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在電話那頭問台北的天氣,我說,傾盆大雨,他哈哈大笑。我們想到的都是一九九七年傳說中的那通證實鄧小平去世的電話,問的是「北京天氣」,答的是「傾盆大雨」,新聞室就此啟動,忙到停不下來。這次他問的當然是凱達格蘭大道,我答的卻是實情,那幾晚下的雨像紀曉嵐打油詩說的:「那雨下的箭稈兒也!一點一個水泡兒也!」
楊錦麟從香港飛來作現場特別報導,換了幾次衣服,報銷一雙鞋,他抬起腳讓我看他買的新鞋,頗動了感情的一張臉。我還清楚記得不久前他在廣東梅縣大礦災現場報導,「我站在這片黑色的土地,地底下一百多米深的巷道,注滿了四千多立方米的水,水中淹了一百六十多位礦工兄弟,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如果現在還有人跟我講什麼『以人為本』,我一定跟他急!」
從不放棄「打擦邊球」、近年主持鳳凰「新聞點評」節目紅遍中國與海外的楊錦麟,怎樣向他的觀眾評價這次「凱道倒扁」?「我看到的參與者素質普遍很高,組織者並不像過去的群眾運動那樣運用煽動性的語言,他們看來不是很有章法在動員群眾,反而更可以體現出市民自覺的參與。跟香港『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可比較的是,都顯示了中產階級的政治性格。從現場那麼多帶孩子來參與活動的家庭,就可以看出來。」楊錦麟不忘再擦一球:「這是具有台灣特色的維權運動。」
「現場的氣氛也看得到隱憂。」楊錦麟說:「運動的目標──倒扁,看來不是那麼容易達到,要怎樣面對群眾的挫折,這是問題。」
這是台灣觀眾看不到,而數千萬中國觀眾看到的其中一種新聞報導內容,換句話說,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境」。中國當局的態度,溫家寶在芬蘭說「這是應該由台灣人自己解決的問題」是既定的調,不給自己添亂,也不想引來反挫。反倒是不少中國自由知識分子期望台灣民主發展由空轉的「亂局」走向「治局」,他們對以法治手段有效肅貪,期望之熱切,絕不亞於台灣島內之有識者。台灣人已經愈來愈不在乎能不能為中國民主產生丁點「示範」作用,更無法想像如果民主下的法治失效,會對中國內部千萬摸索民主之路的人們產生何種打擊。
在中國語境上說,中國不少施明德,但更需要台灣能有陳瑞仁。如果「陳瑞仁」三個字可以像「施明德」有同樣份量的話,不是陳瑞仁偉大,而是台灣民主法治有效,能走出活路來。
北京的朋友在電話裡說了一個故事,胡錦濤為江澤民出「江選」,承認江的歷史位置同時,肅貪大隊人馬開進上海嚴辦「社會保險弊案」,冰點事件之後飽受寒蟬效應的大陸媒體,躍躍欲試,深入調查採訪,完稿之後不知能不能發行,派人去了北京打聽高層氣候,打回手機簡訊:「北京天氣晴朗」,於是,爆出弊案,大白天下。
這是今天中國與台灣對比下的情境氣候,「北京天氣晴朗」喻對「台北傾盆大雨」,晴非晴,雨非雨,時代的隱喻我還說不明白,只願雨中的人們願景不滅,持其志不暴其氣,互勉。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1400318,00.html
- Sep 14 Thu 2006 08:31
2006.09.14 中國時報 獨立評論:北京晴朗台北大雨 陳 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