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的問題,因新任台北市長郝龍斌列為政見而又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我個人以為這問題在教改十年後再被提出來討論,是有意義的。

回想台灣當年主張推行「一綱多本」的理由,大致可以歸納兩點:一是從政治面出發,主張「一綱多本」才能擺脫過去教育(課程)淪為國家意識形態工具的束縛,這從世界潮流與民主國家的發展可以獲得證明;二是從教育面,提出「一綱多本」符合知識發展特性,同時可以照顧地方差異與不同的學生需求。

可是經過這幾年的實踐經驗,平心檢視這項政策可以發現,就政治面而言,「一綱多本」某種程度確實抑制了國家意識型態與其他文化霸權,在「課程」上造成專斷的可能性。但就教育層面來說,雖然在後現代思潮影響下,知識的詮釋不再定於一尊幾乎成為共識;然而,當年希望透過這項政策提供不同縣市學生基於地方特性與學生需求來選擇教科書的美意,幾乎完全落空。在市場邏輯的考量下,沒有一家出版社會為了單一或少數具有相似地理與文化條件的縣市(例如花蓮縣、台東縣)出版專屬的教科書,頂多只能在某些與升學有關的學科上分深淺兩種版本,勉強符應了不同學生之需求。

而「一綱多本」的實施卻引衍生了當初沒有被正視的問題:考生以及家長在因應基測考試準備上,要讀很多版本才能應付基測考試的焦慮以及轉學生課程如何銜接的問題。今天輿論對於「一綱多本」的質疑,以及希望恢復「一綱一本」大概都是基於這樣的理由,特別是後者。

可是,郝市長以及陸續一些縣市首長覆議的「一綱一本」主張,並無法解決前述學生與家長的焦慮。除非這些縣市完全脫離基本學力測驗,自創一套考試機制,或回復過去國立編譯館時代,全國只有一個版本別無分號。否則,只要學生仍舊必須參加基本學力測驗,那麼終究還是要面對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縣市選擇的那「一本」足以應付基測考試的「一綱」嗎?

準此來看,我們今天所遭遇的問題,不在「一本」或「多本」,而是基測所依據的究竟是「本」還是「綱」?以及目前出版的「本」都符合「一綱」了嗎?解鈴仍需繫鈴人,教育部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這幾年每到基測考試,教育部總是不厭其煩的強調,基測完全依據「一綱」也就是「能力指標」命題,因此無論學生讀那一版本都可應付考試,權益不受影響。事實上,這幾年的基測試題也大致符合這樣的要求,可是仍舊有考生、老師與家長不放心,這或許與基測中心一直不願意公布其試題,係依據那些「能力指標」而命題的分析有關,從而始終留給大眾一些猜測的空間。因此,基測中心公開與正式的說明有其必要。

二、當前使用中的教科書真的都能還蓋「能力指標」嗎?還是每一版本都有不足,所以學生只好讀遍所有版本才能放心應付考試。這就涉及教科書審查的把關是否嚴謹的問題,這部分教育部有責任提出一套機制與數據,證明凡是通過國立編譯館審查的教科書,都涵蓋所有的能力指標。

至於轉學生課程銜接的問題,在這幾年教育部陸續微調能力指標,並對能力指標的階段畫分進行某種程度的規範後,這問題已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雖然仍有版本上的差異,但非普遍的轉學生問題。

教改十年後再來思考「一綱多本」這項政策,其最大的意義,是我們確實保障了多元社會開展的可能性。但,當初所企求通過開放的版本滿足城鄉特性與學生差異,看來還是要靠教師的課程與教學轉化才能落實。至於當前爭論的一本或多本,筆者看來是假問題,真問題是:教育部如何保證「基測」與「教科書」確實依據「一綱」。

(作者為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2300030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