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真的是一場巧合。我是坐在四海遊龍鍋貼店裡,看著楊儒門接受媒體的訪問,同時咀嚼著鍋貼和他令人動容的革命動機。擦嘴抹手出門沒多久,就看見一個穿戴著切.格瓦拉頭像T恤的小妹妹飄然而過。霎時,我在心中突然狂笑不止。

我是搞傳播的,我當然知道這個社會這個時候需要英雄。薪水沒漲、什麼都漲。人心浮動,整個社會像個大蒸籠,百姓像是待在裡頭的小籠包,滿肚子氣沒地方發。好不容易有人揭竿起義,媒體當然樂得打造英雄。


只是,我的良知和直覺告訴我,只要媒體開始喊出楊儒門是台灣的「切.格瓦拉」,那楊儒門當初的本心就會逐漸被遺忘。在下一個英雄出現之前,楊儒門將會變成一個不斷被消費的符號。

不要覺得我殘酷。看切.格瓦拉的例子就可以明白。

切.格瓦拉有紅色羅賓漢之稱。身為醫生之子,但他卻選擇和古巴卡斯楚一同革命,最後被老美在波利維亞搞掉。身為英雄,就注定被消費。還好切.格瓦拉死得早,沒有碰上「不許英雄見白頭」的慘況,但正因為死得早,人又長得帥,切.格瓦拉的貌樣和故事甚至被早已腸枯思竭的時尚界和劇場拿去當設計題材。

龐大的金錢利益惹得切.格瓦拉的遺屬不得不出面主張,這被眾人以為是自由主義公共財的「切.格瓦拉頭像」是有肖像權的,要用可以,按次計費。這樣的發展,才讓人鼻酸。

同樣的,你還記得十多年前帶著大批年輕人躺在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的無殼蝸牛李幸長嗎?因為買不起房子,國小老師李幸長開始他一連串的溫和抗議行動,最後在媒體推波助瀾下,李幸長被塑造成無產階級英雄。當年的圖騰和口號「無殼蝸牛」,如今成為形容無能力置屋者的同義詞。

如今李幸長人去哪呢?

運動過後,李幸長負債累累。為了還債,李幸長開始經營名為「四海遊龍」的鍋貼店。如今李幸長的財力已經可以買下忠孝東路上的豪宅,更跨海到上海開起連鎖分店。但在台灣,買不起房子的人還是比比皆是,李幸長則已不再是無殼蝸牛。

我沒有酸葡萄的心情,也不再是憤世嫉俗的青年人。對於看到這篇文章,對我冷調地陳述:「楊儒門怕是下一個被消費的切.格瓦拉」而憤怒的人,我只是想說,「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