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9089
有感於新近報導的「鄭和環球航行」地圖
2005年是二次大戰結束60週年,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發表100週年,這些劃時代的大事受到舉世的重視和紀念。對於中國,2005年是重要歷史記憶的「鄭和年」,中國人為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轟轟烈烈地慶祝了一整年,並且延續到2006年。
- Mar 13 Mon 2006 17:41
「鄭和熱」還沒有退燒【文/陳信雄(作者為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月刊 2006/03/16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8期】
- Mar 13 Mon 2006 17:38
人與石油的愛恨情仇【文/馬凱(作者為經濟日報總主筆)】歷史月刊 2006/03/08【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8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9021
國際原油價格一年之內上升了六成,擔負著法定盈餘任務的中國石油公司連連大吐苦水,終於促使行政院倉促通過汽柴油再度漲價一元的決定;不顧此舉將迅速同步推升台塑石化漲價,以及天然氣、電費與一切跟能源有關的商品及服務業紛紛跟進;更不顧行政院以漲價的手段幫助中油度過難關,卻使生產成本遠低於中油的台塑石化因而坐享暴利;尤其未慮及正在中油漲價的前一天,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滑,而且根據彭博專欄作家林恩的判斷,價格還會持續下滑到每桶50至60美元之間,因為過去五年油價狂漲三倍的因素已然消失。
過去五年,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20美元以上,一飛沖天地躍升到接近70美元,對全球經濟而言,的確是一個極大的震撼。因而許多憂心忡忡的悲觀人士乃大膽預言,不出幾年,油價將漲破每桶100美元大關。
- Mar 13 Mon 2006 17:07
歷史老師不可以這麼想【文/張元(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歷史月刊 2006/02/28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022
去年(民國94年)12月4日,翻閱《自由時報》自由廣場,見到有一篇中學歷史老師的意見,讀了之後有話要說。先將該意見抄錄於下:
對大多數受「中國歷史教育」、寧靜的走過所謂經濟奇蹟的台灣人民而言,國民黨的形象沒那麼壞;而國民黨跟中共的握手和好,在媒體對大陸經濟成就過度渲染之下,也讓人民少了很多戒心。所以,儘管選前獨派大老一再呼籲別輸掉台灣,民進黨還是輸了選舉。
- Mar 13 Mon 2006 17:04
學習西方:魏源與吉田松陰的比較【文/遲雲飛‧袁方蓮】歷史月刊 2006/02/26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033
十九世紀中葉是東亞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西方列強攜帶洋槍大砲來到東方最後兩個獨立的、古老的大國──中國與日本。兩國同樣被迫打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同樣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而兩位思想家也分別在自己的國度裡應運而生,他們就是魏源和吉田松陰。為解決自己國家面臨的問題,他們都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本文謹將這兩位思想家作一個初步的比較,希望對人們了解中日兩國近代歷史的走向能夠有所幫助。
相同的時代背景:國勢衰落,外患內憂
- Mar 13 Mon 2006 17:02
由「光復初期」的美術現象環視二‧二八風景【文/梅丁衍(作者為國立彰化師大美術系教授)】歷史月刊 2006/02/26【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021
「台灣美術史」成為一門顯學是近十年的事情。一般學者將台灣美術的啟蒙溯源自日據時期;或將開展期設定在第一波留日學潮(1915年起),或定位在「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台展)(1927年起)的創立。無論如何,這些「啟蒙」都發生在殖民體制內,是依附在一種有形與無形且由上而下灌頂式的美術教育機制下,它始終縈繞著濃厚的日本殖民者觀點。然而,當日本戰敗結束統治、台灣美術生態面臨文化殖民制度終結之際,卻又遭遇另一波來自中國全面性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
本文採用「光復初期」而不採用「戰後」字眼,是基於當年普遍的講法,同時,就殖民體制瓦解而言,「戰後」一詞略顯單薄空洞。「光復初期」通常指1945年到1948年之間,它不但暗示著某種「新」與「舊」的交接處境,也提示著某種時序的起承,所以,「光復初期」一詞是帶有「過渡性質」的含意。不幸的是,這一段「過渡期」長年被政府與社會視為禁忌,致使這段歷史真相始終撲朔迷離,而這個禁忌最大的謎底就是「二‧二八事件」。
- Mar 13 Mon 2006 17:00
易水送別的白衣冠不是喪服【文/王書輝(作者為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歷史月刊 2006/02/23【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062
荊軻刺秦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為報田光以死相薦的知遇之恩,更為解燕國敗亡與天下蒼生之困厄,荊軻以一人之力持尺八匕首步入咸陽宮刺殺秦王嬴政,最終卻落個功隳身戮的結局。其急公好義、重義輕身的俠士情懷,以及反抗強權、壯烈犧牲的浩然正氣,曾使古今多少讀者慨歎不已!而易水送別的場景,展現了勇敢無畏的英雄豪氣,更是震撼人心,讓人為之動容,也使全篇故事如易水一般長流不息,光照千古。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易水送別一節,其原文是:
- Mar 13 Mon 2006 16:58
從日本宗教文化角度看靖國神社問題【文/劉江永(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歷史月刊 2006/02/23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028
日本於明治維新後的第二年──1869年建立了東京招魂社。1874年日本首次出兵台灣,1879年霸占琉球。同年,在明治天皇倡議下,東京招魂社改稱靖國神社。從此,靖國神社中祭祀的主要是日本對外戰爭中的陣亡者,成為日本軍部動員侵略戰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當時,日本的神道被升格為凌駕一切其他宗教之上的所謂國家神道。靖國神社作為「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所特有的宗教設施,其宗旨是將「為國捐軀之人」集體供奉為「靖國之神」和「英靈」,永久祭祀,「萬代顯彰」。
靖國神社與所謂「日本文化特殊」論
- Mar 13 Mon 2006 16:56
今古食香肉大觀 【文/朱振藩】歷史月刊 2006/02/20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17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7963
在十二生肖中,狗排第九,其前為雞,其後為豬。而雞與豬,常在成語裡頭和狗並用,像雞鳴狗盜、雞飛狗跳、雞犬不寧、豬狗不如等即是。不過,雞、豬二者,現仍是人們(註:不含特定族群,如回教徒)主要的肉食,而介於二者之間的狗,也曾是中國人重要的肉食來源,而且由來已久,只是經過一些演變,就食人口大不如前。
關於狗,《禮記》稱犬;《古今注》稱黃耳;《搜神記》稱烏龍、槃弧;《本草綱目》稱地羊;此外,牠尚有香肉、瞪眼食、無角羊、三六等別名。一般而言,古代將大者稱犬,小者稱狗;現則將之歸為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動物。目前全世界的狗,約有三、四百個品種,如按其用途,可區分為獵犬、警犬、牧羊犬、玩賞犬、挽曳犬及皮肉用犬等。據考證,狗是由狼演變而來,不但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同時充作家畜也有上萬年的歷史,現已廣泛分布世界各地。唯中國自古即有菜狗的飼養。
- Mar 12 Sun 2006 13:18
管制二氧化碳總量、對生產課碳稅都不當 經濟日報社論 【2006/03/12 經濟日報】
行政院蘇院長和蔡副院長把協助重大投資案順利進行當成很重要的施政目標;但目前籌設中的大煉鋼廠及大煉油廠,卻都可能面臨環保署的不同意見,以及所在地雲林縣政府課徵煉鋼及煉油特別稅的阻礙。這種爭議要由更大的格局來看,才能找出真正對當地、對全國以及對全世界較好或較合理的結論。
我們要不要有煉鋼及煉油廠這個問題,要先由全球競爭來看。在眾多開發中國家低工資的競爭下,我們已無法保有多少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因而當然應努力發展知識密集產業及服務業和其他內需型產業。但重化工業不僅因為少用低技術勞工而仍可在高所得國家中經營,同時也常是許多其他高科技的重要原料來源,而能使產業因群聚相互支援而更有競爭力;因此若沒有較大的不良副作用,我們仍應歡迎重化工業在國內投資。
然而重化工業常有環保的顧慮,目前政府也極重視環保,因此我們必須確保重化工業不會對我國及全球環境造成比其他產業大很多的汙染,才值得考慮讓它們在國內繼續投資。首先必須將環保問題分成影響我國環境及影響全球環境兩個層面來看。破壞我國環境的生產,不管是否破壞全球環境,都應該儘量少做。例如汙水。毒氣、重金屬、噪音等汙染,都應嚴格管制。對我國環境影響不大,卻破壞全球環境的生產,基於國際責任也不可以輕忽;但其中又可細分成兩類:有些汙染行為會因我們少做,而使全球的汙染減少,我們就一定要少做,少開汽車就是一個我們應有的努力。另外有些生產若我們不做就會有別人做,若別人的效率比我們差,將造成全球更大的汙染,則我們放棄這種生產不僅對我國經濟不利,對全球環境也不利,這類的生產我們當然應該繼續投資。
- Mar 12 Sun 2006 12:43
知識分子﹕因為我相信手裏的筆 2006.3.12香港明報 楊照
【明報專訊】編按﹕「應該用自己的筆,改變這個社會,提醒少掉一些什麼不好的」,懷這份信念,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楊照繼《十年後的台灣》後,撰寫《面對未來最重要的50個觀念》,再次面向未來,提出思辯之觀點,觀照滿目問題的社會,楊照本「樂觀的悲觀」的心情,相信秉持觀念,可以改變社會,他在該書序言,便縷述對觀念引發改變的信念,本版特別選刊,以饗讀者。
那年,H住在淡水,曲曲折折巷子走到底,陰陰晦晦的窄梯一直爬上去,頂樓的小屋。H三天兩頭鬧胃痛,痛了就抽菸,抽菸都還緩和不了,就下樓到街上打電話給我。
我不見得會剛好在家接到電話。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都錯過他的電話,不過沒關係,媽媽告訴我H打過電話來,我就蹺一天課,在巷口藥局買日本進口的「胃仙優」,然後搭淡水線火車,晃啊晃地去找他。
- Mar 12 Sun 2006 12:37
閑讀古人書判/ 馬斗全2006-3-12 香港大公報
前曾有青年朋友來信嘆訴竟無書可讀,我回信勸他選讀一些古人之書。如今許多書,不惟讀之無味,甚至讀後無益。而古人書,讀一冊即有一冊之收穫,讀一篇也有一篇之功用。我說的讀古人書,指古代名著和詩文名篇。不知他可曾接受我的勸告,我後來還以同樣的話勸過其他朋友。近日翻讀宋人所輯《名公書判清明集》,更證實了我的看法。一冊古代的訴訟判詞和官府公文,相當於如今的法津文書,不過作為閑書來讀,卻也讀之有味。
該書輯者係福建人,所以判詞作者以閩人居多。真西山在長沙和別處任上的施政告示,以「四事」與同僚同勉,這四事是「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事以勤」。他對四事有具體解述,如第一事,「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萬分廉潔,止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不廉之吏,如蒙不潔,雖有他美,莫能自贖,故此為四事之首。」談到撫民以仁,說:「己欲安居,則不當擾民之居也。欲豐財,則不當朘民之財也。……故願同僚各以哀矜惻怛為心,而以殘忍掊克為戒,則此邦之人豈有瘳乎?」真乃仁者之言也。對於這四條,他說:「某雖不敏,請以身先,毫髮稍渝,望加規警。」公開表明自己要帶頭執行,若有絲毫違犯,即請同僚檢舉批評。這正是前賢的可敬之處。有關史料也證實,真氏確為愛民之清官,「立朝有直聲」。重到泉州任上時,「迎者塞路,深村百歲老人亦扶杖而出。」
古來鄉村以「狗不夜吠、民不見吏」為幸,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吏卒來擾。平江知府浙西提刑胡石壁,也是一位愛民之官,「惡吏卒騷擾百姓,如惡仇讎」,因兩尉下鄉擾民而有《責罰巡尉下鄉》:「巡、尉下鄉,一行吏卒動是三五十人,逐日食用何所從來,不過取之於百姓而已。所過之處,雞犬皆空,無異盜賊,況有出於盜賊之外者乎!當此農務正急之時,尤非巡、尉下鄉之日。」雖有人為之求情,仍罰兩尉停職兩月以自省。又其《任滿巧作名色破用官錢》,斥下屬官員離任時巧立名目攫拿財物,且摘其中兩段。責之曰:「公然白晝拿攫,如取如攜,視官吏略不慚,視法令略不懼。居師帥之位,而乃為盜賊之行,曾無羞惡之心,此孟子所謂非人者矣!」有人辯解說,那是其行李,胡氏反問道:「此行李也,其赴官之所將歟?則吾聞趙清獻之鎮益州也,一琴、一鶴、一蒼頭而已。其在官之所得歟?則吾聞元德秀之罷魯山也,笥餘一縑,駕柴車以去而已。然此行李果何自而有哉?」不用問,那多「行李」不是赴官時所帶,而是在官所得。
- Mar 12 Sun 2006 10:07
七萬學童沒學費 你關心嗎? 中國時報2006.3.12地方新聞中心/連線報導
淡淡的三月天,和煦的陽光灑遍國中小校園的每個角落,學童正無憂無慮、活蹦亂跳的接受義務教育的洗禮,但在校園之外,卻有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繳不出學費而愁眉深鎖,甚至暗夜偷偷哭泣!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各學校針對學生無力繳交學費(包括書籍費、代收代辦費等)所作的統計數據也陸續出爐,根據本報估算,全國逾兩百萬的國中小學生中,約有三%的學生,因單親家庭、雙親工作狀況改變或身心障礙等因素,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頓,無力繳納學費。
人數成長 城鄉一樣有困難
- Mar 12 Sun 2006 10:04
沒有林業的台灣 潘富俊 2006.03.12 中國時報
植物節是林業界的大節日,國內各保育單位,特別是林務局每年照例都會舉辦植樹活動,台灣的林業活動表面上看來還是很蓬勃的。然而果真如此嗎?台灣林業經營的內容究竟如何?林務局毫無疑問是執行台灣林業經營最重要的機關,台灣林業經營的指標,完全可以由林務局的工作成效,得以一葉知秋。
近二十年來林務局的主要工作重點有二:一是高海拔的森林遊樂;二是低海拔地區的平地造林及全民造林。森林遊樂的業務主要是服務遊客,滿足遊客居住及飲食需求。與林業有關的業務只有在林道兩旁或住宿區附近栽植杜鵑、菊花等有色彩的植物。低海拔的全民造林則轉包給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負責。林務局只是負責監督及分配經費,沒有任何林業技術的參與。
那真正的林業經營工作呢?林務局現在的造林工作從採種、育苗、栽植到森林撫育,都採用外包作業的方式,委託廠商辦理,林業人員無需直接介入。育苗、栽植委由專業包商辦理也就罷了,連品質要求極高的選種、採種工作,都直接交由廠商辦理,則絕對違反育林、育種原理。
- Mar 12 Sun 2006 10:01
中國大悶鍋 怕鐵桿觀眾砸鍋 徐尚禮 2006.03.12 中國時報
本月初,新華社介紹了「全民大悶鍋」,說是號稱台灣娛樂界的「大聲牛」。央視四套也請台灣專家就這節目探討台灣政治、社會現象。「全民大悶鍋」裡的國家領導人、影視明星、股市老師個個胡言亂語,大陸主流官方媒體今天才報導已經慢了CNN好久。令人好奇的是,那天大陸電視台會不會依樣畫葫蘆,也搞出這頭「大聲牛」。
其實,就像「斷背山」、「藝妓回憶錄」一樣,雖然廣受好評,但在大陸過於敏感的題材,尤其是帶有政治性的,仍不准拍、不准播,至於欣不欣賞隨人好惡。
「全民大悶鍋」裡邰智源模仿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雖然有損本尊形象,但張銘清就有雅量欣賞。日前飯局,張銘清透露一個小祕密,「我見過你說的那個張銘清,二月十四日在北京,那天是情人節」。
- Mar 11 Sat 2006 21:46
親愛的,你還在嗎?【沈珮君】【2006/03/11 聯合報】
親愛的,當一家四口自盡,我們在電視、在報紙,集體學習如何燒炭自殺,我想念你。親愛的,當一個十歲女童在家被姦殺,媒體用示意圖讓大家看她如何下體赤裸,歹徒如何壓覆在她身上,你聽到我在呼喊你的名嗎?……
親愛的你,我怎樣能讓自己每個骨節之間有寬廣的空隙,充滿柔嫩的膠原蛋白,能像貓一樣,可以縱身有各種姿態?
我的生活一團糟,每天身心俱疲躺在床上,眼睛閉著,心卻醒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夢到和同事開會。雖然偶爾也有好夢,夢到自己準備去旅行,要去參加行前說明會,卻怎麼也到不了那個地方,總算到了,前面卻橫阻著一道牆,連階梯都沒有,但我知道你在裡面,你在演講,你在跟眾人敘述我們的旅程,我努力翻牆去參加你的旅行說明會,好不容易爬上牆頭,牆裡還有一道牆,我一驚,夢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