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參加縣政府教育局辦理的補救教學研討會,會中授課教授強調台東縣學力測驗成績會落在後段,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東的子弟「體質差」。

聽了這位教授一番話,我心中悲憤不已,尤其他們的工作小組出了一套輔導弱勢族群小朋友的語文教材。其中有一篇名稱是「喝酒」,描寫孫子不解祖父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最後一句是「我到現在還是不了解祖父為什麼這麼愛喝酒」。

文章的背景圖案是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的阿美族。教授解釋說原住民的經驗必須被照顧到,她基於尊重原住民,所以將原住民最真實的經驗呈現出來。對於她的解釋我根本無法認同,而且覺得她的思想很封建、很大漢沙文,這篇文章對原住民來說,非但沒有助益,而且造成的傷害甚至不下於當年的吳鳳故事。

我要問的是,你們所知道的原住民經驗只有喝酒嗎?原住民的熱情、勤奮、樂觀、環保、互助…為什麼沒有被拿出來當做教材呢?

說到喝酒文化,經常在新聞轉播被警方酒測失態的不是原住民吧?為了政治利益而上酒家的也不是原住民吧!我搞不懂,為什麼負面的教材總是要牽扯上原住民?

對弱勢族群來說,負面偏頗的教材到底是照顧到經驗,還是更重的打擊,我想答案很清楚!

另外,文章在分析三種不同低成就狀況時,一種描述對象是語文及數學都很差,但運動音樂卻很強,台下老師有的說是學習障礙,有的猜情緒障礙…結果教授最後宣布答案竟是「原住民」。

這個研究再度驗證了大漢沙文主義充斥在台灣的社會,連教授都對原住民有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原住民當真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嗎?

幾年前桃園有件刑案,證人描述嫌犯「國語怪怪的、輪廓深、身上有酒味」,媒體不久即宣佈嫌犯是原住民,最後經查證嫌犯是外籍勞工。

教育是一切根本,當教育工作者沒有真的尊重服務對象時,我相信一切的過程都是沒有意義。

今天的台東教育情況是整個大環境、教育資源條件遠遠落後所致。我曾參加一個研習會,台北下來的官員說達到標準可以請小朋友到誠品書局換獎品,我告訴他「台東沒有誠品」,他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說:「那總該有金石堂吧!」台下的老師幫我回答說:「也沒有!」這時候官員臉上的表情已無法用筆墨形容。

偏遠地區孩子放學後沒有圖書館、書局可查資料,我們學校所在地金崙光到市區就要五十分鐘,其他更遠的大武、達仁更要一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這樣的條件要怎樣跟都市的小朋友比呢?

所以當我們在探討學力問題時,不要本末倒置,不是因為孩子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環境的現實條件遠遠落後。期盼教育主管單位及教育同仁能以同理心看待偏遠地區小朋友的教育問題及受教權;我也強烈要求,撤換負面及偏頗的不適用教材,我想這最卑微的要求應該不過分吧!

http://www.udn.com/2006/12/23/NEWS/OPINION/X1/365921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