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明年起將強制驗愛滋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6.11.27 03:19 am

台灣地區愛滋感染者已達一萬二千多人,問題嚴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擬明年起要求孕婦產檢時都要強制篩檢愛滋。

衛生署疾管局組長楊世仰指出,強制孕婦篩檢愛滋是希望避免垂直感染。據統計,九十二年每十萬人口女性愛滋感染者僅一點零三人,去年已上升到三點六人;今年一到十月,毒癮愛滋感染者的通報人數比去年同期少了三百七十人,但因不安全性行為感染個案卻多了一百多人,「再這樣下去,連一般婦女都會受害。」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對此持保留態度,她表示,能了解疾管局「立意良善」,「但有必要強制嗎?」她說,除非政府可以拿出具體數據,說明強制篩檢在公衛上的意義,否則有侵犯人權之虞。

十二月一日是世界愛滋日,台灣從七十三年發現感染者以來,每年愛滋感染者比率急速上升。為有效控管愛滋成長,疾管局去年起將愛滋病毒篩檢納入產前檢查項目,但孕婦可自由選擇要不要做,並不強制,疾管局已建議衛生署明年起採強制篩檢,費用由健保支出。楊世仰說,今年上半年孕婦做愛滋篩檢的比率已達九成七。

疾管局調查,去年經由孕婦篩檢找出的愛滋孕婦有廿八人,今年已發現廿八人,去年因母子垂直感染的愛滋寶寶有五個,今年已發現三個。衛生署估計,每一個愛滋寶寶出生將耗費健保支出一千萬元。

楊世仰說,在沒有任何措施介入下,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為三到四成,若給予預防性投藥,生產時採取剖腹產,感染機率就能減少到百分之三左右。

目前強制孕婦篩檢愛滋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挪威、瑞典、芬蘭、日本等。

疾管局還打算修改「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納入宣示性條文,希望外籍新娘入境後第一、三個月都能做愛滋篩檢,雖不強制,以便未來若不幸感染,可做佐證,證明是入境後被先生感染,政府則會提供免費治療藥物。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15.shtml




救愛滋! 住宅法訂反歧視條款

【聯合報/記者鄭育容、陳惠惠、王瑞伶/綜合報導】 2006.11.27 03:19 am

內政部已研擬住宅法草案,訂定反歧視條文,任何人不得因身分、疾病(法定傳染病需隔離者除外)、性傾向等理由受到歧視待遇,希望改變愛滋病患遭社區拒絕的宿命。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說,雖然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規定,不得歧視愛滋病患,拒絕他們就學、就醫、就業等不公平待遇,但他也坦言,「徒法不足以自行」,仍不免有學校「技術性」讓感染者放棄就學,有些機構也不願收容。

高雄關愛之家的當地里長就說,中途之家成立後,里民們一直有意見,要求患者搬家,「我壓力很大!」建議政府出面找棲身地,讓他們搬離,不要為難社區。除了關愛之家外,老殘、精障或其他弱勢團體也常遭社區排擠,無處容身,林頂希望修法後,這種情況能夠有所改善。

不過,房地產業者並不樂觀,業者說,就算社區未明文歧視弱勢者,可能在實質上設下障礙,例如房東提高租金、賣屋者抬高房價,達到阻止弱勢者進入的效果。

內政部預計年底前,住宅法草案送行政院同意後,將轉呈立法院審議。

營建署官員說,早在愛滋病患遭社區拒絕的案例發生前,營建署即已著手研擬住宅法草案,訂定反歧視條文,任何人不得以年齡、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性別、性傾向、婚姻、容貌、身心障礙、疾病、更生保護、家戶組成等屬性或條件,給予住宅承租人、承買人或貸款人差別待遇。

營建署表示,愛滋病患、身心障礙人士、更生保護人易受歧視,通常是社區住戶自訂公約,將此類族群加以排除。住宅法上路後,將不得再有此類具歧視的規約。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45.shtml




孕婦驗愛滋 明年中強制實施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6.11.27 02:59 pm


為了避免母子垂直感染成為愛滋防疫漏洞,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上午公開宣布,明年6、7月間強制實施「孕篩加驗愛滋」,希望可以降低愛滋寶寶的出生。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國內實施孕婦檢驗愛滋一年多,迄今總共篩檢了33萬人,找到了75個愛滋孕婦、77個可能感染愛滋的胎兒,其中兩名毒癮愛滋女子明知自身感染愛滋,卻還是一再懷孕,讓疾管局人員頭痛不已。

這77個可能感染愛滋的胎兒,其中有些孕婦選擇了人工流產,有人則接受預防性投藥及不餵母乳,追蹤迄今,這些寶寶並未出現陽性反應。

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國內還是出現了18個因母子垂直而感染的愛滋寶寶,這些都是未經產前血液篩檢的漏網之魚,每多一名愛滋寶寶,健保就將支出至少一千萬元治療經費,對家長來說,更是一種無解的煎熬。

周志浩指出,在未進行篩檢的情形下,愛滋孕婦約有三至四成機率產下愛滋寶寶,但如果能及早篩檢出高危險群,在產前四周給予預防性投藥,感染機率就能降至最低,為此,疾管局正考慮在孕婦產檢時強制全面加驗愛滋,應該在明年中就可以正式實施。

不過,此措施卻受到了女性團體批評,認為有侵犯人權之虞,周志浩無奈地說,疾管局並未貿然推動,最近將與婦女團體、愛滋團體及人權團體等相關人士溝通討論,預定明年中實施。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711.shtml




怕社區趕人 關愛之家低調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王瑞伶、林宜靜/綜合報導】 2006.11.27 03:19 am


「關愛之家的問題這一、兩年才浮上檯面,愛滋病患無處可去,卻是個老問題。」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說,就因為如此,才會有關愛之家的存在,住在裡面的每個人,基本上都是無處可去的個案。

日前因收容愛滋病患者,遭社區告上法院的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凸顯的不僅是社會的歧視,深層隱藏的還有愛滋寶寶的親權歸屬、受教權、愛滋患者無處收容等問題;這裡猶如一處愛滋社會的縮影,背後有外界看不到的辛酸故事。

文山區房舍官司未了,關愛之家在羅斯福路辦公室租約年底到期也鐵定要搬,協會祕書長楊捷最近正忙著找房子,好幾次談了差不多的房子,屋主都臨時變卦,擔心萬一被鄰居發現掛白布條抗議。

對經濟有困難,暫時找不到居所的愛滋感染者,社團法人台灣天主教露德協會也設有免費暫留處所,最多可住三個月,儘管規模很小,露德協會仍刻意低調再低調,就怕那天會跟關愛之家一樣,不見容於社區。

關愛之家在高雄的中途之家,在市區一棟四層樓透天厝。護理師陳燕玲說,成立到現在,里民抗爭不斷,她常提醒病友們不要趴趴走,「最慘時,不僅社區拒絕,醫師不替病友們看病,只能摸摸鼻子換別家!」病友很自愛:「我們很低調,希望一直留在社區內,不要被趕走!」所以減少外出,儘量不打擾社區民眾。

林宜慧說:「法律一天不改,民間團體去敲機構大門,希望收容愛滋病患時,自然不容易有機會。」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51.shtml



難堪的烙痕》愛滋家庭 無奈到包容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洪敬浤王瑞伶/連線報導】 2006.11.27 03:19 am


台灣愛滋家庭走過這廿多年,家有愛滋親人,有人視為難堪的烙痕,也有人願意伸出雙手,陪伴感染的家人。

韓森(化名)廿一年前,他十六歲,被驗出感染愛滋,曾歷經一段自我放逐的歲月。他記得,自己在驗出愛滋病毒第二年,告訴了家人,「家人剛知道我有愛滋,其實對我很好,沒有責怪,因為那時醫師告訴爸爸,愛滋者只能活兩三年,我知道家人是用對待快死的人的態度來對我」,但後來韓森漸漸清楚,家人始終用包容的心接納他。

身上帶著病毒的韓森,很長一段期間,都自己租屋在外,不想看到家人。直到有一次,「我到醫院看到很多病人,用力推著輪椅前進,心想自己:『外觀好好的,只不過血液裡有愛滋病毒,不講,別人又看不出來,何必作繭自縛?』」這是他接納自己、接納愛滋的開始。

四十歲「阿南」(化名)因施打海洛因入獄,獄中被驗出有愛滋病,去年出監後,妻子離家,只剩下六十歲母親與讀小學的兒子,他變得暴躁易怒,甚至有攻擊行為,醫師診斷出精神疾病,卻被精神療養院拒絕收治,所幸年長老母沒有棄他而去,咬緊牙挑起照顧「愛滋、精神病」兒子的責任。

從事愛滋病病友服務的天主教露德協會秘書長謝菊英說,阿南的母親無法照顧定時炸彈般的兒子,想把兒子送進療養院,但從北到南詢問各家醫院,都被拒絕。

「愛滋病不會透過空氣傳染,但大家不瞭解,光聽到這種病就嚇死了」,黃姓男子說,感染愛滋病讓他變得很孤單,兒子不見他、孫子九歲了從未見面,「我的心真酸,不過至少還有這裡可住,我不敢怨歎啦!」

在愛滋病房待了廿年的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蘇逸玲說家屬聽到親人感染愛滋,從震驚、否認、無奈到接受,心情錯綜複雜是難免的,她總勸家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親人又不是故意要被感染的!」

愛滋病相關知識缺乏,有時讓人啼笑皆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工高國書說,曾有患者母親打電話給他,憂心地問:「兒子內褲跟我的一起洗,有沒有關係?」他正色解釋道:「這樣不會傳染啦!」

也有家屬擔心,被親朋好友發現家人有愛滋。「我會建議家屬,就說家人是得肺病或肝病。」蘇逸玲說,B型肝炎、C型肝炎也是傳染病,嚴重者會肝硬化或有肝癌,但大家不怕被傳染,卻視愛滋如洪水猛獸,「最可怕的,其實是愚昧的人心」。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22.shtml




坐牢驗出病 濺血看誰敢近身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陳惠惠/綜合報導】 2006.11.27 03:19 am

「我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是在哪裡被傳染愛滋的?」毒癮愛滋感染者小伍(化名)身陷毒淖多年,直到被驗出有愛滋的那一天,他迷途知返,但小伍的人生就此不同。

根據統計,國內愛滋感染人數逾一萬二千人,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因吸毒感染,毒癮感染愛滋者有四千八百多人。

近兩、三年毒癮愛滋感染者呈等比級數爆增,毒癮愛滋感染者年齡偏低,廿五到卅四歲年輕人占半數,廿到廿四歲占一成一,有七十三人甚至連廿歲都不到。小伍的故事正是許多毒癮愛滋患者縮影。

至於「夫妻檔」,民國七十七年至今,已有兩百六十五對夫妻感染者,去年通報五十二對,今年也有卅二對。

小伍四十二歲,有妻有孩子,今年一月才從監所返家。想到正值壯年的日子,卻籠罩著毒品、愛滋病毒陰霾,他黯然地說:「都要怪那一次的好奇。」

從高職畢業後,小伍在家人金援下經營汽車旅館。廿七歲那年,有一次旅館員工告訴小伍:「頭家,我有好東西讓你舒服一下。」員工弄來兩大塊固狀像白粉的東西,把它搓一搓,撒進香菸的菸草裡吸,「那種欣快感,就是會讓你一下子就忘光腦海裡煩惱的事」。

小伍因吸毒數度進出監所。去年初,在監所例行健檢中,赫然發現血液裡有愛滋病毒,「這方面我都很注意啊!不和人家共用針頭,不用稀釋液,甚至和太太做愛也都戴保險套」,小伍不敢相信,以前感覺好像很遙遠的愛滋竟然就在他身體裡面。

他努力回憶:「可能有時候和朋友共用一杯清水,清洗針筒裡的血,會不會因此而得到的?」百密也有一疏,小伍直到現在,仍搞不清楚是哪個人傳染給他的。

小伍跟太太坦承得了愛滋,「她很驚訝,最後還是接納了我」。為了保護和妻子和小孩,「我用的牙刷、刮鬍刀和指甲刀,都會收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小伍努力和家人重新生活,但一旦有了愛滋,一切的一切,都不容易回到從前了。

曾在監所待過,小伍真實體驗毒癮愛滋感染者在那裡的痛苦。

「監獄不管被抓進去的是不是毒癮愛滋感染者,醫師開的藥都差不多,好像也沒開抗愛滋病毒藥物,結果人心惶惶,大家就鬧啊,反正有愛滋也不想活了,就把燈泡打破,再用碎燈泡玻璃把自己割得流血,看誰敢靠近?」

部分監所人員對愛滋的恐懼,也跟一般大眾一樣無知,「還有檢察官拿筆給我簽名,要我用紙把筆包一下」,小伍說:「我笑檢察官沒常識,檢察官還直說:『慎重一點比較好嘛!』」

今年一月,小伍出獄,他開始接受替代療法,每天到桃園療養院服用美沙冬,「真的很神耶,喝了兩個月,吸毒癮頭就沒了!」雖然美沙冬也是一種類鴉片藥品,有類似海洛因的藥理作用,但成癮性低,它沒有帶給小伍欣快感,卻也不會讓他想吸毒。

替代療法對小伍有效,他卻批評針具交換政策。「可以去調查,發一萬支,有沒有回收五支?誰敢把犯罪工具帶在身上?找死啊!」因為吸毒針具隨身,一旦被警方發現,就會被抓,「還曾有警察衝進來療養院抓吸毒的人呢!」醫師和社工也建議小伍,別再接近以前吸毒的損友,因為他們瞭解小伍一旦再接觸,就無法拒絕。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18.shtml




老公傳病 婆婆賴她「討客兄」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王瑞伶/連線報導】 2006.11.27 03:19 am


國內女性感染愛滋個案近五百人,其中有一百多人是家庭主婦,絕大多數是被先生傳染,面對感情上的背叛,又得承擔先生尋歡染病的苦果,「莉莉」和「廚娘」面對生命困境,卻沒有放棄。

卅九歲的「莉莉」(化名),十五年前因子宮頸癌開刀,意外發現感染愛滋病,被「出軌的丈夫」傳染。莉莉說,老公婚後第三年開始夜不歸營,外遇對象是歡場女子;難得回家時,總是醉醺醺,並「霸王硬上弓」求愛,懷孕四個月時,被丈夫感染菜花,之後持續出現陰道感染,民國八十年驗出罹患愛滋病,「我哭倒在醫師面前,讓社工開導四小時後,才獨自坐計程車回家。」

莉莉公婆難以接受獨子和媳婦雙雙得愛滋的事實,婆婆甚至怪罪莉莉,「一定是妳在外面討客兄」。擔心家中另有人染病,衛生單位曾大陣仗到莉莉夫家抽血檢驗,結果驚動鄰居上門探詢,好面子的婆婆趕緊解釋「怕有登革熱,找衛生局來消毒啦!」

除言語上的冷嘲熱諷外,公婆擔心傳染,不願和莉莉同桌吃飯,不敢吃莉莉炒的菜。莉莉父親看到女兒如此受罪,相當不捨,每次回娘家,父女倆總是相擁對泣。

八十四年,莉莉丈夫因愛滋併發血癌過世,她無助大哭三天,埋怨「丈夫一走了之,丟下她獨自承受一切」;憂心「自己的死期可能快到了,孩子怎麼辦?」不久後帶孩子離家在外生活,因經濟壓力,天天藉酒澆愁。

直到她驚覺「孩子有樣學樣,變得不愛上學,性情暴戾。」自責又懊悔,決定走出悲情,放下心中對丈夫的恨。她開始認真找工作,定期複診吃藥,精神變好了,親子關係也拉近了。在朋友遊說下,也敞開曾受創極深的心房,迎接新的感情歸宿。

四十四歲蔡姓泰國籍婦人七年前被台灣關愛之家協會收容,目前在高雄中途之家打點其他患者飲食,病友稱她「廚娘」。

「我的婚姻很坎坷!」「廚娘」操著流利台語娓娓訴說。由於家貧,廿一年前和前往泰國相親的前夫見面,交往僅三天就結婚,移居台北四年內,生下一對兒女。前夫愛喝酒、賭博,負債累累,她忍無可忍,帶著兒女返回泰國娘家依親。

「可能是命運的安排」,中學時的泰籍男同學出現,兩人同居並生下女兒,沒想到厄運接踵而來。

「廚娘」紅著眼眶說,台灣丈夫要求離婚,泰籍男友也突然拋棄她和女兒不知去向。為了過生活,她找嫁到嘉義表姊求助,再度來台灣幫忙表姊開餐廳。

七年前她久咳不癒,吐血、掉髮、口腔潰爛,被表姊送到醫院,本來以為要治療肺結核,抽血檢查才發現感染愛滋病。檢查報告就像一記青天霹靂,表姊不肯見她,她打電話給其他友人求助,一聽她感染愛滋病,也都匆匆掛斷電話。

「我不想活了,讓我死掉算了!」「廚娘」後來被送到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治療,病痛加上寂寞,她一心尋死,醫護人員也準備放棄,詢問她最後願望。「我想看看在台北的孩子」,幾天後,已十年未見面的孩子來到病榻旁,和她淚眼相對。孩子鼓勵她要勇敢活下去,「我的心都碎了,但是為了孩子,我一定要活下去」。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NATIONAL/NATS1/362212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