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所的新生在「好樂迪」集合,包廂內圍著半圓的沙發,他們擠坐在另一端,有一點像是緊張,又像好奇,我在觀察他們,也感覺他們偷偷打量的眼光。循著某種慣例,總要等我唱過一曲後,他們才彷彿鬆一口氣,師生未來三年教室外的交流於焉揭開序幕。

還沒坐穩,一首〈天天天藍〉跳出螢幕,壓根兒不會是他們的歌呀!「老師,你有寫在你的2003日記裡,所以我們幫你點了!」學生說。放下麥克風,小朋友啪啪啪熱烈鼓掌,旋即一轟繼續他們自己的嬉鬧,我又成了老師。心頭異樣平靜,自顧回憶起旋律的年代,是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沒想到一眨眼就物換星移了。

本想坐坐就走,一會兒後他們之中某個男生點了首周杰倫的〈東風破〉,聽聽怎麼不像?應該說,比原來印象中好聽。我抬起眼,眼前的男生完全沉浸在節奏藍調詮釋的神情忽然令我一震。在美國聽了這麼多的R&B和嘻哈音樂,從來沒什麼特別感覺,甚至有些厭煩,總凸顯了我對種族語言世代種種差異的自覺。但,第一次聽見在胡琴伴奏下,一個如此自然並非在表演的歌者,比著嘻哈節拍手勢,完全陶醉在自己的青春裡。

我愣愣地聽著,不再感覺R&B是一種文化侵略,台灣小孩與中國五音小調,現在加上我們那時不敢也不會的肢體表情,竟讓我有種難言的感動。原來,在所有外在環境的惡化與他們早熟的焦慮下,他們還是有他們的歌。有了歌,好像一切就可以亮了起來。

我說,再唱一遍好不好?

第二遍那年輕的歌者就有了被觀聽的自覺了,沒有頭一回那樣生動可愛。然而,我卻沒了原本抱著可能得忍耐他們歌聲的心態。有一天,也許是二十年、三十年後,他們會突然想起了這樣的節奏,就像我當下心頭盪漾出了〈不了情〉、〈我有一段情〉、〈綠島小夜曲〉……

我們都有我們自己的歌,但是我現在還多了一份自信,以及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一種自由。

http://www.udn.com/2006/12/17/NEWS/READING/X5/3650464.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