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權最近連續出了兩份重要的文件,頗受矚目,一是「十一五規畫」、一是「民主白皮書」。前者是偏重大陸的經濟與社會未來發展的藍圖和願景;後者則是對中國大陸現行的政治體制從「民主」的角度所提出的解釋和說明。當然「規畫」和「白皮書」二種公文書的性質、作用原本不同,是以解讀的角度也不能同一。就「白皮書」而言,是為了解釋現行的政策而作,但政策之所以要解釋就是因為外界有質疑,特別在對中共的政治改革部分,外界的質疑並不是只想知道中共對過去的解釋,恐怕更是針對未來的期待。從此一角度比較中共最近所出的兩份文件,我們可以發現:

其一從心態來看:「規畫」的製作心態比較自信,而「白皮書」的製作心態比較保守,在「規畫」中我們看到中共指出許多發展中的困難、偏差和瓶頸,也因為深入理解了問題,所以才能提出新的口號、新的方向,讓外界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轉折充滿理性的期待;然而「白皮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是對「堅持黨的領導」的一種制式化的解釋,中共「堅持黨的領導」可能具有階段性的必要,但是長期而言,確實存在某些重大而且是無法克服的困難,「白皮書」在這一部分,顯然並沒有把當今大陸學界所作的前瞻性的討論納入其中。


其二從依循的路徑而言:「規畫」的製作途徑是從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普世價值的追求,反而凸顯了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在「規畫」中,中共強調了科學發展觀、創新模式、提高質量等都是一般已發達國家發展的必由途徑,而在「規畫」中依循此一途徑,其目的則是在實現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協調城鄉、縮小貧富、扶持農民、擴大保障等一系列社會主義的價值。而「白皮書」的解釋途徑,則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價值,去聯繫民主的普世價值,但是我們讀到的解釋多為制度的浮面介紹,完全欠缺理論層次的對話,因而完全凸顯不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學理內容,失去對話的機會,殊為可惜。

從社會主義民主的政治原理來看,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在於它想建構的是:第一是最大數量上的參與:在追求全體參與的處理過程中,甚至將政治參與視為人民義務,以阻卻少數選民決定全體的命運的可能,而且在人的選舉、法的通過、事的決定,都要求過半才具有合法性;第二是全面性的代表:社會主義在代表者的選拔上,十分重視充分地、整體地代表性,此種思考如果真正落實,可以說比一般象徵意義的保障名額更具有意義,也更能發揮傾聽全民聲音的作用;第三是積極性民權:社會主義民主在理論上很強調人民隨時罷免不適任者,此一理論在實踐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作為補救一般民主政治中,人民只有在選舉時才作主的缺陷,確是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向之一,同時目前政治學界認真推動審議式民主以補救代議式民主的不足,也和社會主義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十分類似;第四是指導性的民主發展:孫中山是在民主的實踐上,第一位提出程序路徑來實現民主的政治家,中共的「黨的領導」下實踐民主的制度安排,就應該將之與中山先生的民主路徑圖加以接合,以便使人們真正看到大陸民主自我充實的可能性;第五是階級性民主:現在共產黨也已經不強調。

總之,「白皮書」應該對社會主義的民主理論有所著墨。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討論,帶動東、西民主的理性對話。除此之外,更必要將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論述適當地加入,以彰顯社會主義民主的不同內涵,果如此,不論是否贊成社會主義民主的命題,兩岸的政治學者都有對話的空間。 (作者為大學教授)(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