓卡?而馬英九幹了八年的台北市長,在掃除特權分贓網絡上,是否有交出成績單?
要擠進國家資源的特權分贓網絡,當然不是那麼簡單;其中一個終南捷徑,就是透過選票選上公職。像蘇花高議題已經沉寂一時,最近行政部門又開始動作,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士,自是憂心忡忡,深怕又是一場土地與生態的浩劫。另人想不透的是,在鎂光燈前,政治人物都侃侃而談多愛台灣的土地,可是對台灣環境資產進行掠奪式榨取的,卻又是這些高舉「本土」旗幟的政治領導人。是不是為了討好選民,甚至把環境資產也拿來當政治籌碼?
由於當前政治領袖對環境資產缺乏真正的永續關懷,台灣目前更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亦即國有自然資產的BOT化;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高鐵,其他重要的案例,包括因官員貪瀆而名噪一時的北投纜車、爭議中的中油八輕、台塑鋼鐵的興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嘉義農場,甚至國營事業民營化。簡單的說,我們的政治領袖們正在把台灣的環境資產以BOT的模式交給財團,寡占國家的自然資源,並將之當成營利的工具。
而這些事業體如變成民間擁有時,所牽涉到的問題不僅是資源的寡占集中,而所衍生的經營事業所需的水資源,將會和民間產生排擠效應,其中最明顯的是農工用水的爭奪;另產生的廢棄物所汙染的空氣、水體、土壤則由社會大眾集體承擔。
不丹的國民所得是台灣的二十分之一,但百分之九十七的不丹國民卻是滿足快樂,而台灣卻有三分之一的民眾不快樂。也許快樂或不快樂並無法確切的定義,但因分配而導致不平等的焦慮與不滿在現實的台灣已經呈現了。當前台灣把屬於全體人民共有的環境資產以BOT的模式交由財團寡占,而其所產生的環境汙染則由社會承擔負面的外部衝擊,這樣的分配邏輯完全違反因分享而滿足,只製造更多的不滿與不快樂。
如果我們說這些年來困擾台灣的統獨爭議是一個假議題,那國家環境資產被政客出賣,並縱容財團寡占而造成的環境資產的「貧富懸殊」分配,同時發生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育的矛盾與衝突,甚至因而引發的價值文化,絕對是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無法逃避的真議題。
論及環境資產的分配議題時,就像執政者對於經濟成長偏執一般,大多數民眾的思維仍然是以新台幣為依歸,而不知自然資源的可貴。遑論自然資源的稀有性,以及環境資源被掠奪、破壞後的不可逆特性。甚至一般民眾,不知自己擁有和享有自然資源的分配權和決定權。這當然也是政府愚民政策的結果。
因此喚醒民眾擁有自然資源的權利而不隨便放棄,是環保團體的當務之急。然而更要呼籲執政者不可將社會公有的自然資源,輸送給財團而毀滅了未來世代的文化資產和自然資源。
(吳東傑為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沈弘文為標檢局環境保護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21700194,00.html
- Feb 23 Fri 2007 10:33
中國時報 2007.02.17 別再出賣自然資產 吳東傑、沈弘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