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大校園,兩旁的椰林以挺拔之姿迎向每個朝聖者;而椰林大道的盡頭,正是知識的殿堂──藏書豐富的總圖書館。

然而這幅雄偉的景象,似乎還可以再添加點什麼。

就像散文名家陳之藩在〈哲學家皇帝〉一文中所說,年輕的學生懂得自力更生了,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皇帝,但陽光下忙碌的身影,總是讓人覺得缺少一些東西──那是,陳之藩輕歎:「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

如果台大要培養的是卓越青年,使他們成為傑出的領導者,那麼在專業知識之外,還可以提供什麼?

在台大「邁向頂尖大學」的計畫中,李嗣涔校長提出了設立「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的構想,希望藉由文學、美學、音樂、戲劇、舞蹈等各類藝術展演與講座,提供台大師生豐富的藝術饗宴,打造藝術人文的新校園。基於這樣的理想與目標,「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乃在本年元月分成立,負責規畫台大全年度整體的藝文活動,希望藉此啟發青年學子的心靈,引導體認多元文化,以增進人文素養,成為兼具專業知識與人文精神的卓越青年。這個構想,相信也會帶動台灣各大學教育新思維,促使大家共同摹塑人文教育的理想藍圖。

人文教育的規畫與實施,除了各相關系所開設課程之外,如何推展課外活動、在日常生活扎根,以達到內化與深入的影響,可說是相當重要的工作。透過校外顧問委員林明德、吳靜吉、許博允、簡靜惠、廖咸浩、華瑋六位專家,以及本校包宗和副校長、馮燕學務長與曾永義、彭鏡禧、柯慶明三位教授的討論建議,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自三月六日起將推出系列活動,配合午間休閒、學校慶典、民俗節日,建立「台大藝文年曆」,在台大校園各定點或不定點展演,以增加學生接觸藝術人文的機會,體驗濃厚的藝文氣息,拓展人生的視野,形塑和諧圓融的人生觀。(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電話:02-33664782)




百年大學頂尖計畫 灌溉校園人文涵養【記者紀慧玲/報導】【2006/03/04 民生報】

剛獲得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每年30億經費掖助的台灣大學,為提升人才素質,創造優質校園學習環境,今年元月成立「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直屬校長室,希望以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藝文活動與講座,帶動校園人文精神學習風氣,讓作為全國菁英人才養成最「高」學府的台大,潛化藝術人文涵養,為台灣下一代人才打好更全面基礎。

「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由台大校長李嗣涔構想,交由台大中文系名譽教授曾永義策畫,去年9月籌備,今年元月正式成立。工作室主任、中文系教授洪淑苓說,整個構想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有關,台大是「百年老店」,未來追求卓越、與全球大學競爭,除了繼續加強教學與研究功課外,最重要是人才特質必須完整,要有更高的全球視野,更好的人文素養,更多的文化體驗與學習,配合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成就下一個世紀卓越人才條件。

洪淑苓指出,與其它大學已有「藝術中心」或「藝文中心」,擁有劇場、展覽空間等硬體設施相較,「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並不直接操作固定展演場地,目前已有的台大視聽小劇場、鹿鳴堂「台大劇場」,仍依既有方式運作。工作室做的從整個台大校園空間思考,同時主動規畫台大學生需要的藝文活動與講座。

以第一季活動為例,配合台大「杜鵑花節」,工作室策畫「鹿鳴小集」、「行雲流水」、「舞蹈嘉年華」三項主軸活動。「鹿鳴小集」利用鹿鳴堂劇場外悠閒空間,同時善用午休12:20~13:20時間,邀請團隊示範教學演出,打頭陣是台灣戲專國劇團,除了示範,還有《拾玉鐲》、《弼馬溫》等精彩折子演出。「行雲流水」也是午休藝文小品,每周五天,固定於鹿鳴堂外推出,由校內社團、街頭藝人擔綱。「舞蹈嘉年華」由台北民族舞團策畫,敦煌舞到芭蕾舞、佛朗明哥到阿美族戰舞,豐富多樣,一口氣讓台大不「舞」都不行。

展演之外,工作室也配合靜態講座、延伸閱讀,比如「舞蹈嘉年華」另安排舞蹈電影欣賞與講座。

五月份「文化新視野」講座,邀請余光中、劉岠渭、賴聲川,這些深富魅力的藝文頂尖領袖,預料將在校園內掀起一陣旋風。

「台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由台大副校長包宗和擔任召集人,曾永義副召集人,顧問群有校內彭鏡禧、柯慶明、馮燕,校外簡靜惠、吳靜吉、許博允、華瑋、廖咸浩、林明德等。

洪淑苓指出,上半年另一計畫是配合畢業季舉行霹靂嘉年華,讓既本土傳統又前衛創新的霹靂布袋戲各式連結活動,包括踩街、同人扮演、演出,一起鬧熱台大校園。




大學校園 營造藝文重心【記者李坤建/新竹報導】【2006/03/04 民生報】

清華、交通大學固然以理工重鎮聞名遐邇,兩校的藝術中心在推廣人文藝術方面的貢獻,也不遑多讓。

清華大學藝文中心中心主任黃朝熙說,該校1983年成立人文社會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藝術方面的課程一直未被納入主要課程規畫之中。4年後,通識教育中心開設了五門藝術類課程,推動清大「美育實驗課程計畫」。翌年,開始著手籌劃藝術展覽活動中心,原名為清華藝廊,最後定名藝術中心。

清大藝術中心1991年起在每學期進行長達兩個月以上的文藝季活動。15年來舉辦過的活動,從邀請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到涵蓋傳統木偶戲、傀儡戲、皮影戲、乃至古典音樂,以及電影季、現代舞、搖滾樂,或實驗劇場等的表演都有,也贊助學生的藝術展、國內巡迴音樂性演出,在校園裡營造藝術氛圍。

為了讓藝術走出校園與新竹社區生活結合,清大藝術中心1995年起,每學年的秋季在成功湖畔舉辦「清大文化公園」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音樂表演、布袋戲、現代舞蹈、藝品展示,還有懷舊的露天「蚊子電影院」,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欣賞。

1997年底籌設清華劇場的計畫告停之後,藝術中心將重點擺在靜態藝術展覽,也更積極舉辦表演藝術,甚至延攬各類型的藝術家進駐校園,讓藝術中心成為校園和社區文化藝術生活的中心。

交通大學藝文中心方面,則成立於民國77年,原名為「應用藝術中心」,後易名為「藝術與傳播中心」,民國89年才成為藝文中心。主要功能為提供交大師生及新竹地區居民一處欣賞藝術展演的場所,並支援人文社會學院教學研究與實踐理論之間一塊實習的園地。

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原為新竹市文化中心主任,有豐沛人脈及經驗。在她規畫下,交大藝文中心每學期固定主辦「交大藝術季」,活動包含音樂、戲劇、舞蹈等表演活動,為期三個月。

洪惠冠說,交大從一所理工學校,成功轉型為理工藝文兼具的綜合大學,而藝文中心和人文社會學院的設立,讓陽剛的校園,注入鮮活的藝文氣息與柔性的人文思維。

交大藝文空間民國87年規畫完成啟用,位於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地下一樓,是個極具設計感的現代展演空間。該中心每個月均邀請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提供作品展出,並舉辦相關講座、研習,以提昇該校師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目前,交大藝文空間收藏有七十件以上由藝術家及校友捐贈的作品,並持續推動駐校藝術家計畫,讓師生有機會與藝術大師近距離接觸。





為兒女學費 月薪兩萬 老爸擠破頭【2006/03/03 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學務長(台中市)

我最怕接到家長的電話,尤其是開學階段,許多都為了延緩繳交子女學費來請求協助。最近,有更多的家長與學生因為繳不出學費詢問如何繼續求學,辛酸的故事在艱困的家庭中,也在高等教育的學府裡。

昨天清晨,收到學生的電子信,她希望在校內爭取更多的工讀機會。這位同學半夜寫信求助,想必滿腹辛酸,恐怕是徹夜難眠後的求助。

在時代潮流中,大學流行「大」,要蓋大樓、聘請大師、做大計畫。至於學生與家長沒錢,不論怎樣反映,學校行政人員還是很無助,真不知道在哪裡可以再擠出一點錢來幫忙。

無數家長為了孩子讀大學更是格外辛苦。五、六十歲重返就業市場爭取低薪工作的,許多都是為了子女的大學學費。我有時坐計程車,司機溫文儒雅,稍加探詢,都有光榮的昔日,如今為了貼補子女的教育費,還是得開車賺小錢。我去夜市走走,做小生意的相貌堂堂,談吐不凡,一問之下,也是為了孩子要讀大學。

可是他們的孩子在大學接受到怎樣的教育品質?台灣各大學的教育資源遠不及國外,用在照顧學生的更是零頭,教學與研究的重要性一定超過對學生的生活照顧。為了SCI、SSCI、EI等讓老師「唉唉叫」的措施,又為了不斷有的評鑑,大學必須把大量的經費用在提升研究的事項。儀器設備、圖書電腦、實驗大樓等看得到的,各校董事會與校長努力加碼,至於老師上課的品質、學生住宿的狀況、學生快不快樂、有沒有錢繳交學費等,都無法清楚量化,學校行政主管也很聰明地把這些「小事」放在不重要的位置。

各大學用在照顧學生的預算有限,教育部長大方開出「照顧經濟弱勢學生」的支票,因此有了「共同助學方案」,但經費都由各校自籌。許多大學都要付出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額外經費直接補貼學生,但是龐大的款項從何而來?許多學校用的都是原本的獎助學金或工讀金額,如此排擠了各項獎助與工讀措施。「教育部請客、大學買單」的殘酷現實,為教育改革增加了新的荒謬。

學生獲得金額補貼就快樂了嗎?當然不是!今天的大學有多少不快樂的學生?論心理狀況,中重度以上的憂鬱症學生比率動輒超過百分之十;論學習狀況,兩科以上不及格的比率也至少百分之五;論經濟狀況,申請就學貸款的超過百分之二十;論就業狀況,慘不忍睹。他們痛苦,他們的家長更痛苦,學務工作者往往代表學校,直接面對這些痛苦。

在中國大陸,因為十年文化大革命太多的悲劇而有各種傷痕文學。在台灣,因為十年的教育改革,也產生了各種小悲劇,卻少有人記錄這樣的傷痕。「十年教改」究竟改出了什麼?如今的現實是:使無數不該成立的學校成立了,使沒有教學熱誠的人做大學老師,使沒有能力讀大學的人在校園裡蹉跎光陰,甚至使應該輕鬆享受退休時光的長輩去爭取一個月兩萬一千的工作。至於教育部長,只會大方地要求學校必須津貼學生,還有忙著說:「我沒有和余光中吵架。」然後推廣比火星文還複雜的所謂本土文學。

對於高等教育,我沒有答案,我也沒力氣找到答案,因為我每天都忙著面對這些傷痕!我只希望教育部不要繼續在傷痕上撒鹽,更不要把自己的快樂與施政績效建立在大學師生與家長的痛苦與無助之上。





政府飆房價 月薪兩萬 屋奴籲天錄【2006/03/03 聯合報】林淑玲/文字工作者(北縣淡水)

新光人壽以超過六十三億元的天價,標到台北市前聯勤信義俱樂部二塊國有地,市場隨即喊出,台北市房價要突破百萬元一坪大關的說法。在業者炒作下,這是否會重演一九八五年政府標售南京東路華航國有土地,帶動房地產飆漲的噩夢,還有待觀察;但政府近一年多來頻頻標售國有地,帶動房價與受薪階級收入不成比例的上漲,造就更多「屋奴」,已是不爭的事實。

這幾年來,除極少數特例,上班族薪水普遍文風不動,新鮮人起薪反有下滑走勢,但台北市中心房價,已喊到連郊區也要卅多萬元一坪,基層上班族,一年不吃不喝還不到一坪,精華區更從五十、六十、七十萬元往上喊,還看不到頂。要進駐市中心,千萬已是基本行情,媒體動不動就報導富豪、藝人上億購屋的「神話」,一般小市民除了望之興嘆,其餘什麼也沒辦法做。

房地產價格的帶動效應,既深且廣,政府標售公有地推波助瀾的這一波漲風,不但讓新屋價格上漲,也墊高了中古屋、租金行情,以及物價。儘管銀行現在的利率水準遠較八十、九十年代低,但這往往也造成購屋人忽略自身負擔能力,盲目擴張信用;最後不論是被房貸拖垮,還是薪水繳了房貸就所剩無幾,都是社會悲劇的起源。

一個月入二萬八千元的社會新鮮人,如果必須在台北市租房子,光是租金、水電等開銷就要去掉近一萬元,再加上三餐、交通、置裝等費用,幾乎是右手進左手出。從去年底以來,卡奴問題蔓延全台,這其中固然有消費過度,無力償還的個人因素,政府卻不能不正視,房價過高,物價失控,正是卡奴事件的元凶之一。月前慘絕人寰的全家燒炭自殺事件,便是被房貸「拖死」的典型。

去年到現在,政府為了賣地籌錢,國有土地一塊塊的標,政府一路標,業者一路炒,從政府手中拿下公有銀行股份的財團家族,換到了標公有土地,還是最大的贏家。奈何,政府滿朝高官,大多身家豐厚,沒辦法體會「賺吃人」的心聲,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循環還在持續中。

一九八五年那波房價飆漲,社運團體曾發起台灣史上第一樁「無殼蝸牛」活動,夜宿忠孝東路。廿年物換星移,無殼蝸牛被一堆屋奴、卡奴所取代。財團早已把台灣給購併了,屋奴、卡奴也是「財團之奴」。



社評【2006/03/03 民生報】再苦也不應苦到孩子

就在教育部長悍然表示仍將不承認大陸學歷,仍擬推動減教文言文以去中國化之際,媒體卻報導:以口號愛台灣的執政者,對教育的投資,不及南韓十分之一,更將被上海趕上。

據教育部統計,二○○四年台灣每名小學生之教育經費為二千零八十九美元,合台幣約七萬元。香港則是三千八百美元、南韓三千七百美元、新加坡二千四百美元。而台灣學生的上述經費,又約九成三是人事費,再扣除徵收土地、蓋校舍的錢以後,真正能用在小孩子身上的,不足百分之四,約八十美元,不到南韓小學生的十分之一。而由於地方政府會把建體育館、辦運動會之各項稅目與經費灌入教育經費預算中,因此實際用到兒童教育上的錢更少。

其實中小學教育之艱困,歷來報導甚多,不是現在才被媒體關注。各地方政府對此,亦有一肚子苦水。因地方財政困難,於此實一籌莫展。影響的,也不僅是學生,例如教師想退休,可是政府沒錢,就不准倦勤的教師們退,以致有的人跑去縣府下跪,拜託准予退職;有的人只好耗在學校裡等排序,吃虧的,當然仍是學生。教學環境也無法改善,教室、廁所、教材、教具皆難以更新,有些學校的維護費連粉刷牆壁都不夠,遑論修繕。

從大方向來說,目前執政黨所注意的,只是選舉,不是治國;選舉又不是談政績政見,又炒弄意識形態,因此對於此等教育實質問題,皆漫然視之,迄今毫無改善之辦法;就連想面對問題、認真處理的態度也做不出來。從教育部本身的政策面看,則該部老是把經費砸在台清交等幾所名校上,又是追求卓越,又是五年五百億,又是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夢想著能建個教育的一○一大樓,而對中小學嗷嗷待哺之境況怠予關懷。這不是只顧著錦上添花,而忘了雪中送炭,只想放火,而憚於埋水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