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一年看八千多萬次感冒,花費健保二百億元。考量財務壓力與醫療資源合理分配,衛生署研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及三歲以下的小孩維持給付,一般人到門診看感冒領藥改為自費。估算每人將多支出約一百元,一年節省健保約七十億元。

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表示,單純的感冒「可自癒」,多休息就會好,嚴格來說不需要醫也會好,醫療體系對「小病」應是「診斷」,而不是「醫療」。

「不醫也會好」診斷更重要

他說,健保十年來,大家都忽略醫療的價值必須建立在真正對病人有幫助的地方,而不是多拿藥、多做檢查等表象服務。在健保財務危機與社會大眾對健保醫療品質多所抱怨的現在,不失為徹底改革支付制度的契機,行政單位應有擔當做「對」的事。

健保財務持續探底,今年底的安全準備金已短少十五億;明年起,健保局依法調降雇主負擔的平均眷口數,估計一年短收八十億元保費。加上行政院多次宣示不會調漲保費,衛生署寄望年底前二代健保修法草案改以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的新制能早日實施,但修法進度變數多,因此積極研擬其他財務方案,限縮門診感冒藥品給付是之一。

據了解,衛生署原本考慮一舉取消包括掛號費在內的所有門診感冒給付,但擔心會衝擊包辦九成感冒病人、近一萬多家基層診所營運,因此修正為只不給付門診感冒藥。考量老人與幼兒無力承擔小病風險,最後做成「一般人」感冒門診藥品不給付的方案。

全台醫療院所去年向健保申報三億多人次門診案件,其中四分之一跟感冒有關,約八千多萬人次,統計實際門診就醫人數,一年有一千五百萬人、約七成國人曾因感冒就醫。

看一次多付一百元 導正行為

以每人每次三百多元醫療費用計算,健保一年光是為了感冒就支出至少二百億元,其中藥費約七十億元,三分之一用在止咳化痰、抗組織胺、腸胃藥等各類協助緩解不舒服症狀的藥品。如果門診感冒藥改為自費,到診所看病每人至少多付一百元藥錢。

健保局統計,國人平均一年看十四次門診,與鄰近日本國民一年平均十六次門診同屬高診次國家。但日本國民因感冒看門診的次數只佔六%,台灣的感冒門診佔二十四%,顯示國人特別愛看感冒。

健保局官員表示,一般人門診感冒藥自負,初期會讓民眾感到不方便,但長遠來看可導正民眾就醫行為,是合理的思考方向。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2000019,00.html



2006.11.20  中國時報

病友團體:「切割給付」於法無據

黃庭郁/台北報導


衛生署研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衛生署健保監理委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質疑,民眾如果有辦法分辨自己是否感冒、嚴不嚴重,就不需要看醫生了。何況,健保法沒有任何授權可「切割給付」的條文,給付診斷卻不給付領藥,根本是於法無據。

滕西華說,病人又不是醫師,沒有辦法確認自己的狀況,全憑醫師專業決定。衛生署每次都告訴民眾感冒不用看醫師,但醫師碰到感冒病人照樣看,甚至叫病人一直回來。

事實上,衛生署也沒有好好告訴民眾,到底什麼情況下「休息就會好」,什麼狀況「最好要看醫生」。其實連醫師診斷也難免有失準的時候,SARS就是最好的例子,何況未來還要面對禽流感威脅,感冒不能輕忽。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看醫生,的確具爭議性。藤西華說,衛生署考慮用不給藥的方法、降低民眾看感冒的誘因,看似合理。但健保法並無任何法條授權健保「切割給付」,衛生署思考方向有違法之虞。

滕西華舉例,健保法明確載明不給付「指示用藥」,也就是除醫師處方藥外,一般藥局或藥房賣的藥品可不給付。但衛生署完成制酸劑(胃藥)不給付公告後,就因外界反彈聲浪大,不敢再公告下一波。就法論法,衛生署如停止給付感冒「指示用藥」,依法有據,現在卻所有感冒用藥都不給付,令人無法接受。

她還質疑,健保法中藥品有關規範只有部分負擔一項,衛生署的政策考量再有理,都應該要有法源,更應該通盤考量,否則恐因小失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2000020,00.html




2006.11.20  中國時報

誰知是不是感冒 對病人難交代

黃庭郁/台北報導


衛生署考慮感冒去看門診的病患自付藥錢,學者擔心恐漏失以小病為症狀的大病患者。基層醫師則認為一旦實施,「對病人很難交代」,糾紛恐變多;但也有診所醫生樂觀說,好好溝通,病人多數都能接受不開藥。

健保局資料顯示,感冒是小兒科、家醫科、內科、耳鼻喉科及一般不分科診所的主要門診收入。不分科診所平均每三個病人就有一個是看感冒;耳鼻喉科居次,每四個病人有一個;其次是家醫科、小兒科與一般內科。

整體來說,基層診所約七成五病患是感冒病人,感冒病人也是不少中小醫院的收入來源,因為看感冒的成本低,院方從健保處領的醫師診察費、藥事服務費加起來不少,一些小醫院收治感冒病患「獲利」可觀,甚至是醫院盈餘的四分之一。

台中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委員陳宗獻說,其實現在約有五%到六%的醫師已少開感冒藥、甚至不開藥,醫病間溝通還不錯。但假如強制不給付,病人要自掏腰包買藥,糾紛一定變多,很可能為了一點藥費,破壞醫病間信賴關係。

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共衛生專家指出,台灣一年約有二十三萬人因肺炎看門診或住院,其中近三萬人不幸病逝醫院,占全國全年死亡人口約四分之一。但高達二萬五千人的肺炎症狀代表有其他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代謝免疫疾病等,真正遭肺炎奪命不到三千人。

學者指出,不論是死於肺炎或其他疾病引發的肺炎,上述病患近八成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代表二成是一般成年人。他憂心地指出,衛生署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後,的確會有人因拿不到藥就懶得看病,如衛生署期待的降低整體門診次數。但也很難確保不會因此失掉以「小病」為預兆的大病患者,甚至可能延誤診斷,衛署須更審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2000021,00.html




2006.11.20  中國時報

八千萬個噴嚏的啟示

黃庭郁/新聞分析


健保財務陷入空前困境,衛生署終於決心著手檢討「看感冒」的合理性,並考慮限縮給付。相關措施一旦實施,影響全台上千萬民眾傷風感冒的權益,曾幾何時,打個噴嚏竟得讓全民一年付出高達二百億元的昂貴代價?更值得全民省思。

健保自民國八十四年開辦以來,將屆十一年,承襲勞保時代舊制,健保提供的醫療服務量之大、涵括的醫療項目之琳瑯滿目,帶給全民極大保障,大大降低民眾就醫經濟門檻,免國人於貧病交加的困境。

但全民健保開辦初期,如水龍頭般「一開就來」的給付方式,不僅促使醫界積極創造需求,民眾更樂得大小病都有人照料。從傷風感冒到重大傷病,全交給醫師傷腦筋,健保提供的就醫可近性與便利,最後演變成今日極其畸形的醫療生態。

因為有健保,民眾小小毛病到處逛醫院,司空見慣。因為有健保,一家醫院看完不滿意,隨時可換一家,醫院對病人「想要」,但未必「需要」的檢查、開藥都不敢怠慢。也因為有健保,醫師服務好到病人動輒領回一大包藥,吃不完也不會心疼可惜。

民眾過度依賴醫療體系,造就一年八千萬人次感冒就醫,既浪費保險資源浪費,也使個人逐漸喪失自我健康照護能力。

打噴嚏、咳嗽看似小事,但全台一千五百萬人都把一打噴嚏、就上醫院看病視為理所當然,凸顯的不只是健保財務困境而已,更是整體衛生教育失敗的警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2000022,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