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全世界有多少人正提著GUCCI的手提包?有多少人正穿著NIKE的運動鞋?我們正被全球化與流行文化包圍。許多人對水墨藝術的印象,仍停留在《芥子園畫譜》,這讓水墨藝術顯得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許多水墨藝術家,並不是在深山裡閉門造車,而是試著以水墨媒材這項獨特的東方藝術,來詮釋日新月異的文化氛圍、來讓水墨藝術更貼近當代生活。第一屆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就是由一群橫跨各個領域的藝術家,以「流行文化」為主軸,用水墨繪畫、文學、設計、錄像、紙類複合媒材等藝術形式,探討這項文化意涵,展現藝術家的人文關懷。

藝術作品讓思想具體化為 可見、可聽、可觸的經驗

「流行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涵蓋著不同的消費現象,歷來社會學者對於它有豐富而深入的探討。「流行文化」是一種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甚至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資本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自工業革命以後,社會學家便對「流行文化」投入持續的關注,探討的層面遍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十九世紀的英國學者斯賓塞(Herbert Spencer),便從流行時裝禮儀,討論其社會意義。到了二十世紀,則有更多學者從各個學科的角度去探討流行文化,如著名的法國學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便從神話學、符號學的角度討論流行文化的本質與意義。「流行文化」在社會學者的眼中,有著不同的面貌,而藝術作為另一個學門,必然有著與社會學不同的思考角度,展現另一種詮釋觀點。

第一屆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即試圖呈現出另一種詮釋文化的觀點。藝術作為一種詮釋的媒介,它可以或隱約、或犀利地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不同於抽象思辨的詮釋風貌。當思想變成了一幅畫、一首詩、一段影片或是一件雕塑作品,那麼它就不再只是在腦海中載浮載沉的片段想法,而是具體化為可見、可聽、可觸的經驗,而具備更深刻的感染力。如何讓人們對「流行文化」的感動、反省、批判,以水墨藝術乃至結合其他當代多元的藝術表現方式,共同具體呈現出來,是這項展覽所努力追求的目標。

應具備什麼樣的當代觀點?
是水墨藝術的難題,也是展現優勢的轉捩點

水墨藝術在東方,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其蘊含的文化素養與美學理念,構築出博大精深的內涵。然而,隨著西風東漸,這項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藝術,該如何建構出自己的主體性?並且回應西方的強勢文化?水墨藝術,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當代觀點?這是水墨藝術所面對的難題,卻也是它展現其優勢的轉捩點。水墨藝術不是、也不應該是弱勢的藝術媒材,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傳統的豐富資產不是當代藝術的包袱,而是進步、提升的資本;傳統與當代並不是扞格不入的兩極,而是具有相容、相呼應的共通點。透過當代的議題、當代的藝術形式等詮釋方式,讓水墨藝術這項具有悠久傳統的創作媒材,具備更多元的嶄新風貌,讓它更貼近觀眾的生活,即是賦予水墨藝術更具包容性的活力。

當代水墨藝術的活力,不單單只是展現在傳統的筆墨紙硯上,而是觸及文學、設計、錄像、紙類複合媒材等藝術形式。能將其他藝術媒材長處納入其中,這是當代水墨藝術應當具備的包容力。也因此,這項展覽試圖跨越科際的藩籬,讓各個藝術領域的創作者齊聚一堂,彼此激盪出創意。

在這項展覽裡,「流行文化」將再生為一件件藝術品,透過藝術家的創作,獲得另一種層次的象徵意義。

「時尚水墨」是一種對 社會文化高度敏銳的入世創作

正如同波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所提出的消費文化理論,消費活動不再只是商品功能的使用或擁有,也不僅是商業物品的簡單相互交換;而是一連串作為象徵性符碼的商業物品不斷發出、被接受和再生的過程。藝術將擴大這項互動的過程。相對於傳統自然主義式水墨的雅逸出世,「時尚水墨」關懷與表現的對象遠超過傳統水墨的範疇,是一種對社會文化高度敏銳的入世創作,能夠多元地呈顯出水墨創作與當前時尚流行消費等社會現況間的互動,我們可預期在此理念下創作的作品,勢必呈現豐富多元的內容與風格,同時展現出創作者的人文情感與關懷,以及再創文化深度和廣度。

http://www.udn.com/2006/11/27/NEWS/READING/X5/362182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