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評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的內灣戲院,面臨拆屋還地的危機!新竹藝文界五日晚上研商決議發起連署搶救內灣戲院。

連署發起人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王俊秀表示,內灣戲院有文化價值,應該保存完整性,也應兼顧合理性(補償)、公共性(公共財)與安全性。

落成於民國三十七年十月的內灣戲院,興建時佔用他人約18坪土地,但一直未見紛爭,一直到興建者楊盛泉家族因經商失利,而遭法院拍賣。楊盛泉的外孫女黃昭智,因母親憂心不已而舉債從法院標回來,以保存母親的記憶和外公生前的紀念物。

侵占他人18坪地 開拆將倒塌

結果從法院標回來,有親族從中作梗出面作證戲院佔用他人土地,而於九十一年引起訴訟,一審判決敗訴,簡易法庭判決內灣戲院應拆屋還地。經建築師林志成進行鑑定,認定如拆掉佔用土地之地上物,內灣戲院將倒塌。

加上張大千的摩耶精舍亦有佔用民地約15坪的類似情況,高等法院認定摩耶精舍為文化資產,判決不必拆屋還地,而以不當得利要求補償被佔用地主權益的案例,內灣戲院所有權人黃昭智因而提出上訴。

因一審法官不了解內灣戲院的文化價值而判決拆屋還地,如今二審判決在即,新竹藝文團體憂心不已而展開連署搶救,包括新竹市文化協會、竹塹文教基金會、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行人優先協會等二、三十個團體陸續加入搶救行列。

發起人清大教授、台灣國民信託主席王俊秀,九十一年獲悉內灣戲院在法院被拍賣時,就找了8個朋友,計畫每人出1百萬元標下內灣戲院,以國民信託方式經營,可惜當時沒有實現,沒想到現在內灣戲院面臨被拆屋還地的困境。

援摩耶精舍判例 盼完整保存

他在連署聲明中表示,1940年代日本政府為開採新竹縣橫山、尖石一帶的林木和礦產,而開闢內灣鐵路支線,有櫻花部落之稱的內灣,是這條鐵路支線的終點站。內灣村是中繼運轉站,當時內灣街上滿是酒樓、茶室、旅社,夜夜笙歌。當地士紳楊盛泉因而興建全木構造的內灣戲院,於1948年啟用,提供娛樂休閒場所。

聲明中表示,內灣戲院為日式建築,二樓有獨特的木造閣樓,且附設舞台,可以表演大型歌舞劇,是當時的建築地標。全木構造建築的外觀,位於古樸的內灣市區,包括「春秋茶室」、「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等電影都在這裡取景拍攝。

其中「春秋茶室」拍攝時將內灣戲院重新改頭換面,作為電影中的茶室。它的硬體與軟體充滿了「歷史感」與「故事性」,更加重其文化價值,內灣戲院在2001年被行政院文建會列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89名,這樣的文化資產必須保存其完整性。

在內灣老街上用心於內灣文史和推廣的黃文政和彭瑞雲夫婦表示,內灣戲院是內灣村的重要文化資產,政府和村民一定要全力協助保存戲院的完整性。地方人士也都認為內灣戲院必須保存,不應拆除。

罕見大跨距木建築 地方聲援

尖石於民國七十二年煤礦停止開採,民國七十五年林業中止砍伐,這兩種支撐內灣繁華的產業結束後,內灣因而沒落,內灣戲院隨之失色,加上錄影帶普及,內灣戲院於民國七十五年結束營業。

內灣戲院歇業後,經侯孝賢等導演看中,成為很多電影的場景,除了春秋茶室、我就是這樣長大的,還有策馬入林、黑皮與白牙、在那河畔青草青和多桑等。也是村民們看梁山伯與祝英台、精武門等電影的集體記憶空間。

所有權人黃昭智從法院標回外公生前的紀念建築物,再花1千多萬元修護這幢全台保存完善的大跨距木結構建築,將其恢復舊貌,九十二年重新開幕時,要求承租者以懷舊電影作為主題經營,保留二樓電影放映空間和舞台使用權,提供社區公益之用。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602+11200701070009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