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9081

《孫子兵法》,早先熱中的人不多,也都只把它當兵學來看,倒是頗受西方人重視,1772年法文版《孫子兵法》即已在巴黎出版,1860年《孫子兵法》有了俄譯本,1910有了英譯本。如今已有近30種不同文字的版本。1991年波斯灣戰爭爆發,據當時一位美國記者報導說:中國雖然沒有派兵參加海灣戰爭,但有一位神秘的中國人卻暗中參加並指揮了這場戰役,那就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孫武(當時在海灣的美軍陸戰隊軍官的背囊,都有一本上級發的《孫子兵法》英譯本和一捲解釋性的錄音帶),可見《孫子兵法》多麼受美國看重。我們的軍校常以美國西點軍校的種種優點為學習榜樣,殊不知西點軍校早將中國的《孫子兵法》視為寶典,列為必讀的書。美國哈佛及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也都開設有《孫子兵法》的課程。

《孫子兵法》在日本

在東方,早在唐代,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將《孫子兵法》帶回日本,《孫子兵法》就逐漸影響了日本的軍事理念,而最早把《孫子兵法》的謀略思想運用在現今的企業管理與商場競爭的,也是日本的企業家,而且都已有很大的成就。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公司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就曾說:商場就是戰場,買賣就是用兵,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員工應對孫子頂禮膜拜,對其兵法應認真背誦。他曾自稱,他之所以能從1918年的小資本企業,發展到擁有130多家工廠,地跨五大洲的「松下王國」,就是靠了《孫子兵法》。根據松下幸之助傳記記載,松下曾受兵法「半渡擊之」道理的啟發,擊敗實力強大的新力公司。1969年新力公司推出世上最早的家用小型錄影機,一時風靡。松下並未急著跟隨,而是分析研究新力產品的缺點,並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生產了比新力的產品錄影時間更長而價錢卻更便宜的機種,一上市就壓過新力,獨占市場。這只是松下用兵法的一小事例;日本的豐田、本田汽車製造集團亦是運用了孫子的「集中兵力」、「因敵變化,出奇不意」、「知己知彼」等戰略、策略思想,在與歐美同行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見《孫子兵法》與日本經濟》)類此者不勝枚舉,就如日本大前研一在所著之〈孫子對日本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一文中,指出日本採用了中國《孫子兵法》,指導企業經營管理,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對於能活用中國的《孫子兵法》於商場、企業管理等方面,日本也是引以自豪的。

《孫子兵法》共13篇,即:〈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總括來說,是以始計為起點,以謀攻為最高指導原則,以先勝為用兵原則,其次以主動、奇正之術獲取勝利,目的在保障國家安全,爭取人民福利。其中所提及的戰略、戰術,都是針對人性及人類心理,深切洞察而寫成,所以孫子大部分的觀念,在我們現代的環境中也都很實用,因此現代《孫子兵法》已不局限於軍事範疇,其中蘊涵的智慧,不論用之於治國治軍,選舉、競賽,或個人立身處世、家庭和樂、親子教育等,皆有可奉為指導之寶藏。因為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競賽,處處皆戰場,所以依人性而設計的兵法,自然成了致勝的寶典。

《孫子兵法》中的重要觀念

茲就兵法中幾個重要觀念跟各位談一談: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

孫武認為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打仗,首先要考慮的條件是「道」,道是「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始計篇〉)強調執政者要以努力凝聚人民的向心力為施政原則,讓人民在戰時願意為國家犧牲生命在所不惜。否則,若執政者得不到人民認同,上下不能同心一意,當國家危急時,如何使民願為之出生入死?

大陸在國家認同上,人民被教育得很一致,不論路旁賣水蜜桃的老太太、開計程車的司機或餐廳值班守夜的工友,對於國家主權的問題,常會說出「台灣跟大陸是一家」、「您看統一有希望嗎?」及「我晚上守護這裡(餐廳),我守護中國」這樣的話來,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似乎比較強,很值得我們警惕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法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篇〉)

春秋時,鄭國夾於秦、晉兩大國之間,危機重重,卻能兩次免於滅亡的下場,靠的就是「謀」。一次是燭之武遊說秦君放棄攻打鄭,採用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的方法,使秦退兵。第二次是商人弦高,以智謀瓦解秦的偷襲陰謀。他們不費一兵一卒,保全了國家。

如何能在沒有傷亡之下,用智謀使敵人屈服,是兵法的最高指導原則,也是孫子所謂的上策,「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攻篇〉)所採取的手段,是由鬥智的謀攻,逐步升級到最激烈的攻城戰略。因此孫子講的不戰,不是不打,而是當談不攏、謀不成時,還是要打。重點在如何用謀,舉凡可以致勝不必真槍實彈交鋒的方法、手段,皆可用。這也是在生活中,解決對立與衝突、甚而成功獲勝所要學習的技巧。

「智、信、仁、勇、嚴」是考量「將」的條件

這五項不僅是將領所必備,也是各行各業領導階層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孫武認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靠的就是指揮官能判斷敵情,掌握戰況的「智慧」。不是遠在朝廷的國君所能下令指揮的。「信」更是做人為官不可或缺的,孔子說「人無信不立」。「勇」,戰場上前進要勇,後退更要有勇氣,否則前進不得時,不肯暫時後退以待時機,則必易陷入死胡同。有時想要前進,必先後退,正是以退為進的哲學。楚漢相爭時,項羽在烏江,亭長勸其先過江,再俟機捲土重來,告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然而項羽不肯,不願錦衣夜行,終至自刎而死的下場。揆諸商場、情場上亦然。買股票敢進不肯退,最後血本無歸;情場敢進不敢出,明知不適合卻拖拖拉拉,不能立下決心退場,往往拖得兩敗俱傷。「仁」與「嚴」,看似衝突的,但若用得其時,可以相互借力,相輔相成;很多父母教育子女,常感力不從心,不是愛之太過,就是約之太嚴,都易導致偏差後果。仁與嚴,要用對地方,生活起居關懷以仁,品德操守、行事態度的督促則要嚴,及早建立良好立身處事之觀念,則雖即使不能出類拔萃,亦不致與父母期望南轅北轍。

詭道的運用

孫武說:「兵者,詭道也。」詭道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遠而示之近,近而示之遠……」明明能,卻裝做不能;明明要,卻裝做不要;這種「示弱」的哲學,有時卻是安身保命的方法,可以鬆懈敵人的防備,進而減弱敵人的攻擊力,並可藉此不費力的採取攻防,如諸葛亮的空城計是也。棒球賽時,打擊手一上場故意握住球棒尾端,裝做想長打的樣子,待球投出後,立即縮短球棒,採取短打,這正是「遠而示之近,近而示之遠」的戰術,可以混淆對手的防備。

在教育子女方面,許多父母關心子女,以致干預、主導太多,雖一時將子女照顧得面面俱到,但卻妨礙了子女早日獨立、培養處事能力機會。父母如適時的「能而示之不能」,減少子女依賴感,進而鼓勵發揮學校所學,培養獨立做事能力;尤其當母親身體不適,更是訓練子女做事的好機會。其實真正好的父母,不是事事替子女操勞,顯露強勢一面,而是設法激發子女潛能,讓子女展現優質的能力,善用「能而示之不能」,是方法之一。

知己知彼

孫子曰:「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用間篇〉)又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謀攻篇〉)孫子一再強調先知(知己也知彼)的重要,情報的搜集,有助於先知敵情,當然更有助於戰爭的勝利。由古至今,搜集情報的方法雖已變得多樣化,但情報活動(求先知)的重要性是絲毫沒有改變的。孫武主張不打沒把握的仗,因此作戰前的沙盤推演,比較敵我的實力,是必要的。〈始計篇〉說:「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如此上戰場方不致落得「不自量力」的下場。

在學習上,超前學習(先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許多在學業上表現傑出的學生,也多有超前學習的情形。正如課前「預習」,是提升學習成績的法門之一,也是與「先知」的意義相同。

情場上,如不能知己知彼,或看得見別人眼中的沙(知彼),卻看不見自己鼻上的大樑(不知己),或不了解彼此承受戀愛挫折的能力多寡,皆無法在情場上求得圓滿。

俗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先知」有助我們避免事後的懊悔!

立於不敗之地,把握機會

兵法〈軍形篇〉:「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作戰之前,先充實自己的實力,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待敵露出敗象,再把握機會攻敵致勝。如果未有萬全準備,即使機會來了,也無法獲勝。所以「隨時準備好」,是獲勝關鍵。〈九變篇〉:「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無論敵人是否來攻,我都有萬全準備,所以不怕敵人來。

劉德華當紅之時,曾在電視上回答主持人「如何才能做劉德華」的問題時說:「隨時把自己準備好,當機會來時把握住。」這就是劉德華之所以成功並能屹立不搖的原因。

先把自己準備好,就是充實好可以成功的條件,也就是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其次,當機會來時要知把握。有位神父在水患中等待救援,當第一個路人拋下救生圈給他,他拒絕了,說:我的天主會救我。第二次有人駕著一條小舟去救他,他同樣拒絕說:我的天主會救我。第三次有人開了一艘小艇去救他,他仍是說:我的天主會救我。最後這神父被淹死了,到了天上對天主抱怨為何不來救援?天主說:「我三次派人救你,你都不把握啊!」

把握機會是很重要的,入戰場前要有不敗的條件與實力,並把握戰勝敵人的機會;入考場前要先充分讀書準備,所謂以120分的準備精神,或許才能勝任100分的測驗;入情場前應先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認識自己的個性更要了解對方的個性,如此即使不能天長地久,也不至於兩敗俱傷。

因敵變化,出奇制勝

〈兵勢篇〉說:「兵形象水」;《尉繚子》說:「勝兵似水」,水無定形、有避開抵抗、往低處流之特性,有擊碎岩石的力量。中國大河的流水尤其令人心生畏懼,湍流不息的龐大力量令人有壓迫感。水無定形,兵無常勢,人為了達成目的,有時候必須效法水,放棄原來的想法,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懂得變通,懂得順應潮流,才能找到一條生存之道。老子說「上善若水」,懂水性的人最有智慧,柔能克剛、弱能勝強,在現實環境中,身段柔軟比強硬更能存活。

〈兵勢篇〉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作戰的方法,不外乎正與奇兩種,而〈始計篇〉中所稱的詭道,也是屬於用兵之奇招。歷史上韓信與趙軍交戰,出奇招擺下背水陣,完全超乎常理,也笑翻了敵人,但卻使韓信獲得大勝。理由是韓信知手下之兵皆烏合之眾,向心力不足,將部隊置於無退路的水邊,士兵則即使不為上級作戰,也必得為自己作戰,否則也是死路一條。

選舉時的競選活動,號稱「打選戰」,作戰方法非正即奇;正規打法即傳統競選方式,規規矩矩的競選,出類拔萃較難。近年來出奇招已是司空見慣,甚而出奇制勝者多,如高雄市長選舉時,偽造對手緋聞錄音帶事件、演員秦揚助選被打事件、319槍擊事件等等。雖然兵法說「出奇可以制勝」,但若選戰的奇招流於賤招,則將為世人唾棄與不齒,選戰畢竟不同於真正的戰爭,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則與「選賢與能」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

感情上用奇招者也不遑多讓,多年前轟動社會的校園事件──清大學生為挽回女友,在水中下藥,想藉女友住院照顧親近之,但卻使自己進了牢,資優生的大好前程也毀了,如此出奇,則未必能制勝。

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可隨機變化:在麥當勞讓正學注音符號的幼童,用注音點餐,可強化學校所學;以背誦課外讀物代替責罰,可趁機培養閱讀習慣;沿途取車牌、招牌、花草樹木等為教材,如此就地取材,變化教學方法,可無形中提升孩童的學習效果。

迂直互用之道

〈軍爭篇〉說:「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雖是直線,理想作戰線,以能盡量保持直線越短越好,但直線並不一定最快,根據狀況必要時則可採迂迴。

兵法〈始計篇〉的「詭道」中「遠而示之近,近而示之遠」,就是迂直互用的。迂迴作戰,是刻意迂迴繞道(目的使敵人安心、使敵人大意),卻迅速到達目的地,擊潰大意的敵人。迂迴作戰有時也會失敗,必須明智判斷何時可採迂迴。

教育子女、學生時,若開門見山,直指缺失,易使自尊自信受損,若先誇獎再指陳缺失,迂迴教之,當可提升學習興趣與效果。一般生活中,直來直往也常易傷人、自挫,故宜圓宜迂。

情緒管理之重要

〈火攻篇〉說:「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又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強調慎怒的重要,否則易致人亡國滅。

〈九變篇〉說:「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謂指揮作戰的將領,若抱著必死的決心,往往會被誘殺;若存著一定要活著回去的想法,往往會被俘擄;如果很容易動怒,就易被藉故激怒來癱瘓他的戰鬥力,此與「詭道」中所言「怒而撓之」是同樣道理;如果愛惜廉潔名譽,就可以用抹黑方式侮辱他,使他疲於澄清;假如軍隊標榜愛民的話,就可以動員民眾去騷擾他,使他疲於應付。在軍事家的眼裡,所謂人性上的優點,也可能是人之弱點,如勇敢、廉潔、愛民都是優點,但若「太勇敢」、「太廉潔」、「太愛民」反而成了缺點。曾在古寧頭戰役中立下大功的胡璉將軍說:國共對抗時,國軍標榜「愛民」,中共常將難民擺在軍隊前面,以難民衝散國軍,然後中共的正規軍才上來。(《出使越南記》)這就是過於標榜愛民的反效果,反而被敵利用,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器量淺狹的人易喜易怒,個人情緒隨意宣洩,也不易理性處事,常流於感情用事。

總之,情理必執其中,方能沉穩應戰;否則,帶兵作戰連自己的情緒都管理不好,如何能管理好眾人的情緒呢?

結語

〈兵勢篇〉說:「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靈活運用五原色,就能變化出各種美圖,讓人看不完。基本的味覺不過酸甜苦辣鹹五種,卻可以交互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味道來,讓人嘗不盡。作戰的基本原則不過是正規打法與出奇招兩種,但兩者交互變化運用之下,戰法卻可以無窮無盡。因此要能活用兵法,才能發揮兵法的真正價值,所謂「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用兵法前要明瞭情緒管理的重要,孫子「慎怒」、「將有五危」、「明白利害」皆強調情緒的管理,蓋先處理好心情,方能完善處理事情。情緒管理好,不論在任何戰場──情場、商場、官場皆能受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